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一十一年劉備派遣張飛, 馬超等人攻打下辯,此時已經晉升為魏王的曹操派遣從弟曹洪和族子曹休等人迎戰。緊接著建安一十三年張飛屯兵固山,欲截斷曹洪的後方。然而這場戰爭的初期是劉備失利, 因為首次進攻卻是佯攻,其實張飛和馬超等人帶的兵力不算多,他們的主要目的也是吸引曹軍的主要兵力。】
【隻可惜,曹休很快便識破了劉備方麵的計謀, 於是他立刻建議曹洪集中火力去攻打, 蜀地的士卒還沒有集結完畢, 而相比於蜀軍, 曹軍此時卻集中火力猛攻。馬超、張飛等人不敵, 於是退走。】
【並且雷銅、吳蘭等人也在這場裡戰役中戰死。於是,劉備又率領主力來到陽平關, 與夏侯淵張郃等人對峙,但是陽平關地勢險要,易守難攻, 劉備一時之間隻能僵持, 而無法從正麵攻克。其實此時還沒有放棄這方麵的戰局,他接著又派遣了將領陳式去攻打馬鳴閣道, 如果這一戰順利,就可以斬斷漢中曹軍與都城許昌的聯係, 相當於截斷了其後勤支援。但是很不幸的是劉備再次失敗了, 他被徐晃擊敗。】
【而另一方麵, 曹操的援軍卻已經到了長安。】
這真可謂是出師不利了。天幕之下的劉備不禁沉思, 如果當真局勢到了這種程度,他又能如何力挽狂瀾呢?
“若是天幕所言之事,其實玄德公也不必憂心。此一戰, 玄德公的贏麵還是要比曹操大的。”諸葛亮看出了劉備的心思,他用食指輕輕蘸取杯中的水,在桌案上細細描畫了幾個字。
劉備側身看去,發現諸葛亮繪畫的竟然是簡易的輿圖。諸葛亮首先標注的位置是兩軍現在對峙的陽平關,然後是劉備蜀軍所據的益州,最後才是曹操援軍所在的許昌,現在曹軍已經行至長安也做了標注。
“先生,這是何意?備懇請先生賜教。”看到此圖,劉備心中已經隱約有了一些猜測,但是麵上不顯,仍舊懇切地詢問與諸葛亮。
諸葛亮很快就回答道:“玄德公您看,現在兩軍正在對峙僵持階段,那麼就說明雙方的實力不相上下,就算對方占據地勢於守城有利,但是若無強援,恐怕也不過隻能死守罷了。而現在所比拚的就是誰的援軍能夠先到,許昌或者是長安距離漢中,又怎麼能比得過益州距離漢中近呢?”
“所以依亮淺薄的見識,我認為在這個時候應當速速調集援軍,發動益州所有的人力物力,務必要拿下漢中郡。”
尤其是在當前的情況之下,漢中的地理位置就顯得尤為重要了,曹操已經位極人臣並且被封為魏王,而現在的劉備卻隻能被稱呼為將軍,隻有拿到漢中君再自命為王,稱為漢王。
這才算是與之有名義上對抗的資本。
雖然說這隻是名義上的事情,但是對於政治上的考量來說卻是十分必要的。對於一方的諸侯來說,他的聲望有些時候往往比實際控製的權威更加重要。
因此諸葛亮從未考慮,如果此戰一敗將會怎樣,此戰必勝。
想到這裡,諸葛亮立刻起身朝劉備的方向拱手長揖。
“玄德公,亮如今隻能以自己對天下的看法為您獻策。天幕所言之事雖然不在於當下,但是總能給世人很多啟迪。諸侯相互的征討之中,有些時候可以作出讓步,但是這種時候絕不能後退一步。”
此話剛剛說完,諸葛亮卻覺得自己此時心緒難平。他現在是置身事外,所以才能如此理智地安排兩軍的戰局。
但是倘若讓他親眼見識到那蜀地百姓的悲苦,他真的能立刻作出最正確的決斷嗎?
【很快,曹操就要親自奔赴戰場,並帶來了大量糧草。而劉備也派人到成都,向諸葛亮尋求支援,諸葛亮卻在此時猶豫了,直到楊洪勸說漢中咽喉之地,萬不可有失。諸葛亮才意識到了此場戰爭,乃是存亡之計。於是,益州的無數黎民,無論男女老幼都被調動了起來。按照那時的話說來就是“男子當戰,女子當運”。】
【當然現在的劉備已經打定主意奪取漢中,所以即使曹操親自帶兵趕來,他也絲毫沒有懼怕。】
諸葛亮輕輕地歎氣,不知道為何,他又想到了《史記》中所寫的:丁男被甲,丁女傳輸,苦不聊生,自經於道樹死者相望。
此書上的這段話寫的是成年的男子全部披甲上陣,成年的女子則用來運輸糧草,黎民百姓苦不聊生,道旁樹上自殺的人接連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