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縯仍然沉浸在自己的思緒裡,按理來說大司徒已經是一個不小的官職了,位列三公,是漢哀帝將秦製下的丞相一職改名而得。
可是按說他的功績就算不封王,也得是一個列侯吧?
玩笑歸玩笑,劉縯雖然在乎名望,但是他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既然已經名正言順了,那下一步是不是就要攻打王莽的新朝了。
果然如他所料。
【在剛開始,由於是兩大起義的勢力北方的赤眉軍和南方的綠林同時進攻,王莽一直以為赤眉軍更加聲勢浩大,於是把對抗的主力放在北方,由王匡和哀章率領十萬精兵對抗赤眉軍。而與之相反對抗綠林軍的隻是納言將軍嚴尤和秩宗將軍陳茂他們兩個人臨時拚湊起來的軍隊。】
【直到綠林軍勢如破竹,又打出了複興漢室的大旗,並且立劉氏宗室子弟為王。一直以為綠林起義軍隻是不成氣候的反賊的王莽終於開始感覺到害怕,於是立刻派遣了大司空王邑和大司徒王尋,一共調動了各郡縣總共四十萬大軍向宛城和昆陽進軍攻打,力求直接將這個新興的政權徹底消滅】
【五月,新朝派遣的這支部隊從洛陽出發,一路南下到潁川,並且成功和嚴尤、陳茂會師。當時的情況是這樣的,劉縯的大軍正在宛城攻城,一時之間僵持不下。王鳳和劉秀兩個人被派遣到這,已經被王邑和王尋兩個人的兵馬逼得被迫撤離了陽關,而退守到昆陽。可是當時以王鳳為代表的將領還想要再一次撤離。】
劉秀看著天幕,在天幕之人講到這一段的時候,天幕再一次浮現出了輿圖,他這般年級並沒有學過兵法,但是不知道為什麼胸中就有一股氣。
不能撤,決不能後退。
一旦後退,士氣低落是其次,更重要的是將領之間一定會離心甚至分崩離析,不戰而敗。
【這場戰爭就是很著名的昆陽之戰,也是劉秀之所以被稱之為是大魔導師、 位麵之子的關鍵一戰。因為據說在這場戰爭中,王莽方的新朝軍隊一共四十二萬人,並且號稱是百萬雄師。而在昆陽城留守的漢軍隻有九千人,又在劉秀的征召之下,一共是有兩萬人,彼此差距懸殊。】
【而比較有意思的是王莽方軍隊卻因為連夜被隕石擊中營帳,而士氣尤其低落。這就不得不讓人猜疑到是否有玄學氣運方麵的加持,才讓劉秀最終成功。】
【當然我們要講的是,除了隕石之外的其他原因。】
劉縯心中微微有一些不服氣,為什麼隻說劉秀領導的戰爭,而不說他的呢。他突然猜測隱隱猜測更深層的原因,呢喃道:“天幕上反複將劉秀與王莽相對應,難道是這世界上真的有天命?”
劉良看著這是自己這個侄子越說越不像話,趕緊出言嗬斥:“隔牆有耳,不能不防。”
【首先當時昆陽城的將士軍心不穩,他們從來沒有迎戰過如此相差懸殊的敵人,都想要放棄昆陽而退守荊州。是劉秀他力排眾議,最終以合兵上有希望能夠取勝,而分散卻必敗無疑這樣的道理說服了諸位將領。然後在對方軍隊已經逼近昆陽的時候,仍然連夜出城,並且隻帶了隨身的十三位騎兵,到臨近的各個縣調取援軍,最終一共召集了一萬七的精兵。】
【被王邑和王尋等人,而過分自傲,認為自己的精兵一道,所過之處必然大勝。但是他卻沒有考慮到自己所率領的軍士早就已經疲憊,而且可以說是士氣大減。而昆陽守城的士兵卻知道這場戰爭沒有轉圜的餘地,他們必須死戰。】
【劉秀都是親自率領一千餘名精銳士兵作為先鋒軍開路,反複衝鋒銳氣十足。漢軍士氣大振,而對麵卻接連敗退。而且劉秀當機立斷乘勝追擊,率領三千勇士,直接偷渡昆水,向後繞到王邑大本營進攻。王邑卻依舊輕敵,僅僅和王尋率領萬人就匆匆迎戰,並且不讓將士支援。最終咎由自取,死在了亂軍之中。】
【兩人一死,新軍自亂,潰散奔走,四散而逃。而昆陽將士全軍出擊,卻得了大捷。】
長安建章宮,王莽見姑母的臉色越來越不好,他心下也慌張的不行,卻聽著聽著咬牙下定了決心。
“姑母,這朝廷雖然是漢室的基業,可是莽以為這江山卻是天下人的江山!”
作者有話要說: 寶貝們,下章入v。我想在這裡求一個首訂,首先感謝大家一路的支持,入v的成績其實也算是我的一份大卷,所以在這裡向大家求這個首訂。
然後下章就是萬更啦,還是秀秀
感謝在2023-03-21 11:30:00~2023-03-22 08:15:31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bb 2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