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安說:“上次,我聽爹爹和娘說,咱家的犁用起來‘回轉相妨’,拐彎回頭相當麻煩,用起來十分費力,要是能改掉這毛病就好了。”
她說到這裡,高母回憶了下,還真有這事。
喬安繼續道:“我找出咱家的犁,仔細看了看,我覺得它回轉不易的問題,應是出在相連的犁轅與衡上,要想令它回轉自如,不妨直接取消犁衡。而且既然嫌它使用起來特彆耗力,那就把‘策額’什麼的一並去除好了。如此一來,這犁豈不是就能輕便靈活一些。然後我把我想象中的那副犁的樣子畫了下來,讓高才交給了二姐夫,想著他弄好後,正好能給爹爹當生辰禮物。”
不等高父說什麼,她就催促著他上前試一試這新犁,清亮潤澤的眼睛一眨不眨地看著高父。
高母說:“真是小孩子胡鬨,都是老祖宗傳下來的東西,是那麼好改的嗎?”但是看著如往常那般乖順地站在那裡的翠蘭,接下來又訓不出口了。
木匠家的那小子也是太實誠了,竟然願意陪著小孩子胡鬨。改日讓玉蘭問問他這犁花了多少料子,折價還給他。
高父反而沒像高母那樣開口斥責。
前些日子的時候,翠蘭讓自己給她講一講這犁到底是怎麼耕地的。彆看高家現在是富裕了,但當年他可是正兒八經的跟著長輩一同下地乾活的,現如今家裡的犁要是壞了,那都是他來修。讓他來講如何用犁耕地,那自然是說起來就滔滔不絕,想聽多久他就能聊多久。
沒想到他聊天時,無意間提起的那些部件的名字她都記在了心裡。
翠蘭說的話很有條理,高父理解起來非常容易,他感覺這不太像是不懂事的小孩子仗著長輩的寵愛在胡作非為。
看著小女兒期待地注視著自己,高父說:“來,找個地方我試一試。”
比起家中的舊犁,新犁的構造要更為簡潔,隻使用了寥寥無幾的木料,高父不用上手就知道它絕對要比舊犁更為輕巧。
高母有些好笑:“翠蘭不懂事吧,你年紀這麼大了,居然也由著性子同她一起胡來。”
她口中這樣說著,但還是走了過去,想要同高父一起抬起木犁搬到院子裡。
當高父把手搭上犁把手將其提起來的時候,他驚覺這東西居然比他想象中的還輕。
高父的這種感覺是從來不曾使用過長直轅犁的喬安無法感同身受的,對她來說,即使是這新犁,也逃不脫笨重的範疇,太浪費人力。以她現在體力,要拖動它依然很吃力。到了後世,隻要土地狀況、經濟條件允許,大多數農家都讓耕地走向機械化了。
高家住的不是什麼雕梁畫棟的高門深庭,院子的地麵就是再普通不過的泥土地。唯有從大門到正房之間有一條用雞蛋大的溪邊圓石鋪就的三尺寬小道,規規整整,帶著幾分秀氣,使得高家人在下雨時走在路上不至於被泥水濺濕衣物。
高父說:“行了,就在這兒吧。”
高才落在後邊慢慢走著,他來到喬安身旁:“怎麼不趕快跟過去看看,該不會是怕了吧?你確定它有你說的那麼厲害?”
喬安說:“童叟無欺。”
不過,她走得慢純粹是因為她覺得鞋有些不合腳,這個年代的鞋可不管什麼防滑、防進水,都是一針一線用布細細縫製的,一旦遇到下雨天,人在外邊走一圈,那鞋就沒法穿了。
她回到家後,二姐給她拿了雙新鞋,穿著有些擠腳。她現在正處於身體持續發育階段,腳碼估計也在漸漸變大,穿那些舊鞋時還感覺不出來,一旦換上布料緊致的新鞋時,那種不適感就加倍呈現了出來。
沒錯,高父實驗新犁的結果,還不如這雙不合腳的新鞋更讓她放在心上。
那副新犁可是自唐代出現曲轅犁以後的一千多年來,無數代勞動人民在日複一日的農作中積累出來的智慧結晶。
它的存在是崇高的,偉大的。
如何能不讓她對此抱有十足的信心?
……
結果顯而易見。
高父對自己親手嘗試出來的結果,是震撼的。
他不懂得做什麼力學分析,也不懂得什麼設計美學。但作為一個曾經下過地、耕過田的勞動人民,他對一切農具都有一個很樸素的感官標準。
那就是——好用、不好用。
同樣的農具,哪個又更好用。
而高父最終得出的結論,顯然是這副新犁要更出色。
院落中的泥土地與農田裡的土不同,經過人天長日久的踩踏,它要更為平實堅硬,然而犁鏵入土時,它比用舊犁在鬆軟的農田裡耕地時入土更深,掉頭轉彎時也變得更為輕鬆。最重要的是,不知道是不是他的錯覺,他覺得在用它耕地時,要比用家裡的犁更為輕鬆一點。哪怕隻是一點,在長時間勞作下,差距都會變得越來越明顯。
高父知道自己有些年頭沒有下田乾活了,這種感覺做不得準,但是冥冥中好像一個聲音,在篤定地告訴他——真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