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大丫改名為邵樨,日後半日跟方慧娘學針線,半日跟著邵瑜習字。
邵老爹倒是不同意邵樨耽誤邵瑜的時間,隻是邵瑜道讀書累了教教侄女也覺得鬆快,邵老爹這才不情不願的同意了。
一晃眼便是一年,這一年裡邵家倒是風平浪靜,邵大郎的生意做得越發好了,而邵瑜也要啟程準備入京。
“不能開春再上京嗎?年都不在家裡過……”邵老太眼中含著不舍,此時正是深秋時節,邵老太一想到小兒子過年都冷冷清清,心下不免難過。
“早些到了京城,也能早些適應京城的氣候。”邵瑜含笑說道。
“你是讀書人,你說的都在理。”邵老太說道,隻是心下依舊滿是不舍,又看了眼一旁送行的邵大丫,道:“上回本要說親事,你怎麼就拒了。”
“娘,待兒子回來,那時候必會為樨兒說一門好親。”在邵瑜看來,邵樨如今不過十四歲,年紀還是太小了,並且他此番如今,高中的把握很大,到時候說親的條件又能更上一層樓。
此番入京,依舊是邵大郎陪同,邵瑜早早的跟邵家族人打了招呼,也去拜會了縣令,若是邵家人出了事,小事自有族裡料理,若是大事,官府亦會幫忙,因而此行全無後顧之憂。
這一年來,方父倒是一心想要尋些好處,隻是邵瑜並不縱著這個老丈人,又有便宜丈母娘拖後腿,更是讓方父定點便宜沒占到,方父罵了方慧娘幾次,但轉頭邵瑜就給老丈人臉色看,幾番下來,方父便消停下來了。
京城路遠,行了約莫兩個月方才抵達,邵大郎如今已不是從前那個木訥的農夫了,處事十分老道,很快便在京城尋摸出一處小院來。
這院子裡已經住了四個人,這四人裡兩人是進京趕考的舉子,另兩個是書童。
邵瑜的到來,這兩個舉子一聽他是金陵的解元,立時便對他客氣起來了,那兩個舉子是個熱鬨性子,邵瑜入住當晚,便說要辦個席麵歡迎邵瑜,邵瑜初來乍到,自然不會拂了這兩人的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