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經過進一步的分析,我可以篤定地說,為什麼最後贏的永遠是乘風?因為她的手感、她的經驗,決定了在對戰的過程當中,對手會擁有比她更多的破綻。”
季班吸了口氣,斟酌著措詞,儘量公正地評價道:
“對於大多數的單兵而言,這一點點微小的差距,日常很難顯現,顯現了也很難察覺。但是在真正的戰場上,它會隨著危險貼近而被放大無數倍。這也是普通學生跟遠征軍駕駛員之間最大的區彆。殘酷一些說,很多人可能窮極一生都沒有辦法跨越這一段,僅限於零點幾秒之間的細小距離……”
“但是乘風可以。”
這是極高的評價。
基本敲定了乘風技高一籌的實力。甚至隱隱還暗示她擁有遠征軍的素質。
明明她才是大一的新生。
明明遠征軍當中的手操機甲手是少之又少,無不都是行業精銳。
季班說完之後,整個評論區的流速變得滯緩。
眾人仿佛看見了大多數學生與頂峰之間的天塹,而乘風已經站在了世界的另外一端。
她已經穿過同行的夥伴,獨自走在比任何人都高遠的地方。而留在她身後的人連她的腳印都看不清楚。
這讓他們又回憶起視頻後續那個“被動人體描邊大師”的荒謬操作,當時就被大批網友們提議參選“本年度最離譜十大操作”的排行榜。原來也是在乘風的計劃之中嗎?!
那手操機甲的潛力確實過於駭人了!
網友們沉浸在乘風彪悍的操作下,感慨她大腦的處理速度為什麼能跟普通人差距如此大,簡直是自帶係統慢放和高速分析功能。
在她形象不斷偉岸、膨脹起來的時候,季班突兀地加了一句:“當然,後麵這一波攻擊能描邊躲過,純屬是靠運氣。”
網友們:“……”
剛衝到一半的氣球就這麼被戳癟了。
在這兒搞人心態呢?他們做錯了什麼?難道他們不配學習嗎?
錄頻中的季班對網友的心理波動毫無察覺,就著自己準備好的流程引出下一個問題:“那麼類似的操作,傳感機甲能做到嗎?”
他在模擬軟件中讀取了另外一個數據庫。屏幕中間的機甲切換成了人形的傳感機甲。
“單兵要在短時間裡完成轉向、反擊,根據數據庫中的平均爆發力來看,能達到乘風這個速度標準的,有60%以上的學生。”
網友們心道這概率可比手操機甲高多了。果然傳感不比手操香嗎?
“但實際操作的話,應該還不到一半。為什麼?因為人類需要反應時間,大腦、身體都是。另外,這個動作會對肌肉造成一定的損傷,單兵無法在短時間內多次進行重複,那麼後續的這個操作、這個操作,還有這個轉向,又怎麼能保證獨立完成呢?”
網友們沉默了。
“還有一點需要提醒,傳感機甲的單兵對四肢的把控無法做到彼此分離。就好比一個普通人同手同腳走路的時候會覺得不自在,要求兩隻手分彆畫圓或畫圈的時候無法快速或精準地完成……因此絕大多數傳感機甲的切槍速度,是比不上手操機甲的。但乘風可以將機身的每一個構件都分開操作,火力覆蓋到所有能開啟的武器庫,攻擊更加猛烈。”
“因此這一整套的操作,我可以大言不慚地說,傳感機甲是做不到的。”
季班清了清嗓子,像是等最後一句話很久了,說得異常流利,就差找一個合適的時機,當著眾人的麵多說幾遍。
“他們不行。”
季班決定順從自己的內心,悄悄跟了兩句。
“隻有手操機甲可以。很厲害的。”
網友們感受到他飛揚起來的心情了。
出於對季班的尊重,假裝沒有聽見。也有不少網友跟腔附和了兩句,祝福手操機甲目前尚不光明的未來。
季班暗美了一陣,又想起自己解說的職責,在三夭工作人員的提醒下,很快將後半段的資料也全部刷完。
這時解說長度才不到20分鐘。
網友們嚇了一跳,沒想到片子會這麼短暫,趕緊去看進度條,發現還好,沒走到頭。
屏幕中的畫麵定格在視頻資料的最後一幀。
背景中響起一道疑似擰開保溫杯的聲音,季班吹開熱氣喝了一口,放到手邊後,給出今天最後一個評價。
“我認為乘風最可取的地方,並不是她已經趨向成熟的打法,也不是她難能可貴的天賦。在我將她資格賽前後期的數據整理一遍過後,最讓我感到震撼的,其實是這一點。同學們仔細看。”
季班把模擬軟件放大至全屏,導入整理好的數據庫。
就見兩台手操機甲出現在平地上,左邊標注著“乘風第2場”,右邊標注著“乘風第146場”的字樣。
左、右上角各有一個小地圖,紅色的小點表示機甲目前所在的位置。
兩台機甲同時啟動,做出相似的動作,沿著街區奔跑、追擊。隨後停下,切換至下一組相同的代碼操作。
在這種直白對比下,右側機甲的架勢技術看似要比左側更敏捷。且慢放後細致觀察,可以看出相同連串指令下的動作,也變得更為靈動。
之前沒有注意到的地方都在季班的講解中清晰起來,有種撥雲見日的恍然。
網友們逐漸騷動。
“能讓人看見的進步是極為可怖的。一百五十場比賽,你能從中學到什麼?很多人可能打個五百場也意識不到自己的缺點,找不到自己進步的方向,認為自己已經遇到了瓶頸。”
季班說得緩慢,有幾句甚至是一字一頓地講:
“我想告訴大家,所有的進步其實都有跡可循。不要忘記複盤,哪怕是這種限時半小時的小比賽,也不要錯過任何細節。乘風是一位數據分析師,她也在用自己的優勢學習、成長、尋求突破。我能從她的每一局操作中看出她的緊張跟恐懼,破記錄遠沒有大家想象得那麼簡單。”
“她很強,但絕對不是一開始就那麼強。她比你們走得更快,但並不代表你們就不能追趕。”
“挑戰很難,學習很苦,可是往上走的路,一直都在你們腳下。”
手操專業的學生們聽著這段話,隻覺得感觸頗深,一股莫名強烈的情緒在胸口激蕩。
自身的弱小、手操的式微、來自四麵八方的質疑跟嘲諷,以及未來迫近時無法躲避的迷茫跟不安,這些都是身為手操專業比傳感專業要多麵對的東西。
說沒有產生過動搖是假的;說一直樂觀堅定也是假的;說在恭賀乘風勝利時不痛恨自己的無能更是假的……可是這些負麵又卑劣的情緒,在被季班赤^裸裸地點明之後,卻突然好像變得不那麼重要了。
難從來都沒有關係,他們唯一害怕的隻是無路可走。
季班籲出一口氣,笑道:“今天的解說到這裡就結束了。感謝乘風,這兩天分析她的資料,我從中學到了很多。也辛苦所有的同學,我能從你們身上看到青年人的誌氣與蓬勃。我相信,不久之後,我就能看見由你們創造出的手操機甲的光輝。”
“我們不幸立於時代的低穀,但我堅信你們就是那簇向上的焰火。不要止步!”
“遠征軍見。晚安。”
尾音落下,解說視頻走到了儘頭。
觀眾們仔仔細細地看完了,關掉網頁之後,陷入無儘的空虛。
這情緒難以形容,眾人緩了緩神,最後歎出一口氣。
雖然平時乘風直播開得很少,與他們的互動也不算緊密,但在今天之後,總有一種本屆資格賽已經提前結束的遺憾。
更多的網友則是鬱悶,乘風的征程都已經結束了,他們才知道乘風原來有這麼厲害。
“三夭這把解說視頻放得真及時。我褲子都穿好了。”
“難怪三夭敢做這麼大手筆的宣傳,原來是乘風給的底氣。”
“151勝,兄弟們,我想想還是覺得這是夢一樣的數字。我沒有辦法接受。”
“季班算是作保了吧?這一屆乘風多半能進決賽了,隻要表現不拉胯。”
“我承認了吧,乘風可以是那簇向上焰火的外焰,溫度最高跑得最快。但小小的火星是會熄滅的,我也要做外焰!”
“原來手操機甲真的可以那麼強!”
“151勝……對不起,學長真的太意難平了。下一個破紀錄的人不知道要等到哪個年代,而你今天的成就裡有我的失敗。【痛哭】”
眾人惆悵了陣,想起還有一段來自乘風的收官視頻,猶猶豫豫地不知道該不該看。
他們猜以乘風那樣張狂的性格和囂張的打法,不定會在采訪裡無意地說出幾句會傷害他們的話。
強者對弱者的語言傷害是極為沉重且鋒利的,前浪們怕自己承受不住。
躊躇許久,最後還是自虐地點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