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關羽死之後, 據說孫權把他的首級交給曹操,曹操以諸侯禮將關羽下葬於洛陽。而他的屍身被孫權葬在當陽。而蜀漢之地卻隻有他的一座衣冠塚。當然曆史的進程不會因為一個人的死亡而停滯,此時已經到了三國徹底分立的節點。】
【建章二十五年正月,已經六十六歲的曹操最終病逝於洛陽。同年十月, 漢獻帝劉協被迫禪讓, 繼承了魏王身份的曹丕代替漢朝成為皇帝, 仍以“魏”為國號。伴隨著這場篡位,在蜀漢很多人的心中已經認為漢獻帝劉協已經遇害, 劉備為其發喪追諡,並且在呈現下大量的祥瑞之後,終於決定在成都即位稱帝, 他聲稱自己繼承於漢高祖劉邦以及光武帝劉秀,國號仍為“漢”。與此同時東吳孫權表麵上聽從於曹魏的詔令, 受封為吳王。】
這次天幕倒是沒有繼續出語驚人, 北方曹操勢強,而且所謂的漢室皇帝劉協卻隻不過是名義上的天子, 朝上的大權都被曹操一人儘數獨攬。
他取代漢朝在誰看來都是勢在必得,隻是此事竟然發生在曹操身世之後, 這一點還真是挺讓人意外的。
以至於劉備終於稱帝。漢帝已死,劉備自然不可能再向曹丕稱臣, 此時以漢室後裔的身份自立, 順理成章。
天幕之下, 諸葛亮輕搖羽扇, 一邊安撫劉備,一邊說道:“按照天幕之言,雲長亡於自負和輕敵。可是玄德公卻與之性格完全相悖,仁厚而鴻德, 雲長雖然傲氣卻信服於玄德公,那麼隻要玄德公能夠與自身約束於臣下,那麼雲長驕傲自矜之弊病何愁不可以改之?”
況且天幕上已經講明了未來的必死之軀,人性的本質便是趨利避害的,自然會約束自己來規避。最壞的事情已經被講述出來,那麼自然要往最好的方麵去看。
兩人交談之際,前來通報的侍者已經已經來到了門外,關羽此時心情極為迫切,於是也沒有等侍者的通報,再從前廳進入到院內,才終於看到劉備正在與諸葛亮交談。
關羽不禁表情錯愕。
難道在玄德公心中,自己的同他的情誼,竟然比不上這個剛剛得到的謀士嗎?
然而他隻是微微駐足了一會,便熱淚盈眶,終究是他狹隘了,諸葛先生雖然年少,但是胸有大誌,終究能輔佐玄德公成就大事。
【然而在這個時候,劉備又一次做出了一個錯誤的決定,在江陵之戰慘敗失去荊州關羽戰死的情況之下。劉備在稱帝之後封諸葛亮為丞相,但是他卻始終不聽諸葛丞相的反對,執意要以給關羽報仇為名討伐東吳。而這一次的戰役也是三國三大戰役的最後一場:夷陵之戰。】
【請大家看一下現在每個勢力所占有的地理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