收到薛花花的來信已經是兩個月後了,薛花花叮囑他好好照顧自己,努力訓練,服從黨的命令,聽從黨的指揮,堅持自己的信仰,不迷茫,不氣餒,堅定不移的做個優秀為人民服務的軍人。
關懷和鼓勵,清晰的寫在信裡,讓離家後從未流露思家情緒的陸建勳哭得淚流不止,老實說,部隊生活枯燥,勞累,有時候他覺得無聊透頂了,但看到薛花花的信後,他才知道,自己的生活在薛花花眼裡何等精彩,心中有光,前方有燈塔,每天每秒都在為信仰堅持不懈地奮鬥著,很多人活幾十年都找不到信仰,他十幾歲就找到了,何其榮幸的事,怎麼能退縮。
第一次,他無比清晰的感受到薛花花對他的寄望,不僅僅是有飯吃,有衣穿,而是明確知道自己要什麼,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國家正在建設的階段,身為中國人,投身於祖國建設才是他們真正的使命。
他哭著疊好信,從舊衣服裁了塊布下來,一針一針的縫到衣服上,從今天起,他要做個聽話的軍人,挖土,種地,哪兒有需要他就到哪兒去。
薛花花不知自己的信對陸建勳有那麼大的影響,陸建勳性格衝動又不受拘束,而部隊約束是最多的,她怕陸建勳扛不住,特意從書上摘抄了幾段話寫進信裡,借此鼓勵他堅持,不僅這樣,她還時不時往部隊寄東西,有時是曬的野菜,有時是豆腐乾,有時是肉。
陸建勳才十多歲,家庭的溫暖對他來說是很重要的。
除了寄東西,薛花花還給他寫信,哪怕陸建勳不回信,薛花花也堅持每兩個月寫信的習慣,信裡除了鼓勵就是些家常,比如西西上學的情況,陸德文和陸明文乾活和學習的狀況,還有陸紅英在學校的些事兒,但無論薛花花多忙,都不會忘記寫信這件事,有兩回她生病,頭昏腦脹,起床的力氣都沒有,陸德文說這回就不寫了,那麼多信陸建勳都不回,肯定忙,部隊不像生產隊,忙起來可是連看信的時間都沒有的。
誰知薛花花強撐著身體爬了起來,對陸德文說,“老四年紀小,離開家本來就不習慣,在部隊遇著事兒連個倒苦水的人都沒有,咱不多關心關心他,他鑽進死胡同了咋辦?”陸建勳雖然沒回信,但隔幾個月就會把工資寄回來,那些信他肯定是看了的。
估計舍不得買信封和郵票才沒回信的,薛花花覺得不是沒有這個可能,便是陸明文和陸紅英也這麼說的,彆看陸建勳大大咧咧的,花花腸子多著呢。
自此,薛花花再給陸建勳寫信,陸德文和陸明文要是在家,也會跟著問候陸建勳幾句,有時兄弟兩忍不住得瑟,會說到自己讀了哪些書,有哪些感悟,以及薛花花又給他們出了什麼樣的考試題等等。
是的,考試幾乎成了他們家的習俗了,隔段時間就得考試,還是全家參加的那種。
和掃盲時的考試不同,他們幾兄妹的考試題目不同了,陸德文的考試題目會添加些養兒的方式方法,陸明文的則待人處事該有的準則,而陸紅英的題目更多和教育有關,出題的是薛花花,閱卷的也是她,沒有標準答案,每道題說出自己的理由即可,有些薛花花不讚同的會拿出來全家討論。
當然,以兄弟兩的悟性,信裡肯定不會說兩人有哪些成長,而是更多描述考試完吃飯的情景,考得好的能多吃幾塊肉,多吃兩碗飯......再走心不過的炫耀了,薛花花聽得無語,索性讓他們自個寫,然後全裝進信封寄出去。
於是,很多時候寄去部隊的信郵票都是貼兩三張的,要不是薛花花看不下去說了幾句,以兄弟兩的羅嗦,沒準能寫出兩本書來。
日子就這麼平淡而充實的過著,陸建勳不在的幾年裡,生產隊沒怎麼發生變化,就是社員們比以前富裕了點,不像從前很多人吃不飽飯,仁安村稍微勤快點的人家的糧食都能吃得接得上,而且男孩子基本都送去小學了,日子明顯比周圍生產隊的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