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笑道:“以前也想著讓我和其它府裡的小姐一起上學去,隻是那時我身子太弱,不敢日日出門去,便請得一位賈老師來家裡教我。那賈老師學問倒好,隻是我不過開蒙讀書,倒白費了他的學問。”
賈雨村這個牆頭草,文皎太知道了,如果記得沒錯的話,此人最後也沒什麼好結果。且賈雨村是林海寫信給賈政推薦的,又給黛玉做過老師。這麼個人,若是日後胡亂攀咬起來,也是個不小的禍患。
隻是現在文皎拿賈雨村也沒法子,他現在既無劣跡,在林海心中的形象也很不錯。文皎總不能和林海說,我夢到過兩年你就死了,你死之後賈家很快也不行了,賈雨村推波助瀾等等吧。隻得暫時放到一邊。
午飯時,文皎便和林海說起黛玉上學的事:“若是再請一位老師來家中也好,隻是黛玉漸漸大了,身子也比以前好些,總不能沒個交際。”
“若是我看,還是找幾個姑娘和黛玉一起上學的好,黛玉去人家家裡也可,咱們家請幾個老師,請人家姑娘來咱們家也不錯。”
林海點頭笑道:“夫人說得很是,隻是黛玉身子還未大好,待玉兒身子更好些,再出去上學也不遲。”
文皎便對黛玉笑道:“既然這樣,少不得玉兒還要和我一起玩個一年半載的。等我把你個鐘靈毓秀的小姑娘教成文墨不通的小俗人,看你爹後悔不後悔去。”
黛玉笑得眉眼彎彎。
第三日林府備好了禮,林海帶著文皎到婚前文皎暫住的宅子回門。雖然因路途不便,一般遠嫁的姑娘都是備禮送回娘家,沒有三日回門一說。但蘇二爺並鄭嬤嬤還等在揚州,專等文皎回過門,看看文皎過得如何再回去。
蘇二爺和鄭嬤嬤等在門前,見是林海先下了車,再扶出文皎,心先放下了一半。再看文皎麵色紅潤,笑意盈盈,兩人的心便都放回肚裡去了。
寒暄過後,鄭嬤嬤服侍文皎到了花園子裡,林海便和蘇二爺兩個聊些天南海北諸事。
蘇二爺年少時慣是走南闖北,四處遊蕩,待到成親才老老實實待在家裡日夜苦讀,見識得許多大山大河。而林海年少讀書時,雖未行過萬裡,也行過千裡路,加上上京趕考、做官外放,也曾去過不少地方。
更恰好兩人都是探花出身,因此談得十分投契。待到下人問傳飯時,才驚覺已經到了午正了。
鄭嬤嬤早收拾出兩桌席麵預備好。誰知蘇二爺說,就他們三個,又是一家人,不必分席,一桌吃熱鬨些。林海也點頭笑道:“甚是。”跟著來的許嬤嬤等自有鄭嬤嬤相陪。
飯畢,文皎拿出一匣子信來,對蘇二爺笑道:“勞煩二哥哥做一回信差,替我送到父親母親大姐姐和大嫂二嫂手上。”
蘇二爺鄭重接過,笑道:“給你二嫂子的信裡,妹妹可有沒有替我證明清白?”
文皎笑眯眯道:“二哥放心,妹妹都是如實寫的。”
蘇二爺鬆口氣笑道:“妹妹的如實寫我信,換了一個人,說不得我得半路上拆開看看了。”
文皎知道他說的是蘇皇後,不禁有些想念。也不知沒了文皎在身旁,以蘇皇後的急脾氣,她能不能拉住自己呢。
再過得兩日,蘇二爺啟程回京。林海與文皎趕到碼頭相送,不免又是一番依依惜彆。那一處三進院子,文皎便命暫鎖了,又讓自己帶來的一房人家去看屋子。
又在林府中挑了五六個丫頭,把分例的人手補齊,再和管事們磨合幾日。諸事理順,文皎便覺得是時候動用金手指給林海和黛玉調養身體了。
雖按理說,林海的婚假足有一個月,隻是身居林海這個位置,也不可能完全休息得了一個月。因此十月初二日,林海一大早便出門去,又說今日不回來用午膳。
這十日文皎要麼就是和林海待在一處,要麼就是和黛玉一起玩笑,連日日睡午覺都是和林海在一處,並沒什麼自己一個呆著的時候,因此想用金手指也沒機會。
待到這日吃完午膳歇中覺,文皎得了這個空兒,便動用金手指,給林海和黛玉找合適的藥調理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