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朱伯謙一來,蕭遇立即將伺候的太監宮人屏退,並將讓心腹牢守左右。
“外祖父,今天這怎麼回事了?”
蕭遇有種不祥的預感,楊睢的事猶在昨日,他不免想起那筆巨額的築堤款。
他急問:“外祖父你告訴我,究竟有沒有?”
朱伯謙緩緩抬眼,看著外孫。
這反應,蕭遇還有什麼不明白的,他大惱,又怒:“一個這樣,兩個又這樣?你們這是怎麼回事!”
楊睢先斬後奏,是為了供給他,他也就認了,可朱伯謙呢!他外祖素來是個儉樸的,梁國公府亦素不奢菲,他真的從來沒想過他會往這上麵伸手!
“為什麼?”
蕭遇惱道:“你告訴我為什麼?!”
外祖都不叫了,可見其氣惱程度。
“為什麼?”
朱伯謙神色卻很平靜,他靜靜注視了皇太子外孫一陣,緩緩說:“因為朱家出了一個皇後,一個嫡長皇太子。”
歸根到底,就是一下子得到太多升得太高了。
而朱家的家底子太薄。
今上為皇子初時,並不得先帝青眼,選妃朱家乃平平無奇的人家。朱家普通士紳出身,涉足官場不過兩代人,出了一個朱伯謙平步青雲,不過中年就擢升從三品,已是祖墳冒青煙了。
當今皇帝一即位,皇後皇太子,偏偏底下還有一個寵冠後宮真心相愛的段貴妃,段貴妃還有子,如同一把懸在頭上的利劍,逼迫朱家不得一直奔走在拚命疾走直追的道路上。
朱家要發展,要為皇太子入朝做好準備,這乾什麼都少不了錢的。
朱伯謙哪怕三頭六臂,他也不能憑空變出銀子來啊。
“上下打點,還有往外放的人。”有些貧寒的,更得多照應,總不能又叫馬兒跑,又不給馬兒吃草吧。
“另外,還有平山王之流。”
平山王蕭芮並不好籠絡,除了大力交往,還少不得投其所好,這人胃口甚巨。
這些的這些,都是為了太子,蕭遇這些年在宗室支持者眾多,蕭芮等人居功甚偉。
朱伯謙抬眼,天光從窗紗濾進,常年簡樸節儉的生活他臉瘦削,眼皮子細褶多,額頰紋路長深,看著頗蒼老。
蕭遇啞然。
許久,朱伯謙拍了拍他肩膀,安慰道:“無事,外祖很小心,你彆擔憂太過。”
他和楊睢不同,楊睢直接上去大拿大嚼,在他看來是極愚蠢的行為。
也就是他事前不知,否則他非得痛斥對方一個狗血淋頭不可。
朱伯謙為人比楊睢謹慎太多,一層一層遮掩覆蓋,非必要不會沾手,甚至有時給了銀子也不知是給他的。
若光說這築堤款一事,其實他不怎麼怕,他足夠謹慎。怕就隻怕下麵的人在其他事情露出馬腳,被人順藤摸瓜一牽一大片牽扯出來。
這個人,特指以蕭
遲為首的三皇子一黨。
所以,不能讓這個巡察的差事落到蕭遲手上,從源頭杜絕禍患。
“嗯,我知道。”
蕭遇定了定神,點頭:“父皇也打消了之前的想法,現在正猶豫。”
說到這裡,他切齒,他今天才知道皇帝早和蕭遲提過讓他出京巡察。
這心都偏到胳肢窩了。
那就是說要看明日朝上了,朱伯謙得緊著回去提點一下眾人,臨行前,他叮囑蕭遇:“仔細照顧猛兒,不可再出什麼事端。”
“孤知了,外祖放心。”
“行,老臣告退。”
……
雙方都在暗中蓄力。
翌日,朝會一開,刀光劍影。
皇帝一叫起,底下即時就這個問題吵了起來。
右僉都禦史周淳出列:“臣薦,寧王殿下代天巡狩乃上上之選。”.
“臣附議。”
翰林學士林侍笑道:“寧王者,股肱也,自入朝以來,恪儘職守勤勉不怠。前有核算河工銀子之功,後有索清貪腐巨蛀之能,文書案牘從無紕漏,查索疑案洞察若微,確實是出京巡察的上佳人選。”
“哼!”
平山王蕭芮哼了一聲:“出巡和在京能一樣嗎?巡察吏治河工何其要緊,另選一個經驗老道的能臣豈不更好?”
他看向蕭遲,蕭芮按輩分是叔祖,先帝的胞弟,因此很能倚老賣老,他笑道:“三郎啊,叔祖也不是說你不好,隻是這出巡差事你曆練兩年再去也不遲。”
蕭遲拉下臉,叫誰三郎呢這是?
不過他不好辯駁,隻能忍了。
蕭芮惡心一把蕭遲,立即轉頭看向禦座,拱手道:“陛下,臣舉薦中書右丞朱伯謙!”
“誒,在我看來,平山王也甚合適啊。”
“就是,……”
你來了我緊往,爭論不休唾沫橫飛,吵得皇帝頭疼欲裂,他捏了捏鼻梁:“行了,都給朕把嘴巴閉上!”
喝了一聲,堂上立馬安靜了下來,周淳蕭芮等人互瞪一眼,轉回隊列站好。
個個做足準備,要是皇帝發話有偏頗,他們立馬就要再跳出來。
劍拔弩張。
皇帝看的分明,頭疼,環視一圈,視線落在陳尚書等一直閉口不言的中立黨老臣身上。
“陳伯安,顏瓊,你們二人來說說。”
陳尚書和顏閣老對視一眼,十分無奈,但也不得不立即出列。
“啟稟陛下,老臣以為……出京巡察事關重要,而巡察範圍甚廣,若是隻遣一人,隻怕耗時甚巨。”
“不如兵分三路?由中書右丞朱伯謙、寧王殿下、安王殿下,各領一路,儘快巡察完畢,有弊當改,有功當褒,更為合適一些。”
顏閣老一開頭,陳尚書心領神會立即接話。
他倆是誰也不想得罪,乾脆把安王也拉進來,皇帝不是三個皇子嗎?一人一路
,都有,總行了吧?
這稀泥和得高明,又十分有理有據,話音一落,中立派紛紛表態,“臣附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