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皇太後從不知道,阻止兒子/弟弟遠行,竟然比治理一個國家更困難。
不就是一句話的事情嗎?
這句話即將出口前,她恍然想起自己憑借假哭讓胤祚答應不跟李光地一起去長江黃河兩岸流域建堤壩的事。
……這對父子不是想讓她再哭一回吧?太皇太後危險地眯起眼睛。
康熙和太子隻覺一陣惡寒,像是被猛獸盯住脖子般的生命危險。
求生欲作祟,康熙連忙問道:“瑪嬤覺得什麼樣的手段,能讓那小子放棄提早去天津衛的研究所?”
太皇太後收回打量的眼神,不是讓她再哭一回就好。
自己為了達成目的主動假哭,和被彆人拜托假哭之間還是有不少區彆的,再者,假哭的手段能用一次,不代表能用兩次三次。
“胤祚對研究所的執著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建堤壩一事能讓他放棄,是因為他本來就不擅長,又有擅長的李光地負責,他能夠放心。可是在研究一事上,大清沒有幾個人能比他更懂。”
簡單來說,在這一件事上,不管想什麼辦法,隻要找不到可以代替胤祚的人,就沒辦法阻止他去天津衛。
天津衛研究所所長一職,胤祚當仁不讓。
這正是康熙和太子最為擔心的。
皇家再怎麼無情,也不至於讓一個六歲的阿哥跑到天津衛那麼遠的地方,一年半載都回不了紫禁城一次。
真要那麼做了,指不定很多人都會認為胤祚失了聖心,動起歪腦筋——他掌握太多賺錢的生意,總有要錢不要命的人去打他主意。
太子:“四弟已經跟著六弟學了這麼長的時間,要是在接下來一年半的時間內學得更多更好,是不是能夠讓四弟去?”
他也不是多狠心的兄長,就是為了大家共同想要保護的親弟弟而坑一下彆的弟弟而已,想必胤禛會理解的。
胤禛還是六弟同父同母的親哥哥呢,太子毫無心理壓力地想。
太皇太後思索過後還是搖了頭,四阿哥比胤祚大兩歲,年紀上是讓人放心一些,可是能力上並不能令人服眾。
“胤祚身邊的那個哈哈珠子不是挺能乾的嗎?讓他去吧。”
康熙的第一選擇也是張廷玉,又會物理化學,又懂政治文學,有過管理皇莊的能力,管理更大的研究所也不在話下,但問題是……
張廷玉參與了所有物理化學教材的製定過程,相關知識儲備僅在胤祚之下,可知道和學會、應用、探究之間依然有著不少的差距。
以他的身份和能力,能夠壓製普通人,卻壓不住一個個心高氣傲的墨家和公輸家的人。
是胤祚用層出不窮的新理論和新事物吸引他們的注意力,讓他們一次又一次地意識到隻憑自己沒法複刻那些繁雜的機器,必須雙方聯手,否則千年世仇哪可能安安分分待在同一個地方,還搞起了互相協作?
胤祚是皇莊和研究所的靈魂人物,在其中起著極為重要的引導作用,又在那些人鬨出矛盾想乾架或者撂挑子的時候起到安撫、潤滑的作用。
在皇莊的大多數人都是被他的名聲和才能吸引而來,要是中途貿貿然換成張廷玉或者胤禛,恐怕沒多久就會出亂子。
第一個要鬨的估計就是墨家和公輸家。
而且……康熙無奈地道:“胤祚想把他培養成未來的宰相。”
太皇太後:???
為什麼你說的話每一個字分開來都能聽得懂,合在一起聽起來就那麼奇怪呢?
知道這話聽起來有多讓人難以置信,康熙又重複了一遍:“那小子是認真的,都不知道已經帶著張廷玉見過多少個大臣,從他們那裡取得多少經驗了,親爹張英都沒他那麼用心。”
康熙沒說的是,他曾經召見過張英,本是想暗地裡問問情況,結果張英十分羨慕,都快感動哭了。
“六阿哥對廷玉十分用心,薅起羊毛來就連遠在長江黃河的那兩位都沒放過,不說親弟弟,就是親爹也做不到更好了。微臣當年要是能遇到一位如此看重微臣,培養微臣的主……”在康熙的死亡盯視下,張英的滿腔感慨立即轉了話音,斬釘截鐵地道,“一定能更好地為大清鞠躬儘瘁!”
讓康熙至今想起來都有些不憤。
你以為胤祚那樣培養人才的方式是能夠隨便複製的嗎?做夢呢吧!
太子道:“保成讓張廷玉做了一些事,剛開始大概是摸不準我的意圖,做得十分中規中矩,後來許是六弟和他說過什麼,做事方式開始變化,屬於一點就通、觸類旁通的人才。”
太皇太後懂了。
康熙和太子都有要培養張廷玉的意思,不過張廷玉年紀小、閱曆少、經驗不足,暫時還是讓他跟著胤祚多做點事,磨磨性子。
有這麼一份培養、提攜之恩在,不論將來是否真的能當上宰相,必定能護著胤祚一些。
——那孩子實在太能作了,不多給他找點保護者,真怕一個不注意就給作死了。
太皇太後道:“胤祚信守承諾,既然說過八歲去,就不會提前兩年。”
康熙和太子異口同聲道:“他非常擅長耍賴。”
太皇太後:“……”這可真是親爹和親哥啊。
“他耍賴,你就比他更耍賴。”
康熙:“……”
太子:“……”
這可真是親瑪嬤啊,居然理直氣壯地教堂堂皇帝跟兒子耍無賴。
康熙的神情彆提多複雜了,屬於直覺這辦法可能有用,有點心動,又礙於自己的身份不太願意采用的那種。
“……瑪嬤,孫兒三十歲了。”
太皇太後:“……”
太子:“……”
現在想起自己三十歲了,和胤祚/六弟幼稚吵架的時候怎麼不記得?
“那就沒辦法了。”太皇太後爽快放棄。
康熙:???
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