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保不會發生這樣的情況,武將手握兵權,往往是最容易起兵造反的。這應該怎麼加以製衡呢?但是如若讓文臣製衡武將,又會不會讓這朝野失衡?
【當然除此之外還有很多的原因,就比如說休養生息是對的。但是大家彆忘了,益州隻有一地,而曹魏已經幾乎占到了天下的一半,如果此時還不居安思危,那麼等到曹魏大軍過境先發製人,留給他們的主動權就不多了。】
【好了,那講了北伐的必要性,我們就再來聊一聊,諸葛丞相第一次北伐為什麼失敗?】
天幕之上再次出現了輿圖,益州位於蜀地,後世唐朝詩人李白那首著名的《蜀道難》給所有人展示了一個地勢險要,易守難攻的地方。再加上有都江堰天府之國的加成,蜀地曆來是兵家休養生息的好地方,可是他易守難攻卻也很難出城迎戰。
這是地理上所帶來的弱勢。而首次北伐用兵行軍自然是重中之重,但是蜀地地勢複雜,所以不同將領的行軍路線自然也不可能相同。
而其中就有魏延獻計的子午穀奇襲之計。
【要了解魏延的計策,首先我們先要知道這條行軍路線在哪。請大家看看扶南已經標注好了的路線。子午穀在長安以南,如果從漢中發兵翻越秦嶺之後,再沿著這條路線行軍,不過時日就可以抵達長安。】
【如果按照魏延的計策進行,那就是派精銳及其所需要的糧草直接發兵走這條捷徑,在長安那邊沒有反應過來的時候就兵臨城下,而魏延他認為在長安的守軍膽怯並且沒有謀略,一旦這樣被打得措手不及,就會立刻棄城逃跑,這樣長安便唾手可得。這個計策到這裡還沒有結束,按照魏延的計算,曹魏如果想要集結兵力圍攻他,那麼至少需要二十日的時間,趁著這個時間諸葛亮率領的大軍就可以從斜穀趕來支援,到時候兩軍夾擊,就可以直接將整個關中收入囊中。】
天幕上的輿圖用箭頭標注起來了行軍的每一個地方,據說這個計策是效仿韓信出子午穀與劉邦裡應外合。不難看出想出這個計謀的魏延雖然不能說比較周全吧,但是雖說冒險,還有一定的可行性。
【當然,大家如果想要問扶南這個計策到底有沒有用,扶南不太敢說。這倒不是,我敷衍大家,是因為曆史上諸葛丞相並沒有用魏延的計策。他覺得這個計策非常的冒險,雖然說一旦成功,對於蜀漢的收益是非常高的,但是當前的這種情況和諸葛亮本身性格中的謹慎讓他不敢賭。而此計也最終成為了後世爭論的一個點。】
天幕之下,劉備聽到此處,立刻命人取來輿圖和諸葛亮觀看。
“昔年高祖之時,高祖與淮陰侯合兵擊楚,所用的此法,先生不同義此法是不是因為太冒險了?”
諸葛亮微微頷首道:“是,此計過於冒險,而且此計的關鍵在於長安的守軍真的棄城而逃,在這種時候把命運交給敵方,亮是沒有辦法認同的。”
“況且淮陰侯與高祖那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一明一暗相互配合才能迷惑敵方視線。而此計看起來還不夠成熟。”
【諸葛丞相最終采用的是首先攻取隴右,並且特意派遣了趙雲等人率領一支兵馬作為疑兵想讓曹魏以為蜀漢是要從斜穀而出北攻的架勢,果然魏國派遣了人馬去抵禦趙雲。而這個時候諸葛亮率領主力向祁山進攻。在魏軍的措手不及之下,隴右三郡失守。蜀漢方麵的戰況,一路大好,可以說是開局大捷,然而在這樣的情況之下,蜀漢卻慘敗。那麼就不得不提到了馬謖。】
馬謖乃是侍中馬良之弟,他才氣過人,好為論軍略。因此得到了諸葛亮的格外器重,據說在劉備臨終之前,曾和諸葛亮談到此人,說馬謖言語浮誇,超過了其本身的能力,不能太過重用於他。
【或許是諸葛亮在這個時候看人失誤了,他對馬謖可以說是非常的器重,不但讓他擔任了參軍一職,還非常喜歡和他一起議論軍事謀略,據說常常能從白天聊到晚上。】
【因此在曹魏派遣了大將張郃前來抵抗諸葛亮並且欲取咽喉要地街亭之時,他仍然選擇了力排眾議,甚至放棄了資曆比較老的魏延等人,反而提拔了馬謖作為讓他駐紮街亭,迎戰曹魏的大將張郃。】
其實事情如果隻到了這裡,還沒發生不可挽回的地步,諸葛亮已經跟他說明了部署,如果進兵仍然按照這一套部署下來,雖然說和張郃。正麵抗衡還有一些困難,但是隻要堅守在這裡,拖延時間就好。
按理來說怎麼不會出什麼大亂的事。
可是怪就怪在馬謖他有些小才華,因此心中也有一些小主意,結果卻犯了大忌。正常行軍打仗,都應該先找水源,鄰近水源之地駐紮。可是他或許覺得就這麼駐守著防禦不能體現他的才華,也許他是存了心思想要和張郃正麵對敵,偏偏就要駐紮在南山之上,甚至還覺得此地易守難攻,所以還不派兵駐守山下的要塞。馬謖固執己見甚至聽不進去副將王平的多次勸告。
結果,張郃一到,立刻就截斷了對方取水的道路,漢軍軍中頓時陷入了一片大亂,而馬謖這個主將卻跑了,張郃立刻乘勝追擊,街亭失守,他還順勢平定了周邊的城池。
【這樣一個關鍵的據點喪失,帶來了全線的潰敗。諸葛亮也不得不領兵回漢中,首次北伐就以失敗告終。而馬謖最終也被諸葛亮斬首謝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