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安毫不意外地說:“原來它都已經賣到你手裡了?”
列文:“你知道它?”
喬安點頭,說:“上個星期主編跟我說過這件事。”
就連老公爵都在前幾天問過她知不知道《每日早報》,需不需要他幫忙處理一下。
老公爵被這件事情氣得不輕,謝爾巴茨基家費了多少心血這才使得《每周早報》蒸蒸日上,結果突然蹦出來一家假報紙,蹭著他們的名氣,發行他們那些見不得光的文章。
喬安和公爵夫人一起安撫了許久,老公爵才消了氣,不過還是痛斥了一句:“多麼卑鄙的人啊!”
此時的列文麵帶憂慮:“你想到什麼辦法了嗎?”
“彆擔心,審查署那邊已經打算出手了,讓我們給他們多一些信任吧。”她沒有多說裡麵的內情,畢竟這裡麵有一定政治因素。
就在昨天,官署工作人員還曾找上出版社,要求這邊給予一定的配合性工作,過段時間需要在報紙上刊登一份獨家連載聲明。
列文隻當是老公爵那邊的人脈,沒往深處想。
見事情沒他想得那麼嚴重,他大大地鬆了一口氣。
喬安為了分散他注意力,不讓他往深裡探究,向他分享著自己從文學沙龍上帶回來的手稿。
列文很開心她願意同他分享,這讓他感覺她把自己劃在了“自己人”的範圍內。
他鄭重地接過了稿件。
紙頁上字跡不一,體裁也各有分彆。
它們有的是詩歌,有的是短篇,有的隻是一些靈感碎片。
文字風格也不儘相同,有的張狂,像是海風、雷電、席卷而來的暴雨。有的雍容,好似夏日生得爛漫璀璨的花園,字裡行間一派花團錦簇。
但喬安有注意到他更喜歡那些語言風格質樸的作品,他的視線在那上麵停留的時間明顯更長。
列文談論起他喜歡的作品時,語調更為上揚,眼神越發明亮。
“我喜歡這個。”
喬安低頭看了一眼他正在看的作品,認出了這是哪一部:“我也覺得他寫得不錯。”
當然不錯,這可是她摘抄自《戰爭與和平》裡的精彩橋段,她本意是為了試探科茲尼雪夫。科茲尼雪夫對此態度平平,倒是列文明顯很喜歡這部分片段。
喬安已經有了判斷。
她說:“列文。”
列文抬起頭。
“你有考慮過自己進行創作嗎?”喬安問。
列文沒想到她會這樣問,他說:“偶爾也有這種衝動,但是你知道的,我以前從沒有寫過這方麵的東西,不敢真的下筆,就一直沒有嘗試一下。”
並且他的家中已經有一個大作家在了,他要是再寫,不免產生一種他是在有意模仿兄長的感覺。如果他寫得不夠出彩,他也害怕旁人會再次把他和科茲尼雪夫拉扯在一起,說什麼“大作家的弟弟,原來就這種水平”。
所以他從不試圖走上他兄長的老路。
喬安勸道:“我覺得你可以試一試,以我審稿無數的經驗來看,我覺得你很有文學天賦。”
這句話半真半假。
她隻是想到了後世眾人對列文這個人物的評價——
他是整部作品中,最具有作者“自傳性”色彩的人物。
聽上去這個評價沒有任何特殊之處,然而彆忘了……
《安娜·卡列寧娜》的作者是誰。
他與陀思妥耶夫斯基同屬一個時代,是俄國文壇上的又一位大文豪,天才藝術家,他是列夫·托爾斯泰!
列文作為作者本人投射在作品中的自傳性角色,喬安對他懷揣著滿滿的期待。
“吉蒂,彆開玩笑了。”列文說。
“沒有開玩笑,我認為你真的有創作才能。”
列文感到自己的耳朵有些發熱,他第一次知道自己在吉蒂心目中竟然是這樣一個形象。
他有些開心又有些緊張:“但是我以前真的沒有經驗。”
喬安勸道:“如果你不介意的話,我願意做你的第一個讀者,當你認為自己的作品足夠出色了,我們再把它拿出去讓大家都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