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鹽池
王越懶洋洋的半躺著,眯著眼,風輕雲淡的下達著一道道軍令。
不知道的人還以為他是京城裡擺攤賣油炸檜的老人,吩咐家人們預備明早出攤兒的事兒呢。
常風在一旁仔細聆聽著王越的軍令。
常風驚奇的發現,八萬人規模的邊軍集結,王越的命令竟能精確到每一個百戶所的調動。
他從始至終沒看過一眼地圖。寧夏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似乎都裝在他的腦子裡。
常風徹底理解了馬文升為何說“西北危局,唯王越一人可解”。
常風甚至開始懊惱。若早些出手,幫王越當上三邊總製,西北情勢又何至於惡化至此?
陝、甘、寧三地邊軍在靈武完成集結,大約還需要一個月的時間。
待集結完畢後,大軍將向賀蘭山進發。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王越對武將們下達完軍令,隨後開始見地方官,商議糧草事。
三邊總製下麵管著一個大巡撫(陝西),四個小巡撫(甘肅、寧夏、河東、河西)。
王越是西北地方官的頂頭上司。五位巡撫已齊聚靈武城,隻等王越召見。
大帳之中,武將們退下。各自去執行王越下達的軍令。
王越道:“有請五位巡撫!”
隨後王越又對常風和張永說:“有勞二位,站到我身邊來。”
王越還是半躺在躺椅上。常風跟張永站在了他的兩側,宛如哼哈二將。
王越這是在扯虎皮拉大旗:瞧,司禮監的秉筆和錦衣衛的掌櫃都是我的跟班。你們這些文官最好配合些。
不多時,五位巡撫邁著八字官步,大搖大擺的進了帥帳。
其中為首的是陝西巡撫楊亭敘。
這些人,各自在京城都有自己的靠山,有著龐大的門生故舊關係網。
譬如楊亭敘是內閣次輔劉健的同年、至交。
這些人骨子裡看不起王越:你一個三甲出身的貨色,若不是當年舔汪直的腚,哪能一路高升,成為淩駕於我們之上的三邊總製?
我們是什麼人?要麼是一甲前三進士及第,要麼是二甲前十名,都是讀書人中的翹楚。
你若不攀附權貴。就伱那爛慫名次,恐怕乾到死最多混個正五品而已。
王越同樣看不起這些人:不過一群腐儒爾。憑著幾篇應試文章,掙來這高官厚祿。
我離開西北八年,當初辛苦打下的家底,都快被你們敗光了。
五位巡撫見到王越,沒有跪地叩拜,而是杵在那兒。
張永冷笑一聲:“諸位撫台好大的排場啊。王製帥有太子太傅銜在身,是正兒八經的文官從一品。更彆提他還是你們的頂頭上司!”
“你們幾個從二品、正三品來見他不跪不拜。怎麼,當封疆大吏當久了,膝蓋不會打彎兒了?”
從京城到寧夏這一路相處下來,張永已被王越的軍事才能所折服。自然要站在他一邊,幫他說話。
司禮監秉筆發話,五位巡撫隻得老老實實的跪下:“下官見過王製帥。”
王越道:“起來吧。咱們用不著脫了褲子放屁。直來直去的好。”
“我需要你們在一個月內,將八萬邊軍西征所需的十萬石軍糧籌集完畢。”
在王越的計劃中,這場西征戰役將耗時三個月的時間。十萬石軍糧足夠支撐。
楊亭敘冷冷的說:“我們五地最多能籌措五萬石軍糧。王製帥是清楚的,西北是貧瘠之地。”
王越看了一眼常風:“這位是錦衣衛左同知常風。此次西征任軍務提督。專管糧草事。”
常風的大名,五位巡撫早就如雷貫耳。
大明官場有個恐懼鏈:武官怕文官,文官怕錦衣衛,錦衣衛怕太監。
常風正色道:“楊撫台,河東、河西、寧夏、甘肅是貧瘠之地,難道你的陝西也是貧瘠之地嘛?”
“陝西是有名的塞上江南!我來之前,調閱過戶部的賬本。”
“去年陝西全年上繳戶部糧課,共計兩百萬石。區區十萬石糧,難道你還要推三阻四?”
楊亭敘啞然。
常風又道:“西北打仗,打得是糧草。誰在糧草供應上敷衍塞責,我常風不答應。錦衣衛也不答應。該抓的抓,該殺的殺。”
楊亭敘嘴裡嘟嘟囔囔:“我們都是從二品、正三品文官。錦衣衛的同知似乎無權抓我們。”
楊亭敘說的是事實。錦衣衛的權力,並沒有後世之人想象的那麼大,什麼尚書、侍郎、總督、巡撫說抓就抓。
封疆大吏,涉及社稷根本。抓他們,需要皇帝的明旨。
張永麵色一變:“錦衣衛的同知沒權抓你們,我這個司禮監秉筆有沒有權抓你們?”
常風與張永一唱一和:“王製帥軍令已下。一個月內,你們必須籌集齊十萬石軍糧。”
“若籌集不齊。你們就是阻撓西征,圖謀不軌,勾結外敵,裡通賣國。”
常風這個錦衣衛屠夫很會扣帽子。
此言一出,五位巡撫隻得應允。
王越閉上了眼睛:“那就有勞諸位撫台了。你們各自去辦差吧。”
五人離開了帥帳。
楊亭敘啐了一口:“啊嗬呸!王越什麼東西。一個臭三甲出身而已。除了巴結太監、寵臣,就沒彆的本事。”
“這回又找來了司禮監和錦衣衛的大人物給他撐腰。”
河西高巡撫附和:“就是。他把咱們這些風骨高潔,一二甲出身的人,當成牛馬一般使喚。他配嗎?”
寧夏林巡撫道:“二位,司禮監和錦衣衛的麵子,咱們還是要給的。”
“常言說不看僧麵看佛麵嘛。我看咱們還是趕緊籌措糧草。省得觸張公公和常屠夫的黴頭。”
楊亭敘歎了聲:“唉,也隻能如此了。”
帥帳之內。
王越道:“常風,看見了嘛。打仗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明軍的敵人,在外也在內,在明處也在暗處。”
“你們知道英宗爺當初為何兵敗土木堡嘛?”
常風答:“自然是因奸宦王振擅改進軍路線。導致士兵疲憊不堪。”
王越接下來的話,讓常風大吃一驚:“那隻是一部分原因。”
“告訴你吧。還有一部分原因,隨英宗爺親征的京營人馬,糧草一直供給不足。”
“在京的文官中,有人故意拖延糧草供應。”
王越的話讓常風三觀儘毀。常風道:“不能吧?文官們有這麼大的膽子?”
王越冷笑一聲:“嗬,怎麼不能?英宗爺重用太監,製衡文官。朝廷裡有人盼著英宗爺戰敗,王振倒台。”
“當然,文官拖延糧草供應,隻是土木堡戰敗的諸多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