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什麼不好解決的。”康熙道,“讓他跟著你就是,有時間了就教。”
嘶——這是不肯放過任何一點休息時間啊。
胤祚不想被雞娃,“四哥七弟的啟蒙任務是廷玉哥哥來教的,他沒空的時候,張英大人會幫個手,那我就跟他們一樣唄?”
從現實情況出發,這個主意已經是最好的了。
讓熟悉性情的人來教,總比在胤祚身邊放個不知性情的陌生師傅,在那指手畫腳的要好。
康熙還是很寵兒子的,明知讓張廷玉教,很可能因為胤祚和張廷玉私下的關係,拖慢啟蒙進程,
依然沒有第一時間拒絕。
“等朕考核了胤禛和胤祐的學業,證明他有教你們的能力再說。”
曆史上的張廷玉可是清朝名相,胤祚信心十足,想幫張廷玉在康熙麵前刷點好感,讓他將來的仕途走得更順一些。
“汗阿瑪放心吧,廷玉哥哥超棒的!我可是把他往全能管家的方向培養的,普通學子會的四書五經和做文章他都會,普通學子不會的物理化學生物農業他也會,未來必定能超越索額圖,成為你的另一條左膀右臂!”
這大話說得康熙和太子為之震驚。
太子是驚訝於六弟如此不避嫌,竟然直言不諱說自己在為汗阿瑪培養全能型人才,不怕被帝王猜忌。
康熙則是驚訝於……“為什麼是索額圖?”
同樣是左膀右臂,怎麼就不和納蘭明珠比較?
胤祚拍著胸脯保證道:“汗阿瑪你信我,比起官場,做生意更適合索額圖。”
反正他絕不可能讓索額圖去拖太子哥哥後腿!
口說無憑,真要“信任”兩個字就能打倒一切,大清的江山都危險了,所以胤祚拿出了足夠說服人的實證。
“我辛辛苦苦編寫出物理和化學的教材,將來必定是要推廣至全大清的。到那時,朝廷之上必然得有熟知物理化學知識的人才,與此同時,做文章的能力也不能落下,廷玉哥哥就是最好的榜樣。”
“從小接觸物理化學,在科學的熏陶下長大,和一大把年紀三觀已經定型的人再學科學,那效果是完全不一樣的,汗阿瑪要是不信的話,咱們可以做個實驗。”
康熙:“什麼實驗?”
胤祚:“皇莊裡有許多孩童,不拘性彆,不拘年齡,都是從附近的村民那找來的,皇莊忙的時候,他們會跑跑腿,不忙的時候,就聽聽課,看看大家做實驗。你可以在他們中挑選兩個出來,再去其他學堂中挑揀兩個。”
“還可以從我身邊找兩個,鐵蛋柱子四哥七弟都行,再從經常去皇莊的朝臣中挑揀兩個,這就是兩個對照組,我再出道題……”
半個月後,小丫、小花、胤禛、胤祐,和其他挑揀出來的人,全部到了皇莊的田地旁。
此時正是冬小麥成熟的季節,因著在最合適的時期施了肥,又沒有蟲害困擾,今年的冬小麥沉甸甸的,收成十分喜人。
康熙和太子想要知道化肥的威力,戶部大臣更想知道,正好趁著胤祚想要做實驗的時候,一起過來看看。
胤祚給所有人分了一塊地,“沒有什麼要求,希望你們能在半個時辰內,利用自己可以利用的,把自己負責的這塊小麥地全部收割。”
說話的同時,魏珠揭開了一輛牛車上蓋著的布,上麵雜七雜八地堆了一些鐮刀、簸箕、麻繩等工具。
胤祚:“開始吧。”
收割小麥對於農家出身的人來說,還是挺熟悉的,但是對於世家出身尤其是皇家年幼子弟,那就抓瞎了。
為了表示對農業的重視,康熙會在春天帶頭種地,皇子阿哥和大臣們都會跟著一起,但這不包括收獲。
那兩個從其他學堂挑出來的孩童,正是五六歲的年紀,哪見過這種陣仗?茫然不知所措。
兩個朝臣從牛車上挑來鋒利的鐮刀,下地收割去了。
小丫、小花、胤禛、胤祐這邊就有趣了。
他們四個沒有急著下去收割,而是先聚在一起商討對策。
胤禛:“我們都不是經常乾農活的人,年紀又小,力氣不夠,要想在半個時辰內收割完是不可能的,所以必須另辟蹊徑,合作吧!”
胤祐:“六哥說
能夠利用可以利用的,這已經是提示了,也就是說我們見到的這一切都能夠用,包括牛車上的這頭牛。”
小花:“我爹娘都是用鐮刀收割麥子的,以前我覺得很快,但前些日子見到墨家和公輸家的人在做一種機器,聽說是為了收割麥子和稻子,從這裡回皇莊,再把機器搬來,是不是有些來不及?”
小丫把那兩個還呆在原地的孩童拉了過來,“合作當然是人越多越好,這兩個傻乎乎的,怎麼也算個勞動力,就一起吧?”
一群孩子聚在一塊嘀嘀咕咕,從牛車上翻出麻繩,丈量著麻繩的程度,把麥子捆在一起,綁在牛車上。
在此期間,兩個學堂的孩童把牛車上的所有工具丟下去,等繩子綁好了,小丫架著牛車往相反的方向走,利用牛來拔麥子。
最終收割麥子的結果還沒出來,康熙就明白胤祚的意思了,屈起食指敲敲胤祚的腦門。
“你是想告訴朕,被關在學堂日日知乎者也的孩子被教傻了,隻有在你的皇莊經曆過物理化學熏陶的孩子才更靈活聰明是吧?”
而那兩個經常去皇莊的朝臣,不是不知道墨家和公輸家製作出了更方便的機器,隻是快速衡量來回路上所需的時間之後,選擇了更便捷的手段。
這就是大人,在衡量利弊得失後,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一項。
“我可沒這麼說。”胤祚不認,“我隻是想證明,經過我和科學的教導與熏陶,他們更懂得利用工具,知道怎麼用更少的力氣發揮更大的作用。”
當然,高效工作帶來的好處就是:剩餘的時間就可以開開心心地鹹魚啦!
康熙太明白這小子的真實目的了,忍不住吐槽:“偷懶還說得那麼好聽。”
胤祚不服:“偷懶怎麼了?正是為了更高效地工作,人才會發明各種各樣的工具,你在奏折上批‘知道了’三個字不也是……”
康熙:盯——
出於強大的求生欲,胤祚把到了嘴邊的“偷懶嗎?”三個字吞了回去,迅速道:“其實我還有一個能夠更高效地批奏折的辦法!”
康熙冷眼看著他,一個字都不說,就想知道這小子一個人能夠自說自話到什麼時候。
不料,胤祚徹底把“隻要我不覺得狗腿,沒人可以罵我狗腿!”的想法寫在臉上。
“汗阿瑪你可以把‘知道了’三個字刻在章上,看完就敲一下,可省力了。還可以把看完的奏折全部攤開放著,看完了就開始啪啪啪敲章,超快的!”
康熙:“……”
太子:“……”
“如果你嫌這個不夠有範兒,會被人罵偷懶,可以把‘知道了’三個字變成‘閱’一個字,怎麼樣?夠高效吧?”胤祚給自己豎著大拇指,瘋狂點讚,我可真是太機智了!
康熙:“……”
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