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第130章(1 / 2)

寶璁在宮中, 被劈頭蓋臉訓斥了一頓,然後被罰寫一篇上千字的檢討檢討不是個事,問題是, 古文中上千字的規格, 不是現代文的上千字啊!

寶璁愁得頭發都要禿了。

這次昭帝確實是氣得很了, 連他隻是之前說過寶玉並未和青樓女子糾纏的話, 也要被罰。

被昭帝罵完,回家又被王夫人罵,所幸, 這次王夫人主要罵的是寶玉:“當初我就說那個賤人不懷好意,你非要領回家來,幸而沒有讓這喪門星進門,便是如此,她還惹出現在的禍事來, 你瞧瞧!你瞧瞧!你這官帽都丟了!我真真是作孽啊,竟生了你們這兩個不省心的”

寶玉低垂著腦袋, 大氣不敢出,隻偷偷斜眼瞄寶璁。寶璁也低垂著頭,他倒是心不在焉, 這事和他沒一點關係, 他隻是個陪挨罵的出氣筒而已。

直罵了一個早上,王夫人才歇了口氣,直道看見他們煩, 將兩人全攆出去了。

寶釵送了午飯來,伺候王夫人吃,遇見寶玉白眼也不給一個,顯然也是生氣的。寶玉忙拉住鶯兒問了一句:“寶姐姐可氣得狠了?千萬叫她保重身體, 彆氣壞了!”

鶯兒白了他一眼,道:“現在來關心了,當初做什麼去呢?你還是找你那個心肝肉雲香去罷!”

說完,甩了寶玉,掀翻著簾子,跟著寶釵進屋去伺候王夫人了。

寶玉頓時苦了臉,與寶璁道:“這可怎麼辦呢?她也生大氣了!”

寶璁搖搖頭,道:“回頭我讓黛玉來尋寶姐姐,好歹安慰她幾回。你也多哄哄,以後可彆這麼作妖了!”

寶玉扁扁嘴,也是一臉委屈,“那老漢我根本不認識,且雲香也不是他女兒啊!”

因寶玉在公堂上說的話,京兆府尹便以證據不足、老漢誣告定了案件,至於寶玉和青樓女子廝混一事,也以昭帝下旨斥責罷官為結局。

其中那莫名其妙出現的老漢,顯然有很大問題,但若說完全不關寶玉的事寶璁歎了口氣,瞧著寶玉就像看一個蠢笨孩子一樣。

明明寶玉的玉上,顯示了神智加成,為什麼他還是這麼笨笨的不知人情世故?這神智到底加成到哪裡去了?

多想無益,寶玉被罷官已經成了事實,寶璁便道:“事已至此,你就在家休息一段時間,多念些書,等我尋到合適的機會,就想辦法讓你重新入朝。”

誰料,寶玉連連搖頭擺手,小聲道:“寶璁,我不想做官,我想去咱們家的女學做教書先生。惜春成婚之後,不是要和阮成澤回山東嘛!我去了女學教書,大家也不必擔心女學裡缺人接不上了!”

寶玉一邊說著,一邊眼裡閃出了星光,連臉上也止不住笑意,渾身都是躍躍欲試的興奮。寶璁心裡咯噔一下,問他:“你是不是早盤算著這個呢?”

寶玉閉上了嘴,小心翼翼地瞥了眼王夫人屋子的方向,湊近過來,更壓低聲音道:“你可彆讓母親知道,她若知道了,定要反對的。”

說完,他又緊張兮兮地看著寶璁,生怕寶璁也說出一句反對的話來。

寶璁雖有些驚訝,但對寶玉的決定倒沒什麼不能接受的。原本他自己也很看好女學,更覺得教女學生這番事業也很了不起,若寶玉在這上麵有建樹寶璁一下子思緒跳躍,想到了千百年之後,學生不分男女,大家都在同一間教室,讀一樣的書,學一樣的知識,長大以後能在同樣的工作崗位上發光發熱,那是多麼光明的未來,多麼偉大的盛景!

越想越覺得心情澎湃,寶璁眸中的光竟比寶玉還熾熱些,他拍拍寶玉的肩膀,雖是壓低了聲音,卻止不住語氣的熱烈:“你若真心想在女學教書,我是一定支持你的!”

雖然覺得寶璁的語氣有點怪怪的,但寶玉得到了兄弟的支持,心裡還是非常高興,連對王夫人的懼怕,以及之後要麵對寶釵和眾人的反對,都顯得不那麼沉重了。

至於那個誣告寶玉的老漢,寶璁原還想仔細查一查這人,卻不妨次日就被告知,那老漢因氣憤喝醉酒,失足掉進河裡淹死了!

這下,寶璁更覺這個老漢有問題了。但查來查去,也隻能知道,這人剛來京城三個月,是個混跡在小街小巷收人保護費的誣賴,聽說確實有個女兒,但誰也沒有見過。

至於老漢的住處是在京郊的一座破屋之中,家徒四壁,沒什麼好查的。

事情到此,似乎已經告一段落,寶璁隻在家裡,費勁腦汁地寫檢討書,抓耳撓腮的,瞧得林黛玉取笑了他好幾回,道:“平常見你穩重,辦差寫文章都利落,沒想到寫一檢討,竟成熱鍋上的螞蟻了。”

寶璁直苦笑,道:“寫檢討倒不難,難的是要聖上滿意。”說實話,他覺得隻要昭帝心情不好,他交什麼樣的檢討上去,昭帝都不會滿意的。

雷霆雨露俱是君恩,這朝廷的天氣,就是帝王的心情。他能拿一個人的心情怎麼辦?

難不成和哄媳婦哄母親一樣哄哄?

哄不哄的都不重要,反正寶璁在檢討書中將昭帝的政績和為人大誇特誇一頓交上去,昭帝收了之後也沒啥反應。

反正沒有再罵他一頓,於是寶璁心安理得地安分上差起來。

詫異的是,兵部尚書再一次約飯來了。

寶璁原以為又是兵部一堆人的聚會,去了之後才發現,這一次,隻有他們單獨兩人。

他心裡頓時毛毛起來,直覺得會被昭帝的眼線認為是結黨營私。

但人去都去了,他在上官麵前也不能扭頭就走,隻好裝作平常寒暄,打算蹭一頓飯就趕緊走。

兵部尚書顯然不是這麼打算的,沒說兩句寒暄的話,就笑眯眯地直奔重點,道:“你兄弟寶玉罷官這事,其實著實冤枉,不過是遇上後宮煩事,聖上心情不好,這才觸了黴頭。這也不是沒有轉圜的餘地,若你有心開口,本官舍了老臉,去為你們周旋周旋也無不可啊!”

官場的老油條都明白,寶玉和青樓女子在一起時,並非朝廷命官,而那女子也已經贖身,根本談不上罷官那麼嚴重。

隻是,當初寶玉科舉排名時議過一回,昭帝點了他為狀元,現在被打臉,深覺氣憤,又恰逢心情不好才造成了這個結果。

這風向標是什麼?

就是昭帝隻罵了賈寶璁一頓嘛!

當初可是賈寶璁在大殿上說的,寶玉並沒有和青樓女子廝混!若是昭帝真心追究,頭一個便該論他的欺君之罪!

想讓寶玉恢複官職也不難,隻需有人肯尋一個契機,給昭帝遞上一個合適的台階,美言幾句,那寶玉官複原職也就是昭帝一句話的事情。

事情不那麼費勁,但能拉攏一個家族的支持,這買賣絕對劃算!

兵部尚書心裡一番小九九,寶璁耳朵裡卻隻聽見了,昭帝後宮出了煩事。

也不知是什麼樣的煩心事,竟引得昭帝連處置前朝之事都那麼衝動了。

清霜吳茴最近都沒有提起什麼,應該與巧燕沒關係吧?

人畢竟是從賈家送進宮的,替元春吸引了眾人視線,若她有事,賈家也不好不理會。

寶璁打算回家去問一問,至於並不尚書這裡,說能讓寶玉官複原職,寶璁心裡並不感激,反而警惕了起來。

寶玉被罷官才剛一個月,兵部尚書就迫不及待地提起這個,又來拉攏他們了?

原本他還奇怪,之前寶玉提起,在翰林院總有人陷害他,又有人暗中幫助他,寶璁就推斷是皇後一派的人。

可是寶玉被老漢誣告這事,怎麼就忽然冒出來,連個提醒的人都沒有呢?

皇後一派那麼多人,總不可能一個知道內情的人都沒有吧?

還是說,他們故意等著寶玉被誣告,被罷官,然後兵部尚書才跳出來,說要幫助他們?

寶璁稍一深入想想,便覺不寒而栗。

要是他們果然在等這樣的機會,借此收買拉攏賈家,那可真是一手好棋了!

若非他根本不在意寶玉是否被罷官,而寶玉自己心心念念就想辭官回去做教書先生,那他們兄弟極為可能,會與王夫人寶釵等人一般,等寶玉官複原職之後,對皇後等人心懷感激,死心塌地地支持了!

幸好,他沒有被衝昏頭腦。

但現在皇後與兵部尚書的橄欖枝,倒更像是棘手的威脅了。

他若不接受,那之後等待他的會是什麼?

施恩不成反成仇,也不否認,賈家如此油鹽不進,很可能就此成了皇後的眼中釘。用不上,就除掉。

思量再三,寶璁隻好笑著打太極,道:“大人的好意,下官感激不儘,隻是聖上下旨罷官已成定局,下官又怎麼敢讓大人涉嫌違逆聖意?寶玉之事,還是等過一兩年,他自己做出些成就來,再求聖上寬赦吧!”

說得再委婉,但意思已經十分明顯,兵部尚書一聽,臉色就冷了下去。眼中的笑意已經徹底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皮笑肉不笑的冰冷眼刀。

“也是老夫莽撞了,既你們兄弟有如此打算,那老夫也不必自作多情,多此一舉!”

氣氛徹底冷了下來,寶璁正待說些什麼緩和,兵部尚書卻站起來,拂了拂自己身上並不明顯的灰塵,傲然道:“今日不巧,老夫另有要事,這飯改日再吃罷!”

說完,便隨意點點頭,走了。

寶璁真是目瞪口呆,明明是對方約他來吃飯的,現在卻說有要事先走了?

這甩臉色也太明顯了一點吧!顯然是一點都沒把他放在眼裡!

算了算了,人家是朝廷一品大員,還有皇後做靠山,手下心腹上千。他一個賈家的小年輕,在朝廷前無長輩照拂,後無貴人靠山,彆人能看得起他什麼?

自我安慰了一番,寶璁掏出了錢袋。

是的,這頓還沒開始吃的飯,他得自己付錢,整整一桌十八個菜,全是好料!

昔日榮國府擺宴,整上最好的一桌酒菜,也就這個水平了。

寶璁望著一桌子的大餐,覺得自己就算有八個肚子,也吃不進那麼多的菜。於是挑挑揀揀,選了五六個給王夫人打包送去,又選了三四個給林黛玉打包回去。自己隨意吃了幾筷子,就覺得,膈應得慌。

從窗戶望下去,正瞧見七八個乞丐在巷子裡歪著討錢,寶璁扔了幾個錢給店小二道:“這剩下的飯菜,你收拾收拾,拿去賞了他們吃罷。”

這可是最上等的席麵,用的最精致的食材,十來個菜竟都要拿出賞給乞丐?

店小二都傻眼了,不過他很快反應了過來,京城奇怪的貴人多了,貴人愛賞誰就賞誰,他一個跑堂的想那麼多乾嘛?

隻是有點可惜,還不如賞給他呢!

但寶璁這麼說了,店小二隻好去尋了舊盤舊碗,把一桌精致的菜肴倒進去,端給巷子裡的乞丐吃。

乞丐們都圍上來吃得歡,隻有一個角落裡瘦弱的女乞丐,好似餓得動不了了一樣,店小二便將一碗沒動過的牛肚金絲麵端給她,指指正從大門離開的寶璁道:“今兒你有福,那位貴人賞的,你趕緊吃吧!”

女乞丐倏然抬頭,瞧瞧寶璁的背影,而後默默接過麵,小口小口吃了起來。

店小二瞧得新奇,心裡直嘟囔:沒見過乞丐吃麵這麼斯文的,不像乞丐,倒像個小姐千金。

過了幾日,京城又在談論紛紛,聽說昭帝的一個妃子,因為嫉妒陳貴妃,要毒死她兒子,幸而被發現了,皇子躲過一劫,那妃子反被昭帝杖斃了!

這事果然和巧燕有些關係,不過她當然不是下毒的人,而是發現毒藥,讓皇子躲過一劫的人。為此,昭帝更喜歡巧燕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