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第 36 章 【說句實在的,……(1 / 2)

【說句實在的, 在東漢末年至三國的屠城記錄屢見不鮮,其中董卓、孫策、孫權等人都曾經有過這樣的記錄。或許對於這些在亂世稱雄稱霸的諸侯,普通黎民庶人的性命真的就如同流沙草芥。大多數人願意銘記他們作為英雄而熠熠生輝的那一麵, 但是扶南更想要給大家講述那個時代普通人的苦難。】

【說一句很殘忍的事實,黃巾起義之前東漢的人口有接近五千萬,而到了三國末期, 人口僅僅剩了兩千萬出頭。其中雖然不乏被世家大族隱匿的奴隸, 但是人口的削減的速度已經非常可怖。而其中屠城最多的即是曹魏陣營,所以有很多人也認為曹操的軍中存在著“圍而後降者不赦”,這樣一條軍令。】

【現在扶南要講的是曹操第一次徐州。】

大秦

“圍而後降者不赦?!這豈不是說, 隻要是在圍城之後再投降的士卒就全都被殺, 有這樣一條軍令在,敵方哪還肯降啊?”

公子扶蘇驚異起來,戰國以來七國相爭,在戰爭中勝利之後屠城和坑殺降卒的事情也不是從來沒有見過, 隻不過大多數情況下都是為了震懾敵軍不得已而為之,比如說缺少足夠的糧食而養不起那麼多人 。

因為殺降的目的無非就是泄憤和震懾,泄憤自不必說,所謂的震懾自然是要讓敵方害怕自己而主動投降。但是,如果是這樣極端的命令反而適得其反, 導致地方拚死抵抗。

另一旁嬴政注視著天幕卻久久不語。

建安二年, 遷許昌。

建安元年,曹操順利迎接皇帝劉協, 並且聽從了董昭的建議, 遷都許昌。並且他已然升任司空,總攬朝政。

按理來說,他已經是一人之下, 萬人之上。就連皇帝劉協也不過是個名頭而已,他應該是安閒自在的。

但是其實這一年對於曹操的打擊非常之大,天下未定,正月以來,他便派兵討伐宛城張繡,但是對方降而複叛。他的長子以及侄子,還有大將典韋全部在這場戰爭中戰死,而宛城卻沒有攻打下來看。

可謂是損失良多,卻全然沒有益處。

以至於,天幕降臨之時,曹操都久久不語。然而他並不覺得自己做的如何過分,如此天下割裂,他隻不過想要想次一統華夏,至於評論的這些功過,做了便是做了,他也無可抵賴。

隻不過這樣一來,接下來的路該怎麼走呢?

【其實當初盟軍的時候,曹操還算不上是諸侯。他一無兵力,二無所據之地。不過比較幸運的是,那個時候的曹操雖然不太支持袁紹另立新帝的提議,但是由於故交和袁紹還算得上是同盟。】

【所以自從曹操離開酸棗之後,由於他手下的兵力不足,他就與夏侯惇在揚州募兵,後來征戰黃巾軍又接連東郡大敗於毒、白繞、眭固、於扶羅等,於是袁紹將其舉薦為東郡太守。後來黃巾軍自青州而攻袞州,曹操將其擊敗並且收編降卒一起組建了“青州軍”,自此終於有了資本。】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