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之上, 再次展現了輿圖,隻不過這次的落點放在了南方。
赤壁之戰之後, 當時天下的局勢是, 孫權在東控製著江東地區,而此時的膠州普通認為孫權的勢力範圍之內。劉備獲得了荊州五郡,在他的西邊劉璋然掌控著益州, 而張魯則擁有益州北麵的漢中郡。
【之前我們說到在周瑜死之後,孫權暫時放棄了攻打益州的打算,其實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益州畢竟是在荊州的西邊, 孫權很難越過荊州,而直接管轄於益州。於是益州就被劉備捷足先登了,要說起來, 這還和劉璋有那麼點關係。】
益州劉璋,不是說劉備討伐於他嗎?這怎麼又和他扯上了關係呢?
很快天幕上就轉換了場景。
之前說過由於劉璋生性懦弱, 原本依附於其父劉焉的漢中張魯幾次三番不聽號令,結果劉璋下令殺死了張魯的母親和弟弟,以為可以震懾張魯, 結果張魯徹底翻臉,脫離了管束, 至此兩個人徹底結為仇敵。劉璋又沒有能力殺死張魯, 反而被張魯多次所破。
問題是劉璋這個人耳根子還軟,曹操討伐荊州的時候他想和曹操示好,於是就派彆駕從事張鬆, 到曹操那裡作為使節,曹操象征性的封劉璋為振威將軍卻沒有對張鬆用很高的禮節接待。
結果張鬆返回之後就和劉璋說:“將軍啊您看,這曹操是漢室的蛀蟲, 你何必和他謀事呢?你看劉豫州,他是您同宗的兄弟呀,您還不如和他結成同盟,共同去對抗曹操呢?”
劉璋一聽這話也沒多想,就覺得張鬆說得對呀,於是也派了法正幾千名士卒支援了劉備。
赤壁之戰就這麼打完了,到了建安十六年,曹操又想派兵去討伐占據漢中的張魯,劉璋又開始害怕了,他怕曹操打下漢中之後直接進攻益州,結果張鬆又給他提了一個好主意。
“將軍您看,我們這益州城的主將一個個都是居功自傲,和將軍您並不同心,現在益州可謂是外有強敵環繞,內又有亂民,這簡直就是我們必敗的局麵啊!您不如去迎接劉豫州,他和您是同宗,又素來有賢德的名聲,如果能得到他的幫助,何愁你守不住益州呢?”
天幕之下的劉璋,這……這好像也說得沒錯啊,怎麼又說他耳根子太軟?張鬆此人,實在是他益州的賢臣,也幸虧了張鬆的庇佑,他劉璋才能坐穩益州牧。
如果此時此刻蘇扶南就在他麵前,她一定會笑出聲來,要不曹操怎麼能說出來那句話呢?生子當如孫仲謀,彆人這兒子真的就不行。張鬆這明顯就是勾結外人,甚至是密謀要把益州獻給劉備,可是劉璋絲毫看不出來啊!
【該說不說,張鬆勸得確實是好啊。巧了,這個時候劉備的謀士龐統正好也勸劉備去益州打劉璋呢。劉璋此舉,無異於是開門揖盜,可是也不是沒有人勸他,劉璋的主簿黃權就勸阻他說:“劉備名聲這麼顯赫,您讓他來了益州,拿什麼樣的身份對待他的?如果是簡單的一個部下,那肯定會讓他不滿。如果是讓他作為賓客,那麼也是一國不容二主,這都不會讓您安全。”除了他以外,從事王累甚至將自己倒吊在益州城門上勸阻劉璋,可是劉璋卻全都不予采納】
【劉璋還又派了法正親自去迎接劉備,也不知道,他後來知道張鬆和法正兩個人合夥騙他到底是什麼心情,應該是挺惱羞成怒的吧。不然也不會立刻就殺了張鬆。】
天幕之下的劉璋:“……”這無異於是直接說他偏聽偏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