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 塤曲 三更合一(1 / 2)

謝星闌擰眉, “童謠?”

秦纓徑直問:“公公,可是那‘月升日沒’的童謠?”

小太監急慌慌道:“是啊,正是這首, 還有那什麼‘豬兒狗兒死儘’的,皆是大逆不道之論, 陛下氣壞了——”

白鴛麵露驚色, 秦纓對謝星闌道:“這兩首童謠已經傳了數日,我都聽到過。”

小太監催道:“謝大人,快動身吧——”

謝星闌頷首, 對秦纓道:“我先入宮。”

秦纓應好, 謝星闌反倒比她先走一步, 待眾人離去, 秦纓憂心道:“怎會將陛下氣得暈過去呢?”

白鴛撇嘴道:“奴婢便說那什麼‘死儘’之言大大不吉, 不過, 怎麼就大逆不道了呢?”

秦纓也不明白, 但下一刻, 她微眯著眸子看下白鴛, 白鴛脖頸一縮, 輕聲道:“奴婢沒多說,隻說您幫著謝大人說好話罷了……”

……

謝星闌帶著謝堅,一出衙門便翻身上了馬,此處距離宣武門極近,一炷香的功夫不到, 便入了宮門。

宮道悠長,小太監在前快步而行,謝星闌與謝堅跟在後。

謝堅邊走邊輕聲道:“公子,您猜適才白鴛對小人說了什麼?”

謝星闌未回頭, 隻挑起眉梢,謝堅便壓低聲音道:“白鴛說,前日縣主跟著周大人入宮覲見,後出宮時遇見了崔慕之。”

一聽這三字,謝星闌腳步緩了兩分,他本也不明白為何兩首童謠便把貞元帝氣得不輕,因此心底也並非真的急迫。

謝堅繼續道:“崔慕之要幫縣主找去過豐州的太醫,卻被縣主拒絕了,這時,那崔慕之竟提起了您,後來……”

謝堅語速極快,卻每一字都清清楚楚落入謝星闌耳中,他腳步越來越慢,表情也越來越動容,直令前麵的內監回頭,“謝大人,您倒是快點,陛下已是怒極,若去晚了,隻怕您要被牽累呢——”

內監倒是好心,恰好謝堅也說完了,謝星闌便又快步道:“童謠怎會令陛下如此盛怒?”

內監苦哈哈道:“您去了就知道了。”

謝星闌不再問,等到了勤政殿,便見崔曜與杜巍已在此,旁裡還站著欽天監監正何墉,而貞元帝白著臉坐在禦案之後,殿內還彌漫著一股子淡淡藥味兒。

謝星闌行禮,貞元帝啞聲道:“給謝卿看看。”

黃萬福應是,又捧上一本奏折,謝星闌接過後看了兩眼,仍然有些不解,貞元帝見他神色,冷笑道:“謝卿看不明白?”

謝星闌疑惑地看向崔、杜二人,不等他們開口,貞元帝冷嗤道:“‘三月飛雪哭無家,後園桃李難生花’,如今雪災已死了數千人,朕和滿朝文武都盼著開年後氣候回暖,要救萬民於水火,可這童謠,卻說三月還在飛雪,人人都因無家可歸而哭——”

貞元帝氣急,猛地咳嗽起來,黃萬福上前替他輕拍脊背。

貞元帝緩了緩,又道:“三月飛雪,那這雪災豈非難救?到時要死多少人?還有這‘桃李難生花’,大周李姓天下,此言明擺著是對皇室的詛咒!更彆說什麼‘都死儘’的言論,這簡直是要咒大周滅國,咳咳——”

“陛下息怒,您剛緩過來,切莫動氣。”

黃萬福苦勸著,又看向一旁的何墉,“何大人,第二首童謠你來說——”

何墉身為欽天監監正,最擅天象占星,此時上前半步對謝星闌道:“這第二首童謠,頭一句‘風瀟瀟,雪紛紛,家門清淨無囂聲’倒還算尋常,百姓們大抵是因為連日大雪而編造,但後一句‘月將升,日將沒,緋衣小兒當殿坐’,卻是大大的不敬之言,‘月升日沒’代表陰盛陽衰,長夜降臨,自是不吉之兆,而太陽更象征天子,怎能‘沒’?後一句‘緋衣小兒當殿坐’,則更為可怖……”

何墉謹慎地看了貞元帝一眼,見他並無阻止之意才繼續說下去,“傳說古時殷朝氣數將儘時,天上的熒惑星曾化作一個紅衣小兒來到民間,他登門入院,去家家戶戶散播煞氣,後來果真生了熒惑守心之象,殷朝也在連年的戰亂與饑荒之後覆滅,此童謠一出,便意味著天象將變,大周也要步殷朝後塵,實是大逆不道。”

話音剛落,貞元帝又道:“不僅是大逆不道,還要用熒惑守心之天象,來怪罪朕治國不仁,古語常說君王不仁,上蒼才降災禍懲罰世間,如今、如今此言分明是將這雪災也歸禍在朕的身上,朕這些年勵精圖治,何處不仁?!”

謝星闌這才明白貞元帝氣惱之處,他連忙道:“陛下息怒,還請陛下寬心,民間童謠素無章法,陛下不必理會,派人不允唱此童謠便可。”

貞元帝氣息粗重,喉嚨裡也“嗬嗬”有聲,又道:“是,朕也不信這雪災是來懲罰朕的,但朕懷疑,是有人借著災禍故意散播此言,用來擾亂人心。”

謝星闌道:“您是懷疑南詔人做手腳?”

貞元帝搖頭,“朕也不知,朕宣你入宮,便是讓你去查這童謠來處。”

謝星闌此刻已知曉前因後果,但要金吾衛大動乾戈探查,卻令他始料未及,他先是領命,又看向何墉,“敢問何大人,何為熒惑守心?近日真有這般天象?”

何墉先搖頭,“近日天色不佳,尚未觀測到此種天象,至於熒惑守心,‘熒惑’乃是凶星,又名罰星、赤星,此星主戰亂、死亡,極其凶煞,心宿乃是二十八宿之一,常代表王室,‘熒惑守心’便是指熒惑星入侵心宿,占心宿之位,此乃大凶之象,若真有此象,那便是國運生厄之時,實在是不敢輕忽啊。”

謝星闌便道:“陛下,既然並未生此天象,那還請您保重龍體,微臣今日便查探。”

貞元帝沉沉呼出一口氣,臉色仍是鐵青,“把你手頭之事儘數放下,朕要你務必在三五日內查個明白,何愛卿,今日起欽天監仔細觀測天象,若真有異變,速速來報。”

謝星闌與何墉齊聲應下,貞元帝擺了擺手,“行了,你們先去吧。”

二人行禮告退,同出殿門。

待走遠了些,何墉才長呼出一口氣,謝星闌看著他道:“何大人,這童謠雖有些不吉之感,但天象並未生變,陛下何以如此動怒?”

何墉回頭看了一眼,輕聲道:“陛下多日來為了賑災發愁,每日隻睡三四個時辰,但這個當口卻傳出此等歌謠,除了陛下提到的那些,還明晃晃有‘不仁’二字,豈非指責災異是陛下不仁造成的?此為其一,其二,其實這熒惑守心除了代表戰亂與國運將儘之外,還代表著帝王將逝,你說陛下該不該氣?”

謝星闌擰眉,何墉又極低聲道:“古時東朝生過一次熒惑守心之象,你猜如何?當時的昏君害怕降禍於己,竟賜死了當朝丞相,以此來免除降於帝王之災禍②。”

擦了一把額上冷汗,何墉凝重道:“勞煩謝大人好好查一查吧,若真是有人胡編亂造也就罷了,若不是,那隻怕真是上蒼之意,屆時——”

他不敢說下去,又驚懼地看暖陽當空的天穹,謝星闌挑了挑眉,心底莫名生出了一股子不適之感。

……

夜幕初臨之時,謝堅到了侯府中,等將前因後果道出,白鴛驚訝道:“竟然還有這麼多說法,那如今是要查童謠來處?”

謝堅頷首,“下午出宮之後,公子便抽調人手探查了,但今日查來查去,城內查到城外,也沒查明白童謠是從何處起來的。”

秦纓道:“我第一次聽到,便已經是半個多月前了,城外災民來來去去,誰也不認得誰,自然難以追溯,你們公子如何打算?”

謝堅歎息:“您說的不錯,眼下隻能確定是城外傳進來的,但源頭還難找,公子打算從唱過歌謠的孩子們入手,多做摸排,前後核問。”

秦纓無奈道:“其實,童謠並不足信……”

包括那熒惑守心之說,都不必儘信,但這世道篤信此理,她也無法多言。

謝堅也苦笑道:“可不是,好端端的人,難道因為幾句歌謠,因為天象變了,便會殞命不成?但公子也說,越是身處高位越是忌憚這些。”

秦纓緩緩點頭,“幸而你們公子派了人去江原故鄉,等消息也要月餘。”

謝堅頷首,“不錯,公子如今追蹤童謠出處,隻留了一部分人手追查江原三人的線索,兩邊都是不易——”

秦纓抿了抿唇,“你家公子有得煩惱了。”

謝堅眨眨眼,笑道:“也不算煩惱,我們公子沒覺得這童謠多可怖,今日雖忙了些,但心情極好。”

謝堅說完瞟了白鴛一眼,見秦纓奇怪地看著自己,他也不敢多言,眼見天色不早,便告退離去,秦纓有些莫名,回清梧院的路上,忍不住呢喃,“總不至於真是有人故意來擾亂人心吧,擾亂了人心,可得什麼利呢?”

白鴛想了想道:“說不定是南詔人,想讓大周人心惶惶,好起兵打我們。”

秦纓心弦微緊,“不是沒有這可能。”

……

嶽仲崎後日才回京,翌日秦纓起身,先去京兆衙門與周顯辰說明進展,待周顯辰了然,又往戒毒院去,京中毒膏之禍雖可控,但染毒之人能否根除毒癮,還需些時日驗證。

到了戒毒院,一進門便見汪槐在西廂門口交代著什麼,聽見動靜回身,立刻笑著迎上來,“縣主來了,兩日未見縣主,還以為您不管這裡了——”

秦纓笑道,“汪太醫在自是叫人放心,隻需隔幾日過來看看進展便可。”

汪槐笑意分明,“那您今日來巧了,我又得了一新方,試了三日了,效果甚好,我們這裡已有三五人犯癮之時隻靠忍耐便可安然渡過。”

秦纓有些驚喜,“怎來的新方?”

汪槐道:“還是從那《永泰內經》上看來的,又加以改良,便成了,在下已上報太醫院,不日將醫方送去那位趙將軍手中,讓他用於西南治毒。”

微微一頓,汪槐又道:“昨日周大人過來,說縣主在尋訪幾位去過豐州的老太醫?”

秦纓點頭,“已見過吳老太醫。”

汪槐瞳底微亮,“吳老太醫在下認得,他擅長小兒病症,很多幼童患疑難雜症他都會治,他做太醫時百姓們還找不到他,如今榮養了,反倒有許多人登門求醫。”

秦纓想到前日在吳府門口遇到一對母子,於是心底微動道:“那他可幫過永寧公主治病?”

汪槐遲疑道:“應是看過的吧,吳太醫聲名遠播,就算他辭官了,德妃娘娘應該也請過他,不過在下有次看過公主的脈案,其實在下不覺得她有病。”

秦纓心底咯噔一下,“此言怎講?”

汪槐苦笑著輕咳了一聲,“讓您見笑了,其實各位主子的脈案,都是要保密的,但公主用藥多年,大家都習以為常了,半年前給公主看診的林太醫未放好脈案,被在下瞧見,在下當時便說公主無病,但林太醫卻好似有苦難言,仍給公主開方子,那方子在下也瞟了一眼,就是些理通心竅、調理脾胃的方子。”

秦纓本就牽掛李韻之病,前幾日,李琰又神叨叨幾言,便更叫她放在心上,此刻汪槐一說,愈發令她生疑,“公主脾胃不好?”

汪槐道:“小孩子嘛,有時不喜吃飯,是得調理,但是藥三分毒啊,永寧公主常年用藥,其實在下看來不必如此的,但不知德妃娘娘怎麼想的。”

秦纓秀眉半蹙,“若無病症,天下間沒有哪個母親忍心讓孩子泡在藥罐子裡。”

汪槐忙道:“那或許是在下妄言了。”

秦纓緩緩搖頭,忽然道:“你剛才還說理通心竅,那公主殿下,是不是有心竅或是腦袋上的毛病?”

汪槐迷惑道:“那也不像,尤其在下近日翻看了那位蔣太醫的醫經,看到她治療瘋症的那些醫方,可以說與林太醫給公主開的方子毫不相乾,在下說的理通心竅,隻是些疏肝益脾的補藥。”

秦纓不懂醫理,末了搖頭,“罷了,德妃自有考量,你還是帶我看看治毒的方子吧。”

汪槐聞言也不再議論,隻帶著秦纓進廂房,這般忙了半日,秦纓至黃昏時分歸府,第二日起個大早,準備去拜訪嶽太醫。

因不知嶽仲崎到底何時回京,秦纓等午後才往長寧坊去,所幸登門表明來意時,門房小廝殷切道:“您可算來得巧,我們老太爺今早才回來,待會兒又要出城去呢,您快請進吧,老太爺已知道你們來意。”

小廝將秦纓迎進去,又快步跑去通稟,沒多時到了正堂,便見個仙風道骨的白袍老者在廳內把玩一把紫砂壺茶盞。

秦纓牽唇進門,嶽仲崎上下打量她一瞬,似乎有些詫異,一邊上前一邊道:“幾年未見縣主,已經長成大姑娘了,拜見縣主——”

“老先生快免禮——”

秦纓虛扶一把,又道明來意,嶽仲崎含笑道:“今早回來便聽說縣主來過,也早就聽聞臨川侯府與一眾世家在外施粥,縣主要的醫方我已備好了。”

秦纓微訝,這時嶽仲崎叫來小廝,果真備好了兩張方子,嶽仲崎交給秦纓道:“一張方子,是城外設災民營後所需的湯藥與熏藥,另一張,是城內防範時疫的醫方,城內藥材富裕些,可讓百姓們照著此醫方預防傷寒。”

秦纓接過看了看,又道:“這是按照豐州時疫來定的方子?”

嶽仲崎微訝,“豐州?豐州時疫與今次不同,我擬定的是全新的方子。”

秦纓心中了然,但嶽仲崎如此令她無從探問,反是麻煩,秦纓收好醫方道:“醫方隻是其一,老先生當年去過豐州,經曆過那般慘狀,在其他防範之策上可有建議?京城看著尚好,但禹州與豐州兩地已死亡數千人,那裡又該如何防範?”

嶽仲崎聽得一驚,他自不知西北已這般嚴峻,麵色微肅道:“死了這麼多人,首要便是及時處置屍體,否則等開春之後,必生疫病。”

他沉吟片刻,令小廝拿紙筆,待筆墨捧來,一邊寫一邊道:“處理遺體是其一,其二,預防任何疾病,皆是養正第一,養正之餘,又有‘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之言,此二者,皆在未染病之前,養神健體之用。”

微微一頓,他又道:“若家中已有病患,便可在屋內懸掛藥囊,或在家中藥浴,用川芎、蒼術、白芷、零陵香各等分,煎水沐浴,以及我適才開的燒煙熏藥之法,以蒼術、紅棗、艾草,共搗為丸,不時燒之,內可化濕濁之鬱,外能散風濕之邪,可免時疫不染,而本來患病之人,除卻服藥外,其所用之物常做蒸煮,以消病邪,還可用皂莢、牡丹、細辛、乾薑、附子等配成的藥粉塗身①……”

嶽仲崎滔滔不絕,寫的更是細致,秦纓這才明白吳若謙為何令他來找嶽仲崎開方,她屏息聽著,又道:“當年在豐州,也用類似之法?”

嶽仲崎頷首,“是,隻用藥些微不同。”

秦纓道:“前日我曾去探訪吳老太醫,他說當年在豐州他隻給兩位殿下探病,而您與當時的院正大人統領太醫院,治疫醫方也多是出自您之手,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

嶽仲崎失笑,“也不是我一人的功勞……”

說至此,嶽仲崎似乎想起什麼,又看了秦纓一眼,“我倒是記得,你母親和兄長,當年在豐州未救得過來——”

秦纓苦澀道:“是,母親和兄長不幸。”

嶽仲崎自己既然提到此處,秦纓便歎道:“當年好似是旁人給我母親與兄長看病,若是您……”

嶽仲崎沉沉道:“若我未記錯,給她們用的醫方也是一樣的,當年給你母親看病的是蘇太醫,他的醫術也是極好,也不知怎麼就——”

見秦纓一雙眸子黑白分明望著他,嶽仲崎又道:“當時你年幼不知事,但這些年,你父親多半是耿耿於懷的。”

秦纓心底滑過一絲異樣,“您與我父親相識?”

嶽仲崎道,“私交談不上,不過說起你母親與兄長,我倒想到了一件舊事。”

他眯眸回憶片刻,幽幽道:“若未記錯,當年從豐州回來之後,你父親曾找過我一次,他對你母親兄長病亡難以釋懷,問我,那道醫方會否因人而異,而你母親與兄長正是不受用的那一部分人,倘若換彆的藥,能否救你母親與兄長……”

他唏噓道:“我明白他的苦處,也隻能好言安慰。”

秦纓心弦微緊,麵上道:“他並非是怪醫方,隻是沉湎於悲痛之中。”

嶽仲崎頷首,“當了這麼多年大夫,自然明白,你父親已十分克製了,當年的蘇太醫也隻是受了輕微的責罰,那時距你母親兄長過世已過了大半年,蘇太醫也已經辭官歸鄉,你父親沒有探問之人,來找我解惑罷了,當時我還擔心他傷心過度,後來幸而挺過來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