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 133 溜了溜了 年代牛牛(1 / 2)

牛吃不得狗糧, 所以時千決定乾壞事。

“哞哞——”

快來人啊。

門外的陳牛被推開,覺得牽牛花醒得真不是時候。

轉而一想, 這醒得也太早了?還是剛剛吵到了牽牛花?

“我去看看。”陳牛對林南音交待道。

林南音:“一起。”

兩人耽擱了很短一下, 推門進去。

隻見牽牛花睜著眼,也正望著門口的方向。

陳牛摸摸鼻子,問:“牽牛花, 你什麼時候醒的?”

“哞哞。”

給你個驚喜,我沒睡著。

陳牛沒猜著, 自顧自道:“是被吵醒的?”

他跟林南音上前,操作檢查台,幫時千下來, 站到地上。

剛剛檢查過, 時千的腿骨沒有裂,站立行走不會影響, 隻是最好彆像之前一樣胡蹦亂跳,過快跑動。

都到了這邊, 晚上便住在醫學院這邊的房子裡,沒再回南農。

時千窩在這邊休養,跟林南音一起生活。

等到陳牛回南農辦事,家裡隻有自己跟南音。時千偷偷打聽:“哞哞哞?”

陳牛什麼時候學的獸醫?在哪兒學的?

劃拉著寫下字——“陳牛, 學獸醫, 時間, 地點。”。

林南音想了下,臉上露出為難:“這個, 牽牛花你真想知道?”

時千點頭。

他當然想知道,不然就不會問了。

不過之前王思安沒說,現下南音也表情怪怪的, 看來陳牛這門技術學得不正規啊。時千更好奇了。

林南音看他點頭,直接道出真相:“本來他一直看書琢磨,但書上很多東西到底太紙麵化,動物學也尚在初步發展階段。他有次去菜市場買菜,發現剛出屠宰場的最新鮮,又發現屠宰場離得不是很遠……”

時千:……

書本知識,外加屠宰場實習。真有你的啊,陳牛。

陳牛看書的事,時千是知道的。

但屠宰場這樁,時千因為不愛菜市場的味道,一直沒去過,故而毫無所知。

陳牛一個好好的大學教授,泡屠宰場,估計原因也隻有一個——出於擔心他生病受傷。

想到自己還那麼懷疑陳牛不靠譜,時千良心小小痛了一下。

他乖巧點頭:“哞哞。”

我知道了。

這幾天一定老實,好好養傷,免得刺激到陳牛的“猛男玻璃心”。

林南音就笑:“他們都不敢告訴你,我覺得你什麼都可以知道,比他們更聰明。是不是,牽牛花?不過可彆說我說的啊。”

時千點頭,跟她貼貼一個。

“哞哞。”

放心放心,一定保密。

***

被瞞著的當事人陳牛,正在辦公室裡看著學生的作業。

他剛剛被愛人安撫好轉的心情,又直線變糟,眉頭皺起來。

想到愛人念叨的“皺紋”,抬手自己撫平。

又看完一份不如何的作業,辦公室門外響起敲門聲。

陳牛放下手裡的東西,抬頭道:“進來。”

門被打開,露出一張小姑娘的臉,依稀有點兒麵熟,但陳牛沒想起來在哪個班見過。

陳牛起身:“請問同學你有什麼事?找誰?”

“我找您,陳教授!”鐘秋霖聲音有點發顫,她緊張地解釋,“我不是學生。”

“你先坐。”陳牛示意她在一旁坐下。

等小姑娘坐下來,陳牛再問:“有什麼事嗎?我正在忙。”

“我、我也是名記者,想做篇報道。”

“什麼樣的報道?”

“想做牽牛花相關的報道。我爸爸是鐘鳴一,說是跟陳教授您認識,這是他以前的報道!還有他拍的一些照片。”

鐘秋霖從隨身的包裡翻出幾份老報紙,以及幾張老照片。照片都進行過塑封,保存都很好。

陳牛看著那張高考結束後眾人狂歡的照片,又看了一眼小姑娘。

“你跟你爸爸不像,但跟你媽媽挺像的,怪不得第一眼覺得眼熟。”

“我們的確認識,你爸爸的照片拍得很好,這一張當時還被選上,上過省級的報道。”

“可你為什麼想做牽牛花的報道?又準備怎麼寫報道?”

對於記憶裡的年輕記者,陳牛心內存著感激。若非那些報道,他不會那麼容易弄到牽牛花的“車票”。有了名氣,辦出格一點的事才方便一些。

“彆的報道都有人搞,反反複複,沒有牽牛花的主題特彆。而且我們整個國家有無數的耕牛,最有名、最特彆的還是牽牛花。我認為,它本來就應該是新聞。”

說起正經事來,拘束的小姑娘就放得開許多。

“我了解到,多年前牽牛花就小有名氣。在出發前,我在當地街上問那些年紀大的人,人人都能談出當初的故事。”

“來到城裡,居然也是這樣的!好多人知道牽牛花,為我指路。學校裡居然還有牽牛花的雕像,它真是太神奇了!像是奇跡一樣的存在。”

“他是很神奇。”陳牛沒有小姑娘那麼激動。

一來他是個長者,對待一般事,心態都能保持平和。

二來,他知道牽牛花身上更多神奇的地方,也知道牽牛花之所以如此神奇的原因。

聽到他語氣如此平靜,鐘秋霖麵上的自信瞬間砍一半,但還是大膽問道:“陳教授,你同意嗎?或者是有彆的什麼條件要求,都可以談。”

“我同意。”

鐘秋霖愣住,而後小姑娘發出傻笑聲:“嘿嘿,還以為您不同意呢,板著臉,好能嚇唬人。”

自己麵無表情時顯凶,這點陳牛自己也知道。但他從不覺得困擾,這樣的長相讓他少了很多麻煩事,好比渾人從來不敢惹他。

“聽著我的條件。”陳牛道,“我可以給你聯係不同的采訪地點、人員,提供詳儘的牽牛花的經曆。唯一的要求是你最好分幾天上門采訪,不要一下把問題問完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