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第126章(2 / 2)

運氣好?寶璁並不這麼覺得。

換白卷的是誰,還不知道,但這個把試卷換回來的王進,是皇後娘家的表弟。怎麼這麼巧?正好是皇後的表弟發現了阻止了這件事?

隻是兵部尚書這麼說,寶璁自然也是連連附和:“哎呀,這可真是我祖上冒青煙,祖宗庇護啊!多虧了王大人,改日我與兄長一定登門拜謝!”

兵部尚書卻搖手道:“不用這麼見外,這隻是王大人舉手之勞,他為人低調,並不希望你們因此上門拜謝。況且皇後娘娘非常賞識你們兩兄弟,王進保住了你兄長的狀元之位,皇後娘娘也十分欣慰啊!”

這番言辭,兵部尚書替皇後示好,想拉攏他們的意味已經十分明顯。

如今陳妃生了一個兒子,而皇後膝下隻有公主,她著急也理所應當。隻是元春生的也是女兒,皇後拉攏他們兄弟,也沒法與陳妃相爭吧?

寶璁正想不通這事呢,沒過幾日,後宮就發生了兩件大事,一是陳妃晉升為貴妃,二是皇後收養了八歲的皇長子為嫡子。

皇長子的母妃常年臥病,去年年底剛病死了,你說這巧不巧?

一切線索歸攏,寶璁明白了,現在皇後與陳妃鬥得激烈,又各有皇子傍身,於是開始拉攏朝臣的支持。

這兩孩子都還小呢,沒想到這麼快就開始為皇位爭寵了!

難道昭帝是要不行了?

寶璁回想最近昭帝的臉色,看著還挺精神,也沒聽說生什麼大病,隻是有個道士經常煉丹給他吃,頗有一副要長生不老的架勢。

當然了,寶璁絕對相信,長生不老是不可能的,昭帝再多亂吃幾年丹藥,早逝更有可能。

又想到科舉中,寶玉的試卷差點被換成白卷一事。科舉選拔人才是國之重事,可這樣的國家大事,竟有人可以在其中做手腳,這個朝廷在他看不見的地方,難道已經腐爛了?

寶璁忍不住想自己參加的那場科舉,應該沒有人在其中動手腳吧?

不過想也沒用,那都是好幾年前的事情了。

官場朝廷真是渾水黑,寶璁一個手藝人,深覺自己不是走朝政路線的人才,還是一輩子老老實實蹲在小課堂上教彆人畫地圖比較安全。

隻是寶玉,似乎已經被卷入了朝堂鬥爭從大朝會上,眾人為寶玉是否授職翰林院庶吉士一事吵得亂七八糟就能看出來了。

他們哪裡是在吵寶玉的職位,更可能是拿著這件事,來打壓敵對一方的氣勢才是!

寶璁想得頭疼,隻囑咐寶玉在翰林院好好乾活,不要拉幫結派的,更不要與朝中大臣過多接觸。寶玉卻悶悶道:“翰林院沒有拉幫結派的事兒!大家都很友好,經常在一起喝喝茶討論學問什麼的。榜眼和探花都挺有文采的,就是人長得一般。”

頓了頓又道:“我也不與其他人相交,隻是偶爾去北靜王那裡吃酒喝茶。”

他雖然日日上差,但其實對事務沒什麼大興趣,尤其是同僚大部分都是老頭,年輕點的也都長相一般般還是雲香好,人美又溫柔,隻是找了那麼久,還是沒有消息,也不知是不是遇到了什麼不測寶玉歎了口氣,一臉憂傷。

十幾歲時,寶玉就經常去北靜王府中玩了,現在與當初依舊,寶璁不覺奇怪。隻是說起翰林院,大家一團和氣,還喝茶討論學問什麼的,他就覺得有點魔幻。

當初他去翰林院的時候,可沒人對他笑眯眯的,上官還把最累最麻煩又最不起眼的活都分派給他。要不是他沒有出頭爭勝的心,恐怕不是在翰林院中鬨起來了,就是到處巴結人,勾搭上高官調換部門了。

寶璁暗道:難不成大家是看碟下菜,對待狀元比傳臚更親熱和氣?還是說因為那塊玉,所以大家對寶玉分外和氣?

寶玉脖子上的玉閃著柔白光澤,在寶璁眼裡,明明十分耀眼,卻一點都不刺眼。上麵懸浮著一堆小字,什麼健康加成,運氣加成,神智加成,親和力加成瞧得寶璁十分羨慕。

若他借來戴一戴,不知道會不會運氣變好?

當然了,寶璁也隻是想想,不會真那麼做。要是寶玉失了玉,變成個天真兒童,可沒辦法去翰林院上差。要出大事的!

寶玉成了大臣們最喜歡的同僚,而寶璁照舊窩在小課堂上課,唯一煩惱的就是,兵部的許多同僚明示暗示,請他去參加皇後黨的聚會。

寶璁實在不想去,但因王進對寶玉的“舉手之勞”,又不能完全推脫,於是也敷衍著參加了三四次。

而後,更大的煩惱就是,皇後黨和忠順王一派意見不合時,寶璁就頭疼,他該怎麼表態

可惡!為什麼他一個兵部小官要參加朝會?還非要在朝會上表明自己支持哪一方?

雖然他與忠順王不對付,但也沒想過要和皇後綁在一條船上啊!雖然說也不是不可以,但是皇後難道是好人?

她難道會對元春生了一個病怏怏的女兒,還試圖用迎春的女兒混淆皇室血脈的事毫不在意?

這件事被皇後黨知道,也一樣是牽製賈家和元春的把柄好不好!

寶璁撐著在複雜的官場人際中混了一陣,皇後的招攬逼迫得越來越緊,已經到了需要他明確站隊的程度,他熬不住了,趁著自己得了小風寒,就請假回家,臥病在床。

上門探病的人依舊不少,但寶璁都讓林黛玉擋在了門外,並不想見人。

直到,馮唐領著昭帝的聖旨來看望他

作者有話要說:  寶玉還是可以當狀元的,後麵會慢慢解釋啦,雖然他有點才學,但主要還是權利鬥爭的結果。謝謝大家長久的支持!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