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本寺禁止自帶香燭(1 / 2)

常風等人跟著朱祐樘,正要入寺。

繼曉卻攔住了他,指了指虎子:“狗不得入寺,否則就是對佛祖的褻瀆。”

常風道:“國師,佛家有好生之德。狗也是有靈性的。進寺怎麼會褻瀆佛祖呢?”

朱祐樘不知道虎子對查找暗窖密室的重要性。他隨口道:“既大永昌寺有這規矩,咱們入鄉隨俗就是。”

朱祐樘發了話。常風隻得遵從。將虎子交給了一名團營兵看管。

眾人進得寺內。

常風看到大雄寶殿前豎著一塊牌子。

牌子上上書幾行字:“本寺禁自帶香燭。自帶香燭無供養三寶之誠心;無功德;無福報;無佛祖庇佑。”

常風心中未免好笑:感情隻有從寺廟裡高價買的香燭,佛祖才認。

世人皆認為,大明最賺錢的生意是鹽業。

其實不然,大明最賺錢的“生意”,是寺廟。

洪武爺是遊方僧出身,篤信佛祖。大明立國之初,對寺廟不征稅。

寺廟一方麵有香客的大筆捐贈。

一方麵因不用納稅,寺廟大做生意。用善男信女的捐贈肆意放高利貸。

通過放貸聚斂海量錢財的同時,他們又大量兼並土地。

寺廟的財富越滾越大。

宣宗即位後曾感慨:再不限製寺廟。過個百八十年,這天下恐怕姓“佛”不姓“朱”了。

於是,從宣宗開始,其後的幾位皇帝都推行對寺廟征稅、抑製寺廟勢力擴張的政策。

可是,一個組織一旦掌握了巨額財富,就會用重金鋪路,在朝堂上尋找自己的代理人。

天下的大寺,皆與朝廷重臣有著盤根錯節的利益關係。

到了本朝,成化帝篤信佛、道。寺廟的勢力進一步的抬頭。

出家當和尚變成了鐵飯碗。寺廟成了一樁大生意。

彆的不談,光說這大永昌寺嚴禁香客自帶香燭。

一捆九九香,寺外賣二十文錢。寺內賣一兩銀子。有整整幾十倍的暴利。

其餘什麼放貸、開牙行、開米行、兼並田畝之類的生意,就更不必說了。

眾人進得大雄寶殿。

東宮管事牌子蕭敬道:“常風。殿下安危,關乎國本。你立即帶人四處巡查,防止有刺客藏匿。”

常風拱手:“是,蕭公公。”

繼曉心中暗罵:看來我猜對了!太子今日是來找碴的!怪哉,難道他這麼快就知道了那六十多個女人藏在大永昌寺?

哼,還好我的密室隱蔽得很,他找不出證據。

常風出得大雄寶殿。徐胖子等人已經在等著他查找失蹤女子了。

常風看到,寺內的五百多名護寺武僧被十二團營的兵集中看管了起來。

指揮這三千兵的,是太子的心腹,後軍都督僉事,悍將葉廣。

葉廣是怕護寺武僧對太子不利。乾脆找了個理由:“請武僧們為邊關陣亡將士超度。”

常風壓低聲音,對徐胖子說:“乾活吧!”

大明的大寺布局基本一致。進了寺門,左右各設鐘樓、鼓樓。

正麵是天王殿。天王殿往後是大雄寶殿,再往南是長生庫。

長生庫左右兩側是僧房、齋堂。

長生庫後則是佛塔。

常風決定從僧房查起。

他命令五十名手下,分頭進各個僧房查找蛛絲馬跡。

他自己則跟徐胖子進了繼曉的僧房。

一進僧房,常風感慨:“這哪裡是僧房。分明是個小皇宮!”

僧房裡的拔步床,比蔡忠府邸裡抄出的那張要大上一倍。一應陳設,簡直堪稱奢華。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