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文升覺得家裡寒酸的飯食在錦衣衛麵前丟了他兵部正堂的臉麵。
畢竟錦衣衛是親軍二十六衛之一,名義上屬兵部統轄,馬文升算他們的頂頭上司。
於是馬文升說:“我是山珍海味吃膩了。偶爾換換口味。豈不聞有民諺曰,魚生痰,肉生火。菘菜豆腐保平安?”
常風連忙點頭:“部堂高見。”
吃完飯,馬文升開啟了他的夜生活。
成化朝的紙糊三閣老、泥塑六尚書,一到夜裡就赴酒宴、賞瘦馬、聽昆曲,極儘享樂。
馬文升的夜生活,則是批閱各省都司、衛所報上來的文書,鑽研地圖。
常風今晚值夜保護馬文升。
他看著馬文升在一盞並不明亮的油燈下,吃力的翻閱著文書。
常風實在看不下去了。他來到門口,吩咐石文義:“去買幾根高燭來。”
不多時,石文義將高燭買回。
常風將高燭點燃,放在馬文升的書案上。
馬文升抬頭瞥了一眼常風,又看了看火光搖曳的高燭:“這個月的祿米、官餉還沒發。我可沒錢給你。”
常風隻得道:“這高燭是錦衣衛那邊的公物,不要錢的。”
馬文升不再說話,批閱文書一直到子時,才去了臥房安歇。
常風腰配繡春刀、掛著蠍子弩,就守衛在臥房前。
這些年,他抄慣了貪官汙吏的府邸。見慣了那些滿嘴清廉為官,背地富得流油的高官大吏。
馬文升這樣的清官,他沒見過。
今日,常風算是見識到了,什麼是真正的清官能臣。
從古至今,清官少見,能臣更少見。
能集清官、能臣於一身的人,後人通常稱之為“國家的脊梁”。
在守護馬文升的漫漫長夜裡,常風開始思考。思考自己究竟要當怎樣的一個人
翌日清晨,他護著馬文升來到奉天門前。
馬文升進奉天門前廣庭參加早朝了。常風則留在了原地。
錢寧走了過來:“常爺,我來接您的值。您趕緊回去休息吧。”
常風打定主意,要為馬文升做點什麼。
錦衣衛是皇帝的耳目。千戶以上可以給皇帝遞密折。
常風沒有回府,而是回了錦衣衛。他將馬文升的諸般清貧,寫成了密折,遞進了宮裡。
下晌,乾清宮內。
懷恩拿著一份折子走了進來:“皇上,常風有密折遞進。”
弘治帝道:“哦?朕派他去保護馬文升,查刺殺案。難道他已經抓到了刺客,這場刺殺案背後牽著什麼驚天陰謀?”
說著弘治帝翻開了密折。
看完密折後弘治帝震驚了!他沒想到他的兵部尚書清貧至此。
弘治帝一臉傷感,他將奏折給了懷恩:“伱看看吧。”
懷恩看後大驚:“是老奴疏忽了!沒照料好馬部堂。”
“怪不得他高升回京。老奴讓他請吃酒,他回回推三阻四呢。”
“老奴還以為他性子孤傲,不願跟內宦走太近.錯怪他了,他根本掏不出酒宴錢。”
弘治帝道:“懷恩,你立即去內承運庫拿五百兩銀子,賜給馬文升。”
“這馬老頭兒,有了錢估計也舍不得花。你從中拿二百兩,給他買一些上好的陳設家具送去。”
“哦對了,再去內官監庫房,挑三百根大燭賜給他。”
懷恩拱手:“是。”
弘治帝又指了指密折:“以前錦衣衛遞上來的密折,全都是參劾折。”
“常風的差事當得好啊。錦衣衛是皇帝的耳目。不光要稟報百官不法情事,也要稟報清官的良行。”
“你告訴常風。他的前程,遠不止一個小小千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