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我先離開一會。”羅蘭小姐提著裙擺行了一個屈膝禮。
伏倫斯基見喬安氣色不錯,開心地說:“吉蒂!真高興見到您安然無恙。剛剛那位法國小姐對我說,您現在非常健康,我還有些不願相信,看來下次見麵的時候,我該向她道歉了。”
喬安:“感謝您特地來探望我,我聽人說,您是特地從彼得堡過來的?”
伏倫斯基說:“一聽到您病愈,我就迫不及待想要再次與您相見了。”
他說的是實話,絕無半分虛假,所以聽上去就顯得格外真誠。
喬安沒有接這話。
伏倫斯基了解她從來都不是一個多麼主動的人,而他喜愛的也正是她這種懵懂青澀的模樣,因此也隻是暗自感歎了一句吉蒂小姐病愈後變得更加不解風情了。
“吉蒂小姐,您最近在做些什麼呢?我聽您的家庭教師說,您最近一直在家裡,既沒有舉辦舞會,也沒有參加什麼宴會,是遇到了什麼事情嗎?”伏倫斯基關切地問。
喬安最近確實在籌備著一件事,她回答:“我打算辦一份報紙。”
伏倫斯基還以為她是有什麼心事,但得到的回答完全出乎了他的預料。
他知道有些貴族家女性,會與相識的朋友組織團體,舉辦沙龍,甚至是資助他人演講,不過他還是第一次聽到有年輕小姐想要在報業上插一腳。
他認定了這不過是貴族小姐的一次玩鬨之舉,但天性中有著叛逆因子的他,沒有貿然批評她的想法,而是問:“能對我詳細說說嗎?我對這個有些興趣。”
問起這個,喬安就有話說了。
她說:“您知道的,我最近一直在家中養病,沒有彆的事情可以做,我就靠著翻閱家中的報紙消磨時間。”
伏倫斯基報以同情的眼神。
喬安又說道:“然後我發現,這些報紙大多有個通病。不論是文學類還是政治類,報紙上的內容都未免有些艱澀。我們這些自小接受優良教育的人,當然讀得懂,但對普通人來說,就不一定了。”即便能讀懂,也不會舍得買。
她儘量用伏倫斯基能接受的說法來形容。
“他們的文化水平太低了。當年我在軍官學校裡認識的一些同學,我聽說他們這些年籌辦了不少學校,好讓工人的孩子們有地方接受教育。我想等這些工人孩子的學識上去了,自然而然就能讀懂報紙了。”伏倫斯基以一種點評般的姿態說,然後又意義莫名地補充了一句,“差點忘了,還有農民的孩子。”
自從皇帝陛下簽署了廢除農奴製宣言,他們如今可不同以往了。他如此想。
喬安接著伏倫斯基的話,繼續說:“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問題。說實話,我覺得他們對報紙上的那些漂亮文章,根本不會感興趣。比起那些複雜隱晦的國際關係,令人捉摸不透的政策法令,也許他們更想知道工廠老板會給他們漲多少工資,自己家附近的搶劫犯到底被抓住了沒有,如果再有點大家喜聞樂見的緋聞就更好了。”
伏倫斯基有些驚訝地看了一眼喬安。
她說的這些事情其實算不上見解獨到,他與朋友在宴會上閒聊時,偶爾也會聊到這個。可是當說這話的人,變作一名本該接觸不到底層民眾生活的貴族小姐時,這就有些引人驚歎了。
就是不知道這些想法,她是自己想出來的,還是聽誰說的。
伏倫斯基品味了一下她的話,說:“我有點明白您的意思了,您是打算麵向這些普通人專門創辦一份報紙是嗎?內容淺顯一些,他們也看得懂的那種?”
他對這個想法不看好,就像是他剛才說的那樣,現在貴族間流行的是建學校。不過要是換做他,他大概還會建所醫院,畢竟現在建學校的人實在太多了。
至於辦報紙雜誌,這裡麵的風險就大多了,歐洲各國多的是剛出了幾刊,就麵臨倒閉的報社。
他心中不以為意,嘴上卻不說任何掃興話。
“對的,內容上不宣揚各個黨/派的政見,也不刊登那些令人看不懂的國際動態,選用的紙質也不必太好,但務必要做到售價上的絕對低廉。”喬安總結了一下自己的想法。
再簡單點形容,就是十九世紀版的用戶下沉。
用戶下沉的概念,嚴格而言絕不是二十一世紀的獨創。
就從報紙行業來看,這個概念儘管在俄國還沒有徹底流行開來,但如果有人來自英法美,他們要是聽了喬安的想法,一定會脫口而出一個名詞——便士報!
在英國,便士報曾一度便宜到一個便士一份的地步。售價低廉,內容更通俗易懂,就是便士報最吸引人的特點,這兩個改變,一下子就把報紙的分發方向從那些衣著精致的紳士淑女,擴展到了工人、農民等更多平凡人手中。
喬安感慨,人家英國都把報紙賣到普通人手裡了,而在這個世界的俄國,報紙居然還算是一種高消費品。
雖然要是認真統計一下,這個世界的俄國現在也不是完全沒有廉價版報刊。但是和已經經曆過便士時代的英國比起來,現在俄國版“便士報”不論是從種類還是質量上來說,都還處於蹣跚學步的狀態。
事實上,在她熟知的曆史中,等著再過二三十年,到了十九世紀末,基於經濟政治、文化教育等諸多因素,俄國的報業就會迎來又一波發展高/潮,但與英國相比還是落後到一種讓人詫異的地步。
那個時候,在英國,平均每千人擁有報紙數將近三百份,而俄國在這裡的數字卻是一個孤零零的“十”。這已經不是一兩倍的差距,而是二十倍、三十倍的差距。
於是喬安來了興致,這麼好的一片市場,為什麼不趁機開發利用起來呢?
作者有話要說:來一聲遲來的祝賀:祝大家中秋國慶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