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為天下人,寧烈火焚身(五千字大章)
王總旗下意識的撒謊:“啊,屬下最近做了點小生意,賺了些銀子。就想換個大些的宅子。”
常風坐到了王總旗對麵,問:“什麼小生意?黃金生意嘛?拿下!搜!”
常風的一眾手下練了三四個月的抄家。在上司麵前自然要好好表現一番,露一手。
不多時,他們將一百兩黃金、五百兩銀子放在了常風麵前。
常風將一枚金錠拿在手裡看了看:“這是真正的赤金,幾乎沒有雜質。一定是萊州金礦產的吧?”
“王元威,你是錦衣衛的人。應該知道大記性恢複術的諸般厲害。”
常風話音剛落,徐胖子已經出手。先捶了王總旗十拳。
沙包大的拳頭打在王總旗的小腹上。王總旗立馬開始嘔吐。
徐胖子打完。常風隻說了兩個字:“快招。”
王總旗知道自己是受不住諸般酷刑的。
他討饒:“常爺。小的跟了你也有三四年了。您當總旗時,我就是您手下的力士。我願如實招供,隻求您放過我的家人。”
常風點點頭:“成。畢竟袍澤一場。我不為難你的家人。招吧。”
王總旗如實招來。
萊州是大明最大的產金地。萊州知府孫誠德與金礦監管太監勾結,將金礦當成了自家的菜園子,大肆貪墨黃金。
案發後,金礦監管太監被處死。
奇怪的是,首輔劉吉在京裡替孫誠德說了話。孫誠德竟沒被判斬首。隻判了個杖責六十,流三千裡,家產抄沒充公。
王總旗帶了八名查檢千戶所校尉,兩百名團營兵前往萊州,查抄孫誠德家產。
共查出黃金七百兩,其餘白銀及財物折色共兩千兩。
王總旗賊膽包天。竟昧下了三百兩黃金。他把其中一百五十兩裝進了自家荷包。另外一百五十兩給八個校尉分了。
回京之後,他去錢莊將其中五十兩黃金兌成了五百兩銀子。正準備買房子置地。哪曾想常風就找上了門。
常風聽完王總旗的供述,一拍桌子:“不對!伱有隱瞞!”
“我看了孫誠德受審時的供狀。他自稱家裡的黃金隻有四百兩。而非七百兩。少的那三百兩,正好是你昧下的。”
“難不成孫誠德一個流放罪官,幫著你打掩護,貪墨他的贓財?”
王總旗答:“常爺高見。孫誠德的確在幫我貪墨他的贓財。”
常風驚訝:”怎麼回事?說!”
王總旗繼續供述:“內閣首輔劉吉也卷入了金礦貪墨案。”
“兩年前,劉吉授意自己的家人,在萊州開了一家力行。孫誠德將處置礦山廢礦石的活兒,包給了劉家的力行。”
“說是廢礦石。其實都是含金頗高的上等礦石。劉家力行每年能從礦石中提煉黃金三四百兩。”
“我去抄家,發現了劉吉與孫誠德的信件。知道了他們之間的貓膩。”
“孫誠德的弟弟找到了我。讓我不要上稟劉首輔卷入金礦貪墨案的事。”
“作為回報,他哥哥在京招供時,會將家存黃金數量說成四百兩。”
“少的那三百兩。權當給我的封口銀。”
常風冷笑一聲:“嗬,好手段啊!那三百兩金子說是孫家的。其實是朝廷的。”
“等於孫家拿著朝廷的黃金,給你當封口費,保全劉首輔。”
“隻要劉首輔不卷入案子裡,就可以跟三法司打招呼,保孫誠德的命。”
徐胖子在一旁道:“早就聽說大明的金礦、銀礦貓膩兒大。果然如此。”
“拿上等礦石當廢礦石私下贈予。嗬,橫豎礦石不是黃金。到底是廢礦石還是好礦石。還不是地方官上嘴皮一碰下嘴皮一磕的事兒。”
“劉首輔跟孫誠德算是把賺錢的路子走明白了。”
常風接下來的話,讓徐胖子大為驚訝。
常風道:“王元德。一回兒我帶你回錦衣衛錄供狀。若你的供狀上,出現‘劉吉’二字。你全家都得死!”
“黃金是你私下貪墨的。跟任何人都沒有關係。就這麼簡單。”
常風這麼說,明顯是要替劉吉遮掩罪責!
徐胖子用驚詫的目光看著常風。
常風幫劉吉遮掩,是因為懷恩活著的時候曾跟他有過一次深談。
懷恩告訴他,劉吉是替皇上挨罵背鍋的替身。這個人,暫時還不能倒。
常風押著王總旗回了錦衣衛詔獄,錄了供狀。
隨後他命石文義執行家法,把王總旗和八個校尉處死了。
辦完事後,常風進了一趟宮,向弘治帝稟報了事情的始末。
弘治帝對常風很是滿意:“你的處置是對的。朕還要再用劉吉一兩年。”
常風道:“是,皇上。”
弘治帝又道:“最近朕聽到了一些風言風語。說禦史、翰林們正在私下串聯,彈劾劉吉。你要留意這件事。”
“劉吉是好是壞,朕心中有數。可身為帝王,有時候為了做好事,不得不用一個壞人。”
常風心領神會:“臣明白。”
弘治帝道:“你辦事如此得力。朕決定給予你一項特權。準你今後以錦衣衛千戶的身份參加禦門早朝!”
常風心花怒放!
得到參加禦門早朝的資格,代表著進入了這個龐大帝國的權力核心圈。
錦衣衛中,隻有朱驥和兩個小國舅才有資格參加禦門早朝。連南、北鎮撫使都沒有這樣的殊榮。
常風連忙叩首:“臣謝皇上隆恩。”
弘治帝道:“好了。你先下去吧。”
翌日,奉天門早朝。
官員們魚貫穿過金水橋,進入奉天門,來到前廣庭。
常風手持剛在禮部領的笏板,走在武官班的末尾。
一眾官員們竊竊私語:“瞧,那不是錦衣衛的常千戶嘛?他怎麼也來參加早朝了?還帶了笏板。”
“一定是皇上破格恩賞的。他現在真是皇上身邊的大紅人啊。”
眾臣聚齊。不多時,弘治帝在新任司禮監掌印蕭敬的侍候下,來到了前廣庭。
蕭敬高聲道:“議!”
首輔劉吉第一個出班:“稟皇上。臣有本奏。”
弘治帝道:“哦?奏來。”
劉吉清了清嗓子:“稟皇上。言官乃是皇帝的耳目跟喉舌。有監察官員的職責。是大明朝懲奸除惡的利劍。”
“然而,太祖爺開國,定言官品級過低。譬如十三道監察禦史,監察整整一個省的官員。卻隻有正七品。”
“又譬如六科給事中。每科給事中監察一個部的官員。卻隻有正七品。”
“品級完全配不上他們的職責重任。”
“故而臣建議,超遷言官品級。將十三道監察禦史,抬格為正六品。將六科給事中,抬格為從五品。”
常風心中暗道:劉吉真是好手段啊!他一定聽說了言官們正在串聯彈劾他。乾脆給所有的言官好處,讓他們超遷品級。
這是在拿朝廷的官品堵言官們的嘴。
就在此時,吏部尚書王恕第一個站出來反對:“稟皇上。監察禦史、給事中為正七品,乃太祖爺所定祖製。”
“臣身為吏部尚書,專管官員品級,認為官品之事涉及祖製。不應擅改。”
劉吉一撅屁股,王恕就知道他要拉什麼屎。
王恕才不會允許劉吉拿著朝廷官品送禮呢!他直接搬出了“祖製”這座大山,阻止劉吉的意圖。
馬文升出來附和:“要說重要,大明的哪個官員不重要?言官有監察、諫言的職責;地方官有守土牧民的職責;武將有保家衛國的職責。”
“要是他們全都說自己職責重大,要求朝廷超遷品級。朝廷遷是不遷?”
“到時候豈不五品、六品滿天飛,三品四品遍地走了?”
馬文升是王恕的至交知己。他自然要附和王恕,阻止劉吉拿朝廷官品謀私利。
內閣的另外兩名成員,劉健和徐溥也反對劉吉的建議。
弘治帝拍板:“王卿說的很有道理。官職品級是祖製。朕敬天法祖,豈敢擅改?超遷言官之事作罷!”
眾臣山呼:“皇上聖明!”
劉吉尷尬的恨不能腳摳三進宅院。
下了朝。眾臣三三兩兩的離開奉天門。劉吉就像是一根被霜打了又被寡婦摘走的大茄子,無精打采的。
馬文升則走到了常風麵前:“常小友,五品千戶持笏板參加禦門早朝。這恐怕是大明朝開國頭一遭啊。”
“皇上待你,與待群臣不同。”
常風恭敬的說:“下官定當結草銜環,報答皇上隆恩。”
散朝之後,常風回到了錦衣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