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出師表的前半部分是對劉禪親近賢才的建議, 那麼後半段的正題顯然就是出師北伐。無論是諸葛亮傾訴衷腸從劉備三顧茅廬講到臨終托孤,還是說當下已經平定了南中地區的益州情況,最後的落點都是一定要討伐曹魏,興複漢室。】
【大家要清楚現在三國的情況, 雖然說是魏蜀吳三分天下, 但是說到底蜀漢現在擁有的僅僅是益州這一州,曹魏卻坐擁北方幾乎擁有天下的一半。那麼為什麼在兩方勢力如此懸殊, 又是剛剛經曆大戰落敗休養生息很短的一段時間之後, 諸葛亮就執意北伐呢?扶南就在這裡發表一下自己的個人觀點。】
天幕之下,接受了剛才那波兒子投降曹魏衝擊的劉備終於穩定住了心神, 他重新坐正,朝向諸葛亮詢問起來道:“諸葛先生,倘若以你如今的見識來看,這北伐倒是有什麼非戰不可的理由呢。”
“回玄德公,亮現在並非身處其地, 隻能依照天幕上所透露的隻言片語來進行判斷, 但是即便如此,以我的拙見,此戰卻還是十分必要的。”
諸葛亮沒有思考很久, 隨即就給了劉備一個肯定的答案。
劉備沒有想到對方在這麼短的時間內便能如此篤定, 於是便詢問道:“備可否深入地詢問先生, 這是為何?懇請先生明示。”
諸葛亮立刻起身答話道:“玄德公不必如此,亮既然答應了做劉公的謀臣, 那麼即便劉公不問, 亮自然也要說明其中的利弊。預知北征為何是必然的,且請劉公先想想為何能在漢中自立為帝,這一切的前提是什麼?”
劉備沒想到對方會突然反問自己, 他一下子也不知道怎麼回答。作為漢朝的宗室子弟,他也親眼見證過那個天下還沒有四分五裂的時代,複興漢室,成就大業成為了鐫刻進他的骨血裡的夙願。
可是諸葛先生顯然不是問他這方麵的答案,劉備又朝著天幕之人說過的話那方麵想。
首先他能夠在漢中自立,自然是因為已經用兵奪取下來了漢中。至於為什麼在當時隻稱王不稱帝,那當然是因為在曹操仍然在世的時候,劉協還是明麵上的正統皇帝,他隻是作為一介偏遠宗親,根本沒有與之相爭的可能。
對,劉備突然間眼前一亮,他突然明白了什麼。
按照天幕所言,他今後能夠稱帝是在曹操身死之後,曹丕上位之後不滿足於隻當一介臣子,於是強迫劉協讓位給他,再加上劉協的突然暴斃引發了天下很多人的猜測,這也成為了推動劉備稱帝的推手。
想到這裡,劉備微微淺笑,諸葛亮知道他已經明白了自己的意思,於是才繼續往下說。
“玄德公以為您最終成就大業的最大依仗是什麼?如果按照天下諸侯的勢力,您遠不如他人。那玄德公何以取得天下,成就大業呢?”
諸葛亮的本意並非是讓劉備對此作出回答,於是他隻是微微停頓,留給劉備一些思考的時間,便繼續說了下去。
“依我之愚見,是正統性。這個所謂的正統既來自於玄德公您天然的身份,又是漢室宗親的身份,同時也來自於您仁德重義的名望。而此兩點才是必須北伐的原因。而這一條也是後期一定要堅持抗曹,但是卻可以暫時借力於東吳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