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大哥捉野兔怎麼都捉不著(1 / 2)

大清第一作家 大團團 9516 字 10個月前

康熙說道:“朕許久未曾考校阿哥們的學業了。”

都將心思花在怎麼搞黨係爭鬥上,哪兒還有心思來好好溫習課業!

尤其是出宮建府了的年長皇子,早不知道將幼時學的聖人之言學到哪兒去了,大清以儒為重,以漢學籠絡天下文人,每回南巡都不忘招攬天下文人,表現出儒家聖人的敬重,自己也做文章,寫詩詞賦。

康熙眼眸深邃,他認為自己的每一位兒子都應該優秀,寫文章、考經史子集更是不在話下,彆以為長大了就不用學習了,成年阿哥要求最嚴格,誰不通過,誰就再回上書房好好念書去!

他不僅要考校阿哥們,還將翰林院的文人們都集中起來一起做文章,誰答不上來,誰就當場丟人。

康熙不僅要考他們基礎知識,還要考寫文章,治國之道,安民之道,將省試、殿試的往年考題都拿出來混著考人。

胤禩眼皮子直跳。

阿哥們,年長的像大哥都三十二了,還能記得十幾歲時課業繁重那會兒強塞在腦子裡的課業嗎?

也不是誰都像胤禩這樣腦子被衝擊改造過,過目不忘的。

像九弟胤禟那樣的,大概兩三年沒讀聖賢書,也就忘的差不多了。

胤禩:“汗阿瑪,您這是在為難人,兒臣也有三年沒讀過聖賢書了。”

“你就算是讀了聖賢書,你也沒讀明白過,”康熙直哼哼,斥他:“君子的表象,潑猴的心。”

反正,他現在就想讓大家都難受難受!

再扯個大旗,叫重天下文人,給翰林院士人表現機會,又命皇子與文臣“同樂”,讓他們每天回家去都絞儘腦汁寫文章,再也沒精力來搗鼓些有的沒的。

胤禩:“……”

寫文章這事,似乎不會為難到自己,那沒事了,看戲看戲!

康熙這命令一下,其他阿哥們不知道什麼情況,胤禟可就頭大了:“我都三年沒讀過那些了,之前背的早就還給先生了!”

“不是,怎麼連數術都要考校,虧得我以前數術還好,做生意後沒少用到。”

儒學經義是開胃菜,有驚無險考過,接著便是策論,寫文章。

倒是難不倒老三,畢竟他本來就是個走文人路子的。

也難不倒做實事的老四,就是將實踐體悟寫到文章裡,絞儘腦汁將文章寫好費力了些。

其他人,好像就沒有那麼好運了。

往年殿試題是汗阿瑪親自出題的,天文、地理、典故、德行、民生、國計……

題乾就已經很長了,還要審題,寫文章,兒子們一個個都傻眼了。

翰林院的文士們隻當有了新的機遇,盼著在此事出頭,卯足了勁寫出好文章來。

擺在以前,寫的不如他們還能說一句“兒臣善武,不善於文”,現在卻讓他們沒考過的回上書房繼續念書。

這就很丟人了。

說不是為難他們都沒人信。

有的人想到個法子,讓人給自己代筆寫文章,將近幾年的考題都背下,結果真正考的時候,康熙又出了新的題目,仿佛早就知道他們在提起那備考題似的。

如此折騰了一通,兒子們給折騰夠嗆,一個個下朝回去後看書抱佛腳,研究汗阿瑪近些年的治國之策,而文人學士又喜笑顏開。沒差事在身的逃不過,有了差事在身的還能逃過一劫。

一時間,大家都爭著為汗阿瑪分憂。

康熙:朕不是折騰兒子的人。

他那叫君父之愛如山般厚重!

文章寫得好,其中也不乏有翰林院學士因此而受到皇上賞識,他們還以為皇上是開恩提拔有才之士呢!

胤禔就是有差事在身逃過一劫的不用回去“補課”的,雖然文章寫得不好丟人,還讓太子壓了一頭,這讓他將心裡的不爽都發泄在了抄煙花柳巷上。

那座最醒目的花樓,他前去查抄時人去樓空,隻留下幾個什麼都問不出來的小花娘。

花樓裡值錢的東西也被人搬走了,胤禔可以肯定那些東西還在京城裡,那麼多的東西不可能一夜之間運出城的。

忙活了一通,什麼都沒撈到,結果三教九流彙聚的煙花柳巷還出現死灰複燃的跡象。

“簡直狡兔三窟,滅了一窩又一窩,”胤禔咬牙切齒,他本以為這件事很簡單,帶著人去查封煙花柳巷,派人巡邏禁止拉客,誰料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他們不但狡兔三窟,還極會隱藏,甚至還有人假扮成良民百姓,互相對暗號以在背地裡行動。

胤禔發現從明麵上走,已經行不通了,因為他的隊伍一旦離開,他們又會冒出來,他的人總不可能一直守著這裡。

再不將那些人一網打儘,就顯得他辦事不力!

胤禔絲毫不知,自己在三教九流之中還傳出了“閻王”的名聲,探子前去報信時,匆匆忙忙會叫上一句“閻王來了!”

暗線情報網在胤禩手裡,每次見胤禔玩捉迷藏,樂得與康熙分享大哥抓野兔的故事。

胤禩在等,等到那些人將“贓物”都分散在各處,等他們不斷轉移金山銀山,關鍵證據沾上他們各自府中,就是收網之時。

民間,《大秦傳奇》第四篇售賣後,成了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

文人們讚美:“傾城的《大秦傳奇》寫至吞滅六合篇,可謂是將當年那場血雨腥風的統一之戰描繪得淋漓儘致!”

“是啊,多少典籍之中的典故躍然紙上,考據嚴謹到不像是尋常話本,倒像是著史書。”

看客們在光與影中,看到了當時的幕僚謀士、看到了出使他國的辯才,看到了戰場上奮勇殺敵的武將。

各地的百姓風貌,文人與豪客的風姿。

這裡有謀算對決,有心機比拚,有口才較量。各國之間從爾虞我詐各自拖累後腿,到警覺,外交家以唇亡齒寒之說拉攏同盟結成合縱之策以抗秦國,秦國又是如何破局的。

各國王室之間的情況對比,屢出昏君的各國王室又是如何將自己的國運葬送的,無論他們如何垂死掙紮,都擋不住秦王手下的那一支虎狼之師。

“一千九百年前還是亂世,那個造出眾多英雄的古代,帶來太多震撼,那時候的百姓窮苦啊,再看如今的盛世繁華,就更令人珍惜眼下。”

第四篇“吞滅六合”一直寫到了大秦統一疆域,始皇下令統一度、量、衡,修建道路。文末出現的天真孩童身影,又預告著人們下一篇將會是怎樣的故事。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