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一路南行,行至山東樂陵縣境內的驛站。
巴沙跳下了馬車:“常帥爺,樂陵驛到了。咱們把王先生抬下來?”
常風點點頭,二人合力將王守仁放在了擔架上,抬進了驛站。
驛丞走上前來,一伸手問三人:“驛券呢?”
常風將驛券遞給了驛丞:“喏,這便是。”
驛丞看後,低聲道:“原來是你們。下官等你們好久了。列位放心,你們雖是貶謫,鄙驛卻會拿出正一品大員的招待規格來伺候伱們。”
常風還以為驛丞是畏懼他錦衣衛常屠夫的餘威,這才破例招待呢。
常風錯了,人家看得是王守仁的麵子。
驛丞道:“知府大人已經傳下話來了。王守仁王先生是不畏權宦的文官典範。他吩咐我們,王先生過驛時好生接待。”
普天下的地方官雖畏懼劉瑾的權勢,不敢與之正麵為敵。但所有人都佩服敢於為同僚說話,與劉瑾抗爭,不惜身陷不測之地的王守仁。
途徑北直隸各府時,地方官雖不敢出頭露麵接待王守仁。但紛紛命手下前來饋贈程儀、酒食。
躺在擔架上的王守仁說:“我們是被貶的罪員。用正一品大員的招待規格,恐怕不妥吧?”
驛丞笑道:“王先生放心。驛站這一畝三分地兒我說了算。透不出風去。”
常風乾了半輩子秘密差事,很是敏感。他問:“你怎麼曉得他是王先生?”
“我們雖遞上了驛券,卻自報姓名。”
驛丞笑道:“天下誰人不知,王先生因與大奸宦為敵,被打了幾十廷杖,傷筋動骨。”
“他躺在擔架上,起都起不來。除了他還能有誰是王先生?”
其實,與劉瑾在明麵上為敵的除了王守仁,還有常風。
但常風始終是廠衛出身,在文人中名聲太臭、太惡。
故而大明的文人口耳相傳王守仁不畏權宦的故事,卻沒把常風也編進故事裡。
驛丞引著三人,來到了驛站的三間一等房前。
驛丞道:“三位,你們就住這裡吧。我去安排飯食,按十六個碟子八個碗的一品大員招待規格。”
常風卻道:“不。我們住一間房。”
驛丞連忙道:“啊,那不太擠了?”
常風毫不掩飾:“我們怕劉瑾派出黨羽暗殺王先生。故需同居一室貼身保護。”
驛丞點頭:“明白了!您放心,我們驛站十六名驛卒兩個廚子六個雜役也會拚死保護王先生。”
“知府大人說了,若王先生在樂陵驛出了閃失。他把我們全都發往西北充軍!”
這麼多年經辦秘密差事,常風養成了一個習慣。那就是絕不輕易相信任何人。
他對驛丞說:“飯食直接送進這間臥房。巴沙,咱們先安頓下王先生,你去廚房盯著廚子做飯。”
巴沙點頭:“好。”
三人進得臥房安頓好,巴沙去了廚房。
常風則拿出了抄家的諸般手段,在臥房中查找有無密道之類。
他怕劉瑾手下的殺手會經密道半夜偷襲。
一番查找,臥房還算安全。常風又在門的兩側栓了一根細繩,上麵掛上了一個鈴鐺。
王守仁道:“常兄你也太小心了。”
常風苦笑一聲:“小心駛得萬年船啊。劉瑾手下不知有多少人,巴望著殺了你,在他們主人跟前邀功呢。”
過了片刻,門口的鈴鐺“當啷”一聲響。
巴沙推開了門。幾名驛卒將酒菜上齊。
常風吩咐驛卒們:“你們先下去吧。”
一眾驛卒離開。
常風又拿出了錦衣衛外出辦差時驗毒的那套家什,仔細的將酒菜一一驗毒。
一柱香功夫過後,常風才道:“成了,可以吃了。”
巴沙從菜碟中各自夾了些菜,放在兩個盤子裡。走到床邊喂給王守仁吃。
吃罷了飯,王守仁道:“勞煩巴沙老兄,從我行李裡取一本《會賢雅敘。”
王守仁這人日夜手不釋卷。簡直就是個文人中的卷王。
對他來說,讀書是一種樂趣。他看那些晦澀難懂的文言書,就跟後世網文老書蟲看穿越文似的。一天不看,飯都吃不香。
常風也拿出了一本《曆代狀元卷開始研讀,這是備考會試的資料書之一。
巴沙則坐到了一張椅子上。把土家刀放在了膝蓋上,一雙虎目盯著門口。
夜深了,王守仁躺在床上睡下。
常風則跟巴沙打了地鋪。趕了一天路,沉沉的睡意讓常風打了個哈欠。
他跟巴沙說:“上半夜你值夜,下半夜我值夜。”
巴沙點頭:“成。”
子夜時分。
“當啷!”門口的鈴鐺突然響了!
一個黑袍人推門走了進來。
巴沙反應極快,一個鷂子翻身從地鋪上起身,眨眼功夫,刀就架在了黑袍人的脖子上。
常風也驚醒,拿起放在枕邊的蠍子弩,對準了黑袍人:“什麼人?”
黑袍人道:“諸位不要誤會。我是德州知府梁成德。”
巴沙點燃了蠟燭。梁成德脫去了黑袍,裡麵是一身正四品雲雁緋衣。
王守仁也被吵醒了。揉著惺忪的睡眼:“兄台是?”
梁成德道:“守仁老弟,我是梁成德啊。弘治二年,你與尊夫人路過廣信,拜謁家師婁諒時,我們曾有過一麵之緣。”
王守仁仔細看了看梁成德:“啊,是梁學兄。”
常風也認出了梁成德:“我想起來了,你是弘治六年的二甲第六名吧。那年我跟你、守仁老弟同入貢院。”
“我跟守仁老弟名落孫山。你卻杏榜提名,金榜連登二甲。”
梁成德道:“您一定就是錦衣衛的常都督。不愧是先皇倚重的人,果然好記性。”
常風問:“梁知府你深夜來此,有何貴乾?”
梁成德道:“我得知守仁兄到了樂陵驛,連夜騎快馬趕來了過來。”
“你們放心。我們德州、濟南、泰安、濟寧四府的知府私下通了信。你們過境山東期間,我們會儘全力保守仁老弟的平安。”
“他如今是天下文官的榜樣、楷模。為了他能順利南下,我們會竭儘全力。”
王守仁道:“多謝了,梁學兄。”
梁成德又道:“我這次來帶了五十名知府衙門的捕快,都是好手。他們會一路護送你們過德州境。”
“等到了濟南境,濟南的孫知府也會派人護送。泰安境、濟寧境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