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波,胤祚輸得不虧。
他怎麼料得到太皇太後這樣的身份,願意當著孫子和曾孫的麵,用哭來騙他呢?
都已經答應了,就算知道太皇太後假哭下套,胤祚也不會再反悔。
隻是小家夥蔫噠噠的,垂頭喪氣地坐在那兒,宛如一隻失去夢想的小團子。
太皇太後達成目的,就用更柔和的政策與語氣,“烏庫媽媽和你汗阿瑪不是不讓你出去,隻是你這個年紀確實太小了點。等你再長大些,給朝廷辦差,到時候誰都不會再攔你。”
胤祚蔫蔫的,回話聲都顯得有氣無力:“可到時候堤壩也建完了呀。”
“胤祚呀。”太皇太後摸著胤祚的小腦袋,語重心長地說,“人這一生短短幾十年,能做的事很有限,你要是跟著李光地去那邊建堤壩,頂多也就造福長江黃河兩岸的百姓,可你要是留在皇莊繼續研究,或許研究出來的那些東西能夠造福整個大清的百姓。”
孰輕孰重,應該怎麼選擇,她相信聰慧的曾孫能夠意識得到。
胤祚立馬明白過來,他發現自己一不留神鑽了個牛角尖。
既然他自己都知道在建築和水利工程方麵沒什麼本事,為什麼不把自己所知道的那些畫下來,交給在這方麵有能力的人學習呢?
有些現代的知識拿到古代來,可能確實沒幾個人能夠看懂,然而內行人哪怕不能完全理解其中的奧妙,多鑽研上個一天一月一年,也比他這樣隻能依樣畫葫蘆的外行人要好。
大包大攬要不得,認為穿越自帶現代的諸多知識就覺得比古人好要不得,專業的事還是得交由專業領域的人才去做!
眼看自己說的有用,太皇太後接著道:“擅長教書的不能去建堤壩,擅長研究的不能去扛水泥,胤祚擅長的是什麼?肯定不是建堤壩,對不對?”
“對!是我的想法狹隘了,烏庫媽媽好厲害!”胤祚一點就通,好話不要錢,“都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烏庫媽媽就是我們愛新覺羅家的寶貝,是大清的寶貝!”
太皇太後:!!!
活了這麼多年,大半身子都進棺材了,什麼彩虹屁沒聽過?還是第一次聽人誇她是寶貝。
老太太臉都紅了,輕輕地拍了一下胤祚的腦門,嗔道:“不正經!”
“我哪裡不正經了?”胤祚可太冤了,委委屈屈地抱著膝蓋,縮成一團,嘟囔著,“這年頭遠門不讓人出,實話也不讓人說了嗎?”
康熙冷眼一掃:“你還惦記著出遠門?”
“沒有沒有!”胤祚慌忙擺手,他可承受不住曾祖母再哭一回的驚嚇。
他不記得孝莊曆史上具體活到什麼時候,但太皇太後今年已經七十一歲了,在清朝屬於高壽,說不好什麼時候就大限將至。
他總不能真的讓老太太一直為他擔驚受怕,甚至於臨終之前還惦記著他沒回來吧?那也太不孝了。
康熙哼了一聲,滿意於臭小子的識相,同時也有些感慨。
他還是太年輕了,在打和罵、講道理都行不通的時候,除了強硬的“沒得商量”,竟想不出第四個辦法,果然還是得讓瑪嬤再多幫幫他!
胤祚本以為他都妥協了,後續花費不少時間將他記憶中的許多大壩要求、水利工程大致原理,附近生態環境建設等相關信息全部寫寫畫畫交給李光地,這件事就到此為止了。
沒想到消息不知怎麼傳了出去,前朝後宮都知道他想跟李光地一起去長江黃河建堤壩的事。
這下好了,徹底捅了馬蜂窩。
德妃、皇貴妃、宜妃三個孕婦就坐在他麵前,親額娘哭得梨花帶雨,皇貴妃和宜妃都不勸兩句,抱著肚子在那兒一起批判他。
大臣們組團勸說他把事情交給彆人去做,朝廷的確有些缺錢,但沒缺人到需要他去扛鋼筋混凝土建堤壩的地步,求求他給大臣們一條活路,免得什麼時候他們出門就被人扔臭雞蛋爛菜葉。
兄弟們輪流跑到他麵前陰陽怪氣給冷眼,年紀最小的八阿哥都跑來說“咯咯壞!”,雖然說完之後還是跟他要抱抱親親,但這也說明了一個兆頭。
——所有人都不同意。
胤祚最近的日子過得很是煎熬,雙下巴都開始消瘦起來。
“究竟是誰傳的消息?怎麼光傳會被罵的前半部分,漏掉我已經同意不去的後半部分?”
害得他每遇到一個人,都得解釋一遍自己已經答應不去了。
這不是故意折騰他嗎?
怎麼想都覺得如此小氣、記仇的事,應該是康熙做的。
而此時的康熙正在給太子點讚:“乾得好!”
太子微微一笑,深藏功與名。
確定沒辦法去最前線戰鬥,胤祚決定搞好後勤——搞錢!
戶部和工部的效率實在太拉,光靠他們得被拖死。
就算今年洪水期過去,他們看到效果同意了,等商量個幾個月,撥出款來,組織人手,新堤壩起碼也得等到明年再建。
在那之前,都得靠他的小金庫支撐。
早前他已經跟康熙太子合作做了不少生意,得來的分成全在康熙那。
具體的賬本他懶得翻,隻知道最後有不少錢,可惜這些錢投在建堤壩上,真的就隻是丟進河裡聽得響。
如此一來,隻能開始瘋狂搞錢搞錢再搞錢!
目前已經成熟的甜食、麵包等產業全部從京城開始向外輻射,有人手可用就自己開店做生意,不方便的地方就和商戶簽協議,采用加盟的模式,給出具體的方子,教一些經驗,每年收取一定的分成。
隻吃老本是遠遠不夠的,新的生意得跟上。
早前給康熙畫過餅的那麼多糖果,胤祚借用幾位娘娘的小廚房和禦膳房的那麼多禦廚,花了幾天時間,通通研究出來。
還有禦廚和廚娘心思靈敏,做出幾種不錯的糖果,算是意外收獲。
有跟蘇茉兒合作賣糖的生意在前,這些糖果生意自然不煩二主,胤祚跑去太皇太後麵前撒嬌賣乖,可算讓太皇太後鬆口幫他。
就連研究出新糖果的禦廚廚娘那邊,也有太皇太後替他打點,不用多費心思。
火鍋、燒烤方麵因著土豆、辣椒還沒到收成的時候,即便做了很快也會被人跟風,利潤多不起來,暫時放一邊。
然後,胤祚開始研究牙膏牙刷。
糖吃多了不會蛀牙,但是不刷牙,不注意清潔,肯定會蛀牙。
清朝這會兒已經有牙膏和牙刷的雛形,牙膏用的是加了中草藥的牙粉,牙刷的個頭大了些,不太好深入內裡刷牙,對小孩子不太友好。
胤祚叫上所有的小夥伴,一起鑽進研究室,把什麼水果味、薄荷味的牙膏,大大小小的軟毛牙刷做出來。
牙膏、牙刷配上科學的刷牙方式,從皇宮到皇莊全部改了一通,沒幾天就收獲一片好評。
尤其是熱愛甜食的三阿哥,特地跑來感謝一通,順便薅走了幾支不同口味的牙膏。
胤祚又找太醫聊了聊,把太醫引進了實驗室。
他是想找太醫做一款中草藥成分的牙膏,改善牙齦出血紅腫之類的問題,哪裡料得到太醫見到實驗室的配置之後,直喊“我也要一套!”
這不是什麼難事,胤祚給太醫院放了一個同樣規格的實驗室,想著這麼好的東西不好放在那不用,就提起了青蒿素。
那可是國家第一位獲得諾貝爾醫學獎的大佬!
胤祚對醫學沒什麼研究,也跑去觀摩了一下大佬的論文,醫學方麵的知識實在難啃,他記不住全部,隻能把自己記得的那些口述下來。
能做到什麼程度,隻能看太醫院到底有多牛了。
很多細碎的事情一點一點安排下來,花費的時間竟也不少。
等他從忙碌中回過神來,發覺李光地他們已經離京一個多月了,索額圖和納蘭明珠也走了。
他們倆得在李光地到達之前弄好鋼筋和混凝土廠,建堤壩要用到的量太大,運輸起來過於耗費時間和成本,為節省本就不多的資金,還是得就近建廠、招工。
好在李光地到了那,得帶人查看當地環境設計新堤壩,將附近的百姓遷走,前前後後需要忙上好些日子,如果遇到不肯搬遷的釘子戶,留給他們的時間就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