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 返城記(8) 求收藏~(2 / 2)

病痛的折磨對於他來說尚能忍耐,可是老人家被下放之後,心理上所受的打擊要更強烈些。

“這個地方是章爺爺跟另一個老爺子發現的,當時那水裡的魚著實是救了不少人。”

直到現在,章爺爺不在了,另一位老爺子回城去了,他還是按著章爺爺的臨終囑托時常送魚去給牛棚裡那幾位。

清音聽了這些,心有戚戚焉,沉默了良久,問道:“不怕被人發現嗎?”

實際她想問的是,牛棚裡就都是好人嗎?比如韋家人……

沈繼就笑:“都是烘成魚乾,悄悄送過去的。”

他看著她,又解釋道:“並不是所有人都給送。”

清音眨了眨眼,沒再問下去。

沈繼也轉開話題,問她:“最近跟家裡人通信了嗎?”

“嗯?”

“有時間可以讓家裡把你從前的高中課本寄過來,多翻一翻……”他像是隨口提了這麼一句的樣子。

這樣的意有所指……清音似笑非笑的看了他一眼,沈繼乾脆直接問她:“你想要那個推薦去上大學的名額?”

清音果斷搖頭,“不想。”

沈繼目光灼灼,給人以很強的壓迫感,“去上大學不好嗎?可以回城,還可以分配一份很不錯的工作……”

“還可以一會學工,一會學農,一會學兵,是吧?”她翻了個白眼給他。

哪怕是翻白眼,也翻得這麼漂亮!沈繼望著她,眼睛都不舍得眨一下,“那你就不想回城去?”

“你難道不想?”她故意道,自動忽略了他話中的意有所指。

想,怎麼不想,隻是,暫時還不能罷了。

沈繼猶豫了一下,問她:“你覺得會恢複高考嗎?”

恢複高考?看來他確實是收到什麼風聲了,她略顯驚訝的道:“怎麼突然說這個?我覺得以後是會恢複高考的。”

沈繼沒放過她臉上的任何一個表情,她的驚訝,好像並不怎麼真切,隻是她好像沒想要遮掩……

“你也知道了可能會恢複高考的消息?”他試探著問她。

清音再次沒忍住翻了個白眼,就算她不是後世穿來的,仔細思考一下也知道總會恢複高考的,或早或晚,根本不會一直這麼下去,各類人才是會斷層的好吧。

現在的大學,不僅學製短,教學內容還雜亂,文化基礎也不夠紮實,大學的教授導師又大多下放去了,被推薦上大學的人,真實水平究竟如何,那幾乎不用明說。

她還記得曾經看過一篇報導,說是七三年時,有一個白卷事件,一個叫張鐵生的人,因“手上的老繭”,被認為是上大學的最好證據……此事何其荒誕。

可荒誕的是張鐵生本人嗎?不,某種程度上來說,他是無辜的,他被卷入了政治場中,是他本人所不能選擇的。

從他後來的結局,公審被判刑之後來看,他隻是個被卷入政治洪流中無法抽身離開的犧牲品罷了。

這當然隻是這個年代萬千事件中的其中之一,卻也完全違背了最開始實行推薦製的大原則。

在當下,推薦上大學,實行自願報名、群眾推薦、領導批準和學校複審相結合的辦法,最終卻大多成了“領導批了算”,導致招生的人為操作空間變得極廣極大。

群眾推薦製形同虛設,開後門成為一種風氣。這樣漏洞百出的製度,必然是要改革的。

更不用說,十餘年過去,各行各業,尤其是科學技術領域的人才儲備都出現了極大的偏差,導致青黃不接,後繼無人。

著實是令人唏噓不已。

所以,高考,代表著真正相對公平的高考,勢必是要恢複的。

“自魏晉時起,就是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直到隋唐科舉製度的出現,才真正開始通過相對公平的考試來選拔人才。”

所以推薦製必然長久不了。

一個政權的鞏固與發展,離不開各項製度的建設和完善。古有科舉選官製度,現有高考晉升之路。高考必然是選拔人才最為有效且相對公平的製度,經久不會衰。

時代在飛速前進,國內是耗不起的。

所以說,恢複高考隻是時間問題罷了。

她含笑而談,聲音清越,字字清晰,明明隻是個才剛成年的女孩子,全身上下卻閃耀著令人不可逼視的灼灼光芒。明亮而熱烈。

他望著她,對她的這一番話心動又心折。

她不知道他此刻有多高興。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