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傅覺得朕放過他們,他們也會網開一麵,放朕一條生路嗎?”
雖然將血淋淋的真相告訴垂死之人不太人道,但劉謝不想做那欺騙將死之人的小人。
或是覺得太過殘忍,劉謝又補充道,“禍不及家人,朕保證不會牽連其他無辜者。”
原本心如死灰的袁隗睜開了眼,老淚縱橫,“老臣……謝……陛……下”
隨著最後一樁心事得以了結,袁隗的生命之火也如風中殘燭,搖曳不定。他的呼吸,如同落葉般輕柔,越來越難以察覺,而緊握著劉謝的手,也逐漸失去了力度,仿佛在無聲地告彆著這個世界。
隨著時間的推移,袁隗的氣息越來越微弱,他的手指也逐漸鬆開了劉謝的掌握。最終,他閉上了眼睛,仿佛在沉睡中找到了永恒的安寧。而劉謝,則默默地坐在床邊,感受著袁隗生命的流逝,直到最後一刻的到來。
最後永遠閉上了雙眼。
這位縱橫朝堂四餘年的一代權臣,悄然落幕。
劉謝不免回想起這些年他和自己在朝堂上大大小小的爭鬥,又或是他在學堂上講過的學,以及他細心握著她的手教她寫字……
罷了罷了,所有的好與壞便讓它們隨著袁隗的死亡,就此煙消雲散吧。
劉謝輕輕放下袁隗的手,站了起來,整理了下衣冠,跪下鄭重給他磕了三個響頭。
隨後劉謝將袁隗放平,整理了遺容,便開了門走了出去,門外等候著一大堆人,其中包括馬老夫人。
“太傅,歿了。”深吸一口氣,劉謝將消息告知了眾人。
話音未落,院中便響起家眷們此起彼伏的哭聲。
袁隗身前官居要職,去世後前來吊唁的各路人馬絡繹不絕,喪事足足辦了半月有餘。
出殯時的送葬隊伍更是浩浩蕩蕩數百米之長,劉謝自然也在其中。
袁隗祖籍汝南,自然得將靈柩送回鄉裡安葬,故京中送葬者在送出城門十餘裡後便打道回府,靈柩由袁隗子孫送回。而袁紹、袁術仍留在京中。
連著忙碌幾天,這下回了宮,劉謝才有時間打開袁隗臨終前交給她的木盒。
打開後,她從裡麵取出一張冗長的布帛,上麵洋洋灑灑寫滿了文字,劉謝一字一句看了起來,深怕看漏一個字。
在這封遺書上,袁隗算是將朝堂上的事一一交代了個遍,並且還給出了兩個能接替他位置的人選——現司徒王允和太尉楊彪。
除此之外,袁隗還分析了當今九州局勢。
如今天下諸侯實力強悍者乃以下諸位:幽州劉虞、益州劉璋、荊州劉表、北海孔融、漢中張魯、徐州陶謙以及江東孫堅。
前三位乃大漢宗親,袁隗認為可先穩住,北海孔融如今已被困在京師,萬不可放虎歸山。如今可先爭徐州,再拿漢中,其餘等壯大後再徐徐圖之。
看完後,劉謝也不得不感慨,袁隗為她謀劃之長遠。
不過這恰好解決了一件令劉謝最近為難之事,朝堂上各個士族都快為了這個位置打起來了,誰也不服誰,劉謝認命誰也不對,於是索性擱置。
因為錄尚書事十分重要,已經相當於丞相了,所以人選必不能馬虎。
首先這個人必須是德高望重之人,其次必須有真才實乾,最後必須忠於漢室。
滿足這三個條件的,放眼望去,還真隻有王允和楊彪兩人。
可王允出身太原王氏,楊彪出身弘農楊氏,這兩個人的身後都站著一整個家族,難免不會步袁隗的後塵。
劉謝乾脆想過一不做二不休,直接空置,但確實行不通。
這樣做的話所有活都壓在她這了,她也沒朱元璋那麼能乾,光是這幾天她已經不行了,天天熬夜到淩晨。
之後每次上朝,此事必將成為議題,每個派彆都在催促她趕快做出決定,每次用的理由都是‘國事不可耽擱。’
這兩個人一個如今為司徒,一個為太尉,早已位列三公九卿,劉謝不太想讓他們權力再次擴大。
想了好幾天的她,終於想起一個被她忽視的人——賈詡。
賈詡出身寒門,身後並無龐大的利益集團;再者,賈詡的能力有目共睹。
隻是有一個比較棘手的問題——賈詡正因為哪個派彆都不是,所以他上位恐怕哪個派彆也不服。
事情果然如劉謝所料,她一在朝上提出來,就遭到了各路人馬的反對,這些人差點掀掉德陽殿的屋頂。
沒辦法,劉謝隻好改日再議,借此下朝。
突然成為眾矢之的的賈詡這些天日子也不好過,本來和他關係處得還算不錯的同僚說翻臉就翻臉,這讓他苦心經營的人際關係跌入冰點。
但他又不敢埋怨始作俑者,隻能忍氣吞聲。
這事吧說到底還是劉謝坑了賈詡,為了安撫當事人的情緒,劉謝打算做個人,當天就傳賈詡入宮和他聊起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