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脆的鳥鳴聲中,蘇墨墨慢慢恢複了意識,隨後她便發現,這一次她的幸運值好像消失了,這投的胎,實在算不上好。
她閉著眼,開始整理腦海裡的記憶。
這個世界和她去過的幾個世界格外不同,有點類似男尊女貴的世界,都是古代背景,但還也有不小的區彆。
這裡女子為尊,皇帝、王爺都是女的,考取功名、在外行商的也都是女子,男子則閉門不出,學習男戒,男版七出之類,對男子的思想禁錮非常深。
男尊女貴的世界裡,女子也可以三夫四侍、入朝為官、掌控家產,但那更多的是因為女子稀少,物以稀為貴罷了。
而這個世界,女子則是實打實的掌權者,似乎從前看過的古代書籍裡,男女的關係調了個個兒似的。
原主是一個秀才,通過她的史書,蘇墨墨明白了這個世界的成因。
原來數千年前,這裡也是男權社會,隻是第一任女帝出現,驚才絕豔,以公主之身奪取了王朝。
女帝在位期間,遭到的反對聲並不小,但她手腕鐵血,雷霆鎮壓反對聲,大力提拔女子為官,那段時間整個王朝都是腥風血雨。
稍微穩固帝位後,女帝開始召集有才學的女子修建書籍,從思想上改變男子的想法,隨著第一本《男戒》的出世,並被送到學堂開始,改變便悄無聲息地發生了。
迂腐的舊王朝逐漸被改變,新的一代裡,男女入學比例均衡,民眾的思想也逐漸發生改變,有女兒、或者隻有一個女兒的人家更是大力支持此舉。
女帝在位期間,擁有無數男寵,但她一直將兵權牢牢地握在自己手中,誰也不信任。
改變的最開始仍舊是女子生育,為了自己建立的女尊王朝不至於被人竊取果實,在殘餘的舊派朝臣的期待下,女帝生了一個女兒,也隻生了一個女兒。
她將女兒親自帶在身邊,從小給她灌輸女尊的觀念,教她為君之道,為了避免女兒思想受到影響,在她六歲前,女帝都未曾讓她見過親生父親,就這樣,女帝很成功地培養出了繼承者。
在位66年後,女帝駕崩,新帝即位,從小受到母親思想的影響,新帝最崇拜的就是自己的母皇,她延續了女帝的思想,就連孩子一事的做法都一模一樣,隻生一個,隻生女兒,避免皇位旁落。
並且新帝還開始派人研究男子生育之法。
在每一任新帝的堅持下,舊派朝臣逐漸離去,幾百年過去,女帝建立的女尊王朝終於成形了。
而一千年以後,第一個能夠懷孕的男子出現了。
最開始是提取的一種植物,能夠使男子擁有生育的能力,但實驗後大家發現,隻有少部分體質特殊的男子可以獲得生育的能力,長久以來,比例穩定在100:1。
甚至生育能力也有高低,能夠生育的男子手心裡都會有一顆紅痣,根據痣的顏色,從黑到紅,孕育能力從低到高,能夠生育的男子,身價比其他男子高不少,更有機會實現階級躍遷。
比如每三年一次的選秀上,除了看家世、才學、相貌外,這種特彆能生的男子還能夠有特權,痣越紅,被破格選入的機會越大。
為了擴大皇家血脈,甚至每年女帝都必須選一定比例的紅痣侍君。
男子能夠生育後,女帝便再也沒有生過孩子,隻要服用一種藥物,女子便可以不再生育,但卻保留讓男子懷孕的能力。
數千年後,稍微家底豐厚一點的人家,都會在女兒六歲的時候服用這種藥物,畢竟女子繼承家業,懷孕太耽誤事了,多娶幾個男子便好。
隻是卻也有例外,比如窮苦人家即便想讓女兒繼承家業,也沒有家業可繼承,這種情況下娶不到能夠懷孕的男子,便隻能自己生了,這種女子一般被其他女子瞧不起。
還有一種情況,那便是贅妻。
女尊社會裡,但凡家裡過得去的,都不至於賣掉女兒,都是賣掉兒子留下女兒傳承香火。
但如果隻有一個兒子怎麼辦呢?難道就讓香火斷掉嗎?因此,贅妻就衍生出來了,多半是牙行裡的孤兒,才會被賣到有錢人家當贅妻,這樣便有了個女子撐門麵,不至於兒子被人欺負。
原主便是這樣的存在。
….
原主孤兒出生,她對自己小時候的記憶一片空白,隻記得自己叫蘇momo,六歲時便被穆家買回來當了贅妻。
這是一個小鎮,穆家是個地主,擁有數畝良田,條件還過得去。隻是穆家家主身體不行,常年體弱,即便擁有四個夫侍一個正君,最終卻也隻有正君生下了一個兒子。
求醫問藥也不行後,穆家家主死了求個女兒的心思,轉而琢磨怎麼延續家業,她便挑中了年紀尚小的原主,帶回家當作贅妻培養,保留了她的姓氏,取名為蘇墨墨,想要她成長為有才學之人。
其實這個年代,贅妻的待遇還是不錯的,原主被帶回家後,就被穆家家主帶在身邊培養,畢竟男子不可從商,原主就是穆家家主支撐起家業的希望。
原主雖然不太聰慧,但為人很本分,對穆家家主一腔孺慕,拚命地學習,意圖發揚穆家。
可惜穆家家主身體太差,在原主8歲那年便去世了。
穆家唯一的一個女子去世,後院的男子們頓時亂作一團,最後還是正君鎮定下來,遣散了四個侍君,獨自守著原主和兒子穆岩度日。
可惜正君也隻是個男子,又是遠嫁而來,他根本沒有能力支撐起穆家,加上穆家沒有女子,那些遠房親戚都找上門了,撒潑耍賴,甚至侮.辱正君名聲,一番唱念做打後,穆家竟被分了個乾淨。
最後留下的,唯獨兩塊薄田,一座鄉下的祖屋罷了。
正君換下綢緞,穿上粗布,變賣了自己的嫁妝,走進田地,總算支撐起一片天,養育大了兩個孩子。
原主就是正君的希望。
這是妻主留下的孩子,也是唯一可翻身的籌碼,正君對原主疼到了骨子裡,卻也時常嚴肅地催促她讀書學習。
嫁妝裡的幾根金釵,在原主上學時死當了一根充當束脩,在她長大後當了一根買了一身長衫,在她15歲去考取功名時當了一根當作盤纏。
到最後,所剩無幾。
而正君的兒子穆岩,卻從小就跟著父親下地,就為了供一家人的口糧,而僅有的肉也都給原主吃了,讓她補充體力大腦,努力去學習。
原主有些遲鈍,但她時刻謹記正君的恩情,也一直發誓要出人頭地,要風風光光地迎娶穆岩。
很快她的勤奮得到了回報,原主考上秀才了。
那一天,裡正趕來祝賀,書院的先生也笑著恭喜,這是7年來,穆家最熱鬨的時刻,正君感動地落淚,他也被人大讚賢惠,臉上終於露出了笑容。
當天晚上,正君握住原主的手,鼓勵她繼續讀,無論花多少錢,他和穆岩都可以供。
甚至擔心影響原主讀書,即便穆岩已經17歲,早就成了被人說是嫁不出去的老男人,正君依舊沒有讓原主娶穆岩,就怕她沉醉在溫柔鄉中。
多年相處下來,正君早就將原主當作親生女兒了,她的前途更重要。
女子,便不可以耽於兒女情長,該有一番遠大的事業才是。發揚穆家,也算不辜負過世的妻主的期望了。
原主大為感動,可惜她去府城讀書,見證了截然不同的繁華後,她的心被動搖了。
府城的才女們時常在茶樓聚會,一起吟詩作賦,這才是真正的讀書人的風範,自從參加過一次後,原主便沉迷了。
或者說,迷住她的不隻是那些詩詞氛圍,還有茶樓裡撫琴的男子,玉憐。
玉憐琴技出眾,容貌溫婉,唇角總是帶著一抹溫柔的笑容,他身形修長,和穆岩常年勞作帶來的五大三粗截然不同,整個人帶著江南的風情。
原主畢竟也隻是個15歲的女子,情竇初開後,她一頭栽進了玉憐的溫柔鄉之中,天天來茶樓花五文錢點上一碗粗茶,聽他撫琴,一坐就是一天。
她好似也從那如泣如訴的琴音中,理解了這個身世飄零的男子,而琴音也仿若細絲,牢牢地包裹住了這個15歲的女子。
時間一久,同窗都看出了原主的心意,便笑著慫恿她去追求玉憐。
玉憐畢竟是賤籍,同窗話中沒有多少尊重的意思,畢竟她們家世都比原主好,見慣了這些以色侍人的男子。
隻是原主不同,她從小在地裡長大,即便正君不讓她乾活,但她的皮膚還是格外黑,加上青春期時的痘痘,平日裡還好,原主不在意外貌,一心讀書。
但開竅後,麵對那般美好的玉憐,原主便格外自卑。
玉憐姿容出色,養尊處優,十指芊芊仿若美玉,又如何是她能夠肖想的呢?
同窗本就看不起原主,畢竟學業上她很愚鈍,性格遲緩,家世淒慘,人也不會來事,一看就沒什麼前途,而現在,竟然被一個區區賤籍男子蠱惑。
同窗笑笑,眼底帶著看好戲的心思,徑直搖著扇子離開了。
隻是還沒等原主成為一條合格的舔狗,她就接到了家裡的傳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