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漢民不是初經世事的愣頭青,恰恰相反,他在官場仕途上熬練了多年,對人心的揣摩,人事的叵測都有極為清醒的認識。
雖然他現在對藤原智仁的身份起了疑心,可是他自己很清楚,不要說從各個方麵來證明,藤原智仁都不可能是寧閻王,退一萬步說,就算是證據確鑿,自己的地位和對方是天差地遠,也沒有能力去揭發。
要知道自己隻是一個投敵過來的叛將,在偽政府裡不過是個普通角色,在日本人的眼中更是毫不起眼,那些高官顯貴們哪個會把自己放在眼裡,誰又會冒著得罪藤原智仁這個頂級顯貴的危險,來相信他這個小卒子所說的話?
更何況他現在也實在不敢確定,藤原智仁就是寧閻王。
因為除了容貌相像外,自己找不到任何一條理由可以證明這個推論,相反,藤原智仁和寧閻王兩個身份之間,有著不可調和的衝突,隨便哪一條都可以證明他們兩個不是一個人。
最直接的一條,就是寧閻王如今在重慶,是絕不可能出現在上海,除非有一種可能,那就是重慶的寧閻王是假的,隻是藤原智仁的一個替身,兩個人隻是容貌相像,可是這樣一來,就又反過來可以證明,這世界上還是有容貌相像的人,那又如何證明藤原智仁就是寧閻王,也許兩個人就是長得相像而已?
一想到這些,王漢民腦子裡的思緒又紛亂了起來,漸漸的攪成一團亂麻,感覺自己腦子發脹,甚至有些喘不上氣來。
良久之後,他終於做出了一個決定,那就是,暫時將這個疑問深深地埋在心裡,不能輕易透漏,如果讓人知道,他對藤原智仁心懷叵測,隻怕不用藤原智仁動手,他身邊的那些日本權貴,隨便哪一個伸出手來,都能輕易要了自己的性命。
不過這並不代表他自己就能高枕無憂,正相反,如果事有萬一,藤原智仁真有問題,這樣一個日本高層如果想要自己的性命,實在是太容易了,以後的日子更應該小心戒備,不能有半點疏忽了!
他在這裡暗自警惕,心中惴惴不安,心神不寧。
而坐在轎車裡的寧誌恒也是微閉著的雙眼,凝神靜氣,腦子裡仔細回想著今天所發生的一切。
對於和王漢民的相遇,從王漢民的表現來看,可以肯定,王漢民是認出了他的容貌,當然認出來也是正常,認不出來才是異常!
不過寧誌恒並不擔心,其實他心裡清楚,這一天早晚都會到來。
在重慶的清繳工作中,寧誌恒就已經知道,自己的影像在日本人那裡已經不是秘密,偏偏自己的兩個身份,在中日雙方都是赫赫有名的高層,根本無法完全掩飾,就算是自己一直刻意隱藏,這個秘密也維持不了多久。
所以當初他在重慶得知王漢民投敵,就已經預料到現在的情景,影子的設立,不正是為了應付現在這種情況的發生嗎?
好在他現在的身份早就今非昔比,單單是經過藤原弘文親自認定的嫡係子弟身份,就足以擋住來自各方各麵的猜疑和暗算。
況且今時今日,他已經用豐厚的利益,把上原純平和上海各方麵的權貴們都綁上了自己的戰車,隻要他沒有和替身當麵對質,沒有事實確鑿的鐵證,不要說是一個小小的王漢民,就是影佐裕樹懷疑,也不敢對自己動手。
看來對於王漢民的清除工作,實在是不能再拖了,總部已經多次對自己催促,隻是現在王漢民過於狡猾,對自身的安全防備得太嚴密,自己的人一直靠不上去,為此寧誌恒也是頭痛不已。
第二天晚上,寧誌恒就再次召見駱興朝,詢問王漢民的行蹤安排,可是駱興朝的回答還是讓他很是失望。
“王漢民現在越來越謹慎了,除非是重大情況,根本不出特工總部,就算出行,所有的行蹤也都是突發性的,毫無規律可言,我們根本無法提前做準備。
而且他現在身邊還多了二十多名警衛,就連座駕也都換成了防彈轎車,最重要的是,這個人太警覺了,我的人盯的緊了,都會被他察覺,好在他知道我一向喜歡跟蹤監視他人,也沒有說什麼。”
駱興朝對王漢民下了不少的功夫,可是王漢民現在猶如驚弓之鳥,駱興朝一時也不敢迫的太近,不然就算是他身上有保護色,效果也會適得其反。
寧誌恒聽完,目光越發的凝重,王漢民現在就像一個定時炸彈,埋在他心中總是不舒暢,不除了此人,他的念頭就不通達。
可是他也時刻告誡自己,萬萬不可意氣用事,如果因為焦躁冒進的情緒影響,促使自己行險,那麼必然會露出破綻,細節上的失誤有時候是致命的,千裡之堤毀於蟻穴,這個頭不能開!
他在屋子裡走來走去,思慮了良久,還是不得要領,隻好再次問道“王漢民從昨天到現在,有沒有離開過七十六號?”
“沒有,現在還在辦公室裡,他平時就是這樣,有公務也隻是在總部處理。”
“李誌群呢?今天有什麼異動?”
“也沒有,今天他也沒有離開特工總部。”
聽到這個情況,寧誌恒暗自心神一鬆,昨天的元旦晚會,王漢民看到自己的容貌,如果他真的沉不住氣,想要揭發自己,那會選擇向誰揭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