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9 章(1 / 2)

天幕之下,始皇帝嬴政麵色陰鷙,卻也並不驚訝。

自天幕目出現以來他最驚訝時候莫過於當初得知了秦朝二世而亡,而且還是那個小兒胡亥繼位。

不過現在他開始思慮得更多,怎樣才能將秦的江山社稷真的綿延千載?後世亡國的原因也有很多,權臣當道,主少國疑。天災人禍,國君庸碌無為。還有便是這外族胡人之禍,樁樁件件都是需要琢磨的。

現在他好像想明白了一些,凡事都得變通。就像商君當年變法,新法可以使秦國強盛,那就應該取用新法。若是在這天幕上,他得到了一些關於後世治國的理念或者是亡國的經曆,他也應該施行且規避。

至於抵禦外族,除了修築長城以外他應該也采取一些新法。

劉徹一遍一遍地撫摸著輿圖,他看向匈奴所在的方向,久久無法回神,卻最終歎了一口氣。

他恨匈奴,這是毋庸置疑的。那些胡人不事生產,糧食不夠充足,秋冬之際便會南下掠奪,邊境屢遭侵擾,岌岌可危。

自漢朝建立以來,高祖之時,白登之圍。匈奴圍困漢軍整整七日,瀕臨斷糧,最終還是陳平獻計通過賄賂冒頓單於的閼氏才僥幸得救。可是至此之後,漢朝對匈奴的政策就隻能趨於和緩,不得不以和親議和的方式和匈奴暫緩關係。

然而就算如此,那些北方的胡人狼子野心,一刻都沒有安生過。呂後執政之初,那冒頓單於竟然還上書羞辱。文景兩朝,民生凋敝,百廢待興。因此漢室不得已,采用休養生息的方式執政。在對匈奴的政策上就更不可能施以嚴厲的手段。

但是劉徹卻深知這種方式的弊病,臥榻之處卻有強盜虎視眈眈,然而無力製服這個強盜,每年還要給他送人送物,這豈不是可笑?

所以自他一掌權便廢除了原本汗國對匈奴和緩的政策。

文景兩朝,無為而治,國庫已經充盈了。

他需要的是北擊匈奴,讓這些強盜再也沒有還手之力。

可是此時的劉徹突然又疑惑了。打敗匈奴沒錯,就是之後你要怎麼辦?讓他們徹底臣服於漢朝,那一天規劃入漢室的統治之內,以農耕為業通過教化幾l代以後徹底成為漢人嗎?還是將他們徹底從北方趕走,讓其永不與漢朝接壤?

如果北方邊境的那片地方隻有匈奴,這次似乎是一個不錯的辦法,然而依照天幕所說,五胡亂華,匈奴之後還有其他的胡人。

或許隻要那片土地仍然存在,或者說隻要那片存在的土地還沒有被徹底劃入漢朝的版圖之內,就會不斷的有外族,也會不斷的有衝突。

【當然這些外族入主中原之後,也最終都沒有能成功地建立起一個大統一的王朝。】

【比如說慕容鮮卑,慕容氏在鮮卑諸部中可以說是首屈一指了。可謂是屢敗屢興,前後四次建立政權有前燕、後燕、南燕、西燕。但是他們家內鬥簡直也是出了名的。前燕剛剛建國的時候就出現過兄弟鬩牆的慘案。】

【慕容皝從父親手中繼承了慕容部首領的位置以後,就開始自己的其他的其他兄弟下手了。根據《資治通鑒》的記載皝庶兄建威將軍翰、母弟征虜將軍仁,有勇略,屢立戰功,得士心,季弟昭,有才藝;皆有寵於廆。就是說他庶出的兄長慕容翰和他同母的弟弟慕容仁屢立戰功,親近士卒,在軍中非常有威望。而他最小的弟弟慕容昭有才華這三個兄弟在他父親生前都是非常受到寵愛的。於是慕容皝登基之後為了穩固自己的地位,就進行了一係列的舉措。】

自古帝王之家,隻有君臣而無父子。

在最高權力的誘惑之下,很難有人不為之心動。這也導致了一眾親兄弟親父子在權力的爭奪之下罔顧了親情,隻顧及到自己所想要的權力。

公子扶蘇看到現在這一幕更是五味雜陳。

兄弟鬩牆,誰也不願意發生。可是偏生的發生在了他們家中。但願自己這一輩子能夠順利的繼承大統,庇佑身下的弟妹,讓他們再也不會突遭橫禍。

【這件事情最後直接導致的結果就是讓慕容翰叛逃到了段氏鮮卑,但是他那兩個同母弟弟顯然就沒有這麼好對付了。慕容仁直接勸慕容昭起兵謀反。兩個人商量的很好,一個在外起兵謀反,一個在內企圖弑君。變故就發生的這麼快。慕容皝再得到消息之後立刻先行殺了慕容昭,然後派出使者去試探慕容仁。結果,慕容仁殺了使者,並且聯合了段氏鮮卑和宇文鮮卑就此開戰。這一場叛亂,持續了整整二年,也是幸虧了慕容皝。有我而有謀略才最終能結束叛亂。但是慕容氏的內鬥卻是從始至終,最終讓他們失去了對外角逐的能力。】

【講了慕容鮮卑,再講一個大家比較熟悉的吧——前秦的苻堅。】

【氐族的前秦。應該算是東晉十六國的十六國之中北方最強大的政權了。前秦由苻健立國,先稱大秦天王後稱帝,並且廢除了當時後趙的一係列苛政,善待百姓,並且他剛開始還自稱是東晉的大將軍。這一切都可以看得出來,他的野心不小。絕非是那些隻想要偏安易於的諸侯,或者是隻想要劫掠一番而不打算長久立足中原者。

【可惜他的兒子苻生雖然勇武但是暴虐嗜殺,關於他做那些荒唐的事,記錄也不少。苻生天生瞎了一隻眼睛,自幼就不被祖父喜愛,甚至他的父親覺得這樣的兒子留下來一定是災禍想要殺了他。這一切就是在他的上位之後也應驗了。他殺大臣殺妻妾,甚至就是因為勸諫而殺了自己的親舅舅。以至於當時都流傳起了歌謠:百裡望空城,鬱鬱何青青?瞎兒不知法,仰不見天星。用來諷刺這位瞎了一隻眼的帝王不通法理不配為帝。苻堅也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篡位登基。】

苻堅上位之後就做了一係列的舉措,休養生息,發展趨勢,圖謀一統北方。事實上他確實也做到了。在苻堅在位時期的一段時間內,前秦的版圖擴大到了整個北方幾乎收攏了其他民族的政權,甚至直逼東晉想要再一次一統天下。

【但是大家也知道,苻堅可謂是起家不易,但是卻兵敗如山倒。淝水之戰,東晉僅以八萬的人馬擊潰了苻

堅的二十萬大軍。這一場戰爭一共出了三個成語(),投鞭斷流?(),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還在進兵之前,很多人都反對他如此草率的攻打。認為東晉雖然偏安於南方,但是長江畢竟是天險,一時無法攻克。再加上當時的天象所顯示,如此貿然進丁,根本不可能獲勝。苻堅所要做的事需要先安定內部,而不是如此的冒進。

可是苻堅不但不聽從這樣的勸阻,反而說道:“星辰本在天上難道還能插手人間的事情嗎?依朕看,這星相問卜一事不可儘信。我一一決定當率領大軍南下討伐,一統天下。”

“況且晉軍有何可怕?爾等怎能妄言,未戰先怯,乃是軍中大忌。朕如今坐擁百萬大軍,若是南下橫渡江水。那必是兵多將廣,人數眾多,就算將士們解下隨身的馬鞭投入水中,也定然能讓長江斷流。這樣的天險有什麼可怕的呢?”

苻堅言之鑿鑿,可卻沒有想過自己真正到了戰場上是如何狼狽。苻堅下令大舉出兵東晉,並且命令其弟苻堅命苻融率領二十五萬步騎兵作為前鋒,自己則隨後自長安發兵。

兩軍對弈第一次戰役之後,苻融所率領的先鋒部隊非常的順利不但一舉攻陷了壽陽,而且還捕獲了晉軍的使者得知了當時晉軍糧草匱乏。於是,苻融就自信滿滿的起草了一封書信,大意是說:“晉軍人數很少,可以一舉殲滅。隻是唯恐他們可能會逃走,請速來支援,一舉進攻他們。”

按照常理來說,原本在戰前就這麼自信的苻堅聽到了這樣的消息應該大喜過望,然後趕緊率著主力就一起進攻。可是他偏偏這個時候謹慎了起來,他留下大軍,率領著精銳部隊直接前往壽陽,想要親眼看一看當時的情況。

結果正好在這個時候,晉軍轉守為攻,水陸並進一舉擊潰了前秦的前鋒部隊。其實到現在為止也沒什麼問題,按理來說勝敗乃是兵家常事,隻是區區一場戰役,不用過於在意。可是苻堅卻有點慌了陣腳。

苻堅和苻融兩個人呢,在晚上就偷偷地從壽陽城出去觀察晉軍,結果啊晉軍軍容整齊,再加上晚上視力不變,看來看錯了,就以為是後山上麵長的草和樹木都是對方的兵馬,當即就慌了起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