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論武和出手(1 / 2)

又一個月後,將內力積累到一流的程度。潘啟就習武問道,問倒了武當六俠,終於是可以和張真人相論道了。

“小友,真是天資卓越,年紀輕輕就達到了後天頂峰,真是後生可畏啊!”對於四個月前突然到武當派來的年輕人,張三豐還是有些印象的,不過想不到自己的六個徒弟居然都在武道上被對方問倒。

“多謝張真人的讚賞了,晚輩不過自有機緣罷了,其實晚輩有很多關於武學上的問題想問真人的,這是晚輩所習功法,還請張真人指正。”

“這,小友怎麼這麼輕率的就將自己所習的功法給我看了。”

“沒事,功法是死的,人是活的,我還希望更多人學會,幫我找出不足之處呢。”

“這,也是。那小友,我就不客氣的看看你的功法了。”

一個小時後。

“這,這可真是一份絕妙的頂尖功法,而且人人都可以學有所成,我暫時還真是看不出什麼缺點。”

一連幾天,潘啟和張真人交流武學思想經驗,各自收獲良多。

又一個月過去了,潘啟的戰鬥力在練成了內力後有了極大的提升,而且因為能力的原因,對內力是百分之百隨心所欲的掌控,任何武技都能做到入微,潘啟自信同為後天的武者中自己絕對第一,對上先天用上異能自己絕對不吃虧,而且潘啟見到的先天就張三豐一人,江湖就算還有先天強者,可能都不到一手之數,強過張三豐的更不可能有,大宗師張三豐這一稱呼可不是白叫的。

對於武技的掌控,潘啟分為初通,熟練,入微,神意,入道。一旦武技練到了入微則能正常百分百的發揮該武技的全部威力,至於神意和入道,很難說得清,均能將武技發揮超過入微時的威力進行百分百以上的攻擊,並且因人而異,理論上永無止境。

神意即劍意、刀意、拳意等等,神意是可以模仿的,可以由意入道。

入道,說不清道不明,潘啟敢肯定,未來創出太極拳太極劍時的張三豐肯定入道了,這個道可以強之曰:太極。由此張三豐因入道而被稱為大宗師,其由入道反演化出太極拳意、太極劍意。

潘啟認為未來張無忌通過九陽神功,和乾坤大挪移學會的太極拳、太極劍不是道而是神而已。

期間張翠山帶著一家三口回到了武當,武當上下一片喜慶,不過潘啟知道該來的還是要來了。

江湖就是一個混雜著恩怨情仇的名利場,更何況還有元庭插手推波助瀾的削弱中原武林的力量呢。

……

今日是張三豐的百歲大壽,潘啟就在大殿內。一如原著,隻是站在這裡,潘啟所見所聞不在是書中簡練的文字,而是各門各派的增相對武當派施壓。

直到張翠山,拔劍自刎時,一直準備著的潘啟閃身上前,一掌將張翠山重傷吐血拍倒,命沒丟,但至少要躺個一年半載的養傷,在旁人看來就是救人or阻人收不住手而以,而潘啟下重手也是為了讓張翠山沒法回話,不給他人借口。

“各位為了什麼而來,大家心裡有數,要謝遜的下落尋仇事小,搶奪屠龍刀事大,我就不明白了,屠龍刀不過是把寶刀而已,你們誰拿到了又能怎樣,武功沒我強。”

說著,潘啟將後天極致的功力朝眾人壓迫過去。

“拿著一把屠龍寶刀,武功不行,再怎麼樣打都打不過我,更何況在張真人的壽宴你們帶著刀劍上門,這是一個武林正派該有的樣子嗎!”

適時,張真人先天的功力也壓迫了過去。

感受到這強大的功力壓製,眾多門派帶頭人也開始打退堂鼓,江湖還是拳頭大的說了算。

又是一番扯皮,各派總算是偃旗息鼓,無功而返。

“張真人,剛才多有冒失了,在這裡賠罪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