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雲接過那根冬筍,剝開一層層的外皮,說道:“這個要剝開外麵的殼子才行,吃的是裡麵的芯。”
“那,你們看,裡麵就是白的了,把硬的地方切掉,軟的地方都能吃。炒肉或是燉雞都香得很,還可以曬乾或醃製起來,能吃很長時間。”
“這冬筍剝完殼還留下挺躲的,這個竹林子裡多嗎?不如我們明天去多挖點回來。”李氏說道。
其他人也紛紛附和,“是啊是啊!這東西這麼好儲存,咱們可以多弄一些省的總上山去挖。”
“我看行,明天咱們跟著男人們一起去,他們砍竹子,咱們挖冬筍。”
“好,就這麼說定了。”
“……”
天黑吃晚飯之前,竹架子差不多圍了五分之一,光紮架子兩天應該就能弄好,之後還要紮草簾子,就會慢一些。
畢竟五十畝的麵積呢,就算隻圍三麵,山壁這邊不用圍,也是一個大工程。
這也隻是現在應個急,以後建好了房子,他們會去山裡多撿些石頭,慢慢圍一圈石頭牆。
不過那石頭也不是一時半會兒能攢夠的,先這麼湊合著吧。
如此,眾人用了兩天的時間把圍牆架子圍好,期間老人和女人們一直在紮草簾子,先把對著鄉道的那麵遮了起來。
東西兩邊不著急,可以慢慢來。
之後他們又用竹子和草簾子弄了三個大棚子,上麵蓋的茅草頂。
一個棚子放牛,一個棚子放車和行李,一個棚子當廚房,裡麵搭了五個大灶。
他們人還是住著帳篷,這樣就不怕突然下凍雨,淋濕行李和牲口。做飯的時候也暖和了許多。
又是兩天時間過去,第二天就要過年了。
現在五十畝地已經被一丈高的竹草牆圍了起來,東南方向留了一個門出去,往左走上百丈,就可以上那條小路。往右走就是那條上山的坡道。
現在從那邊的路上看這邊,就隻能看到圍牆,看不到這裡麵。他們搭的棚子和圍牆的高度是一樣的,在外麵也看不到。
水潭也已經被圍了起來,用石塊兒和得草泥砌起來的。
砌了半丈高,大人能看到裡麵,孩子什麼都看不見。
他們還用竹子弄了一個柵欄門,柵欄門比較高,在孩子們夠不著的位置用繩子拴上,這樣保證他們不會從這裡進去。
至於爬牆進水潭,孩子們還沒有那麼傻。至少歲數小不懂事的爬不上去,懂事兒的都被家裡人叮囑過了,都知道裡麵危險。
眾人聽了佳音的建議,弄了一根大腿粗的竹子,從中間劈開,把裡麵的竹節打通。直接與那小瀑布接上,那水順著順著竹子就流了過來。
有了這個小竅門兒,大家很是高興。如此的話,就不用總去水潭裡麵打水了。
水潭可以作為儲水池用。
當然男人們用桶挑水還是可以去水潭,一舀就滿了速度比較快。
女人和老人們洗衣服洗菜的就可以用這個了。
之後他們又挖了一個溝渠,讓用過的水向外流去,不會積住水。
那竹子也不用一直接在那兒,不用的時候可以把它抽下一點,那水就直接流到水潭裡,用的時候往上提一提水就接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