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天幕是仙境,那麼居住的其中的就一定是仙人了。令人奇怪的是,他雖然能明顯的感覺到仙人的語言音調都和他們不同,但是卻能清楚的聽明白其中的含義。
就好像是,仙人用來法術將他們的語言轉換成了雅言。
她難道是西王母座下的小仙童?
嬴政已經開始思考起了天幕透露的信息。
雖然天幕之上大秦滅亡的預言令他很是詫異,原來大秦並不會像他料想的一樣子子孫孫延續之千世萬世,但是他卻並未感覺到憤怒。
嬴政十三歲稱王,二十二歲親政,鏟除嫪毐呂不韋之亂,進而是平定天下。
他什麼樣的困局都見過,就算天幕之上真是大秦滅亡的預言,他也相信既然仙人願意給出提示,他也有希望讓後世規避錯誤不重蹈覆轍。
想到這裡,嬴政倏然下令道:“此為未來大秦之困局,接下來仙人所言,諸卿速速記錄。”
百官內侍霎時間恍然大悟,趙高立刻譴人去取筆墨。
這個時候紙張還沒有被發明,記錄文字的載體通暢選用竹簡,但是此刻就,顯得十分笨重不變。最後隻好取了宮絹裁剪出來謄錄仙人所言。
與此同時,嬴政心中最想知道的其實是後半句,始皇之死,他曾經想過隻是想六合之後,王的稱呼或許並不足以彰顯他的功德。
他既然已經“德兼三皇,功過五帝”,那麼何不以皇帝為號。他既然始稱皇帝,自然就是始皇帝,此後二世三世,直到千世萬世……
而這始皇之死,不會就指的是他……嬴政吧。
正當他沉思之際,如銀鈴般清越的女聲再次響起:【上一期節目之後,很多朋友給扶南留言,扶南總結了一下,發現大家都喜歡了解的往往都是亂世,所以扶南決定做一個盤點曆史亂世的係列,按照順序,本期是秦末亂世。】
【都說亂世出英雄,提起秦末,大家會想到什麼?是兩千年以前,第一場農民起義陳勝吳廣喊出來的那一句振聾發聵的“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還是楚漢相爭,推翻了暴秦的西楚霸王項羽最終折戟沉沙、烏江自刎。還是當時集結了天下英雄的劉邦從一介小小的沛縣亭長最終成為了漢朝開國皇帝。】
嬴政細細地聽著,其中有很多個詞語他仍然理解不了,聽到農民起義那裡,他想著那些黔首怎麼可能發動起義,莫非又是六國餘孽在暗中鼓動,該殺,該殺!
而當他聽到“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時,又感受到一陣奇異,先秦以來,血統論其實是很根深蒂固的,就像秦原來也是周天子分封的諸侯。
入仕當官的往往是有姓有氏的貴族子弟或者是跟隨著諸子百家學習名士。
一介黔首竟然敢言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真乃是天下奇聞。
那個西楚霸王項羽,聽起來似乎是楚國餘孽?劉邦又是誰?漢朝的開國皇帝,漢朝是在秦朝之後嗎?
【扶南其實可以理解大家喜愛亂世的原因,亂世往往能帶來更多的機遇同時造就擁有許多傳奇故事的英雄。可是,在扶南看來,以古代普通人來說,沒有人希望遇到亂世。按照秦朝的戶籍以及漢朝開國之初的戶籍比對,大約有五分之三的人死於這場亂世。】
【雖然現在有很多人認為,實際上並沒有這麼多人喪生,隻是大家趁亂世隱居起來,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亂世的到來對黔首來說,往往隻能帶來家破人亡。】
【而造成這場秦末亂世最直接原因,就是秦始皇嬴政突然死在了第五次東巡的途中——】
作者有話要說: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史記寫的
先說一下,我每天都更新時間都會比較晚,大家如果不能熬夜的話,可以第二天再看。謝謝大家支持啦。
然後對於今天更新開頭的部分,我主要想體現的是始皇他性格的複雜多麵性,最開始看到天幕的震驚,想到仙人長生。然後想到利用祥瑞天命再去試探大臣和公子們的反應。(剛開始是簡體字,他們看不懂,然後係統就調整成了秦篆。)後麵還有那一係列的反應。
還有就是關於秦始皇,有的讀者可能會說應該稱氏不稱姓,所以應該叫趙政,我在這裡就暫時不考據了,就用嬴政這個稱呼。
本來不太想說先秦的姓氏,因為真的很複雜,不過竟然評論區開始爭議。現在我就借著秦國趙國這件事來談一談,我在這說明,姓氏非常複雜,會有很多人持不一樣的想法,都是正常的
秦國和趙國兩個諸侯是同祖,都姓嬴,是他們的祖先伯益幫助大禹治水用功被賜姓為嬴。後來到了周朝,嬴姓的後人造父用功於周穆王所以被封在了趙城。以封地為氏,就有了趙氏(在這個時候趙氏還不是諸侯,後來三家分晉才是諸侯。)後來又到了周孝王時,造父的族中後人(遠房侄孫)非子(他可以叫趙非子,所以才會有說秦和趙本就為一氏)養馬有功,被封在了秦地,(這個時候他也可以叫秦非子)後來有了諸侯國秦國。
所以大家知道這個嬴姓趙氏哪來的了吧?
然後我看到評論區有寶貝提大宗小宗。放在秦國趙國這其實有點特殊。其實秦是大宗,但是他們曾經獲罪。
伯益的後代有個人叫飛廉,是商朝紂王的臣子,飛廉有兩個兒子,長子叫惡來(第一個被封到秦地的非子就是惡來五世孫),二兒子叫季勝(造父的曾祖父就是季勝)。後來惡來被周武王殺了,季勝就繼承了家族,而到了非子的時候,非子已經成了嬴姓趙氏的旁支
然後我還看到有讀者提齊國,齊國有氏的,薑姓呂氏,薑太公呂尚沒問題吧(你要問能不能稱齊氏,我覺得也可以)
還有商鞅,商鞅是姬姓,衛國國君的孫子也叫公孫氏(解釋一下為什麼叫公孫氏,衛國是周朝的同姓諸侯,是公爵,公孫氏顧名思義公爵之孫。商鞅當時沒有封地,隻能以公孫氏顯示他的血統),他也叫衛鞅,衛就是來自衛國,商是他後來的封地
順便說一句,按照分封齊國是候爵,秦國是伯爵,楚國是子爵,一般隻有同姓姬或者是上古帝王後裔才會封公爵,但是這些其他諸侯國的影響不見得小於公爵國,反而可能更有名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