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靈趁著天黑出去,在山裡吃飽了才回來。
第二天早上吃完早飯,給農家留下了借宿的銀錢,方有為就去了碼頭。
所謂的碼頭,就是延伸到水裡搭建的一段木台,用來上船的,邊上還有一間
草棚,裡麵擺著一張桌子,那裡專門有人負責收取船資。
方有為過來的時候是辰時中,在那裡等著上船的人已經有了二三十個。
又等了片刻見不再有人來了,才安排眾人登船。
雖說是辰時發船,但是從辰時初到陳氏末之間有一個時辰的時間。大多都會等著船上人坐的差不多滿了才會出發。
大家踩著木台和大船之間的木板上了船,這船很大,船艙有兩層。
他們被安排坐在在一層,二層應該是為不願意和小老百姓坐在一起的達官貴人專門設置的。
因為明顯二層比一層裝飾的更華貴一些,上麵的窗子還有紗帳,擋住人們窺視的目光。
方有為這是第一次坐船,還是這種大船。
好奇的掃視了一遍,這船艙裡麵很寬敞,坐個四五十人沒有問題。
兩邊的窗戶是打開的,可以通風,還可欣賞一番這江上的風景。
江麵看起來水流非常平和、緩慢,從江這邊看江那邊,隻能隱隱約約的看到一連綿不絕的群山。
若不是有那些山脈,感覺這江都看不到頭一樣。
等船動起來,偶爾有一些大魚從船邊遊過,那魚目測得有半人多長,也不知道為什麼,這江邊竟然沒有人以打漁為生。
船剛開始慢慢動起來的時候,方有為突然聽到腳
聽著彆人的聊天,他才知道,原來這船不是兩層,應該是三層。
隨著整齊劃一的號子喊的越來越急,船也慢慢地加速越來越快。
今天非常幸運,遇上了順風,船工們升起了桅杆上的船帆,順風順水的一個多時辰就到了。
快要靠岸的時候,方有為看到了很多漁船在江邊打魚。
回頭看看剛才來的方向,他想他可能知道原因了。
應該是那邊隻有一個鎮子,人較少,就算打到魚也要來江這邊販賣。而賣魚的錢都不一定能掙夠坐船的費用,所以那邊根本就沒有人專門以打魚為生。
這邊就不一樣了,這縣城,官道都在這邊,還有專門來收魚的販子。
看江邊那密密麻麻的漁船,就知道這邊的人多是靠打魚為生,果然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等船一靠岸,方有為跟著眾人一起下了船。
隨便拉了個人打聽了一下,知道滄雲縣離著這個碼頭比較近。
他們過來的時候並不是走的直線,而是稍微有一些些向北斜行。所以之前的過來那邊的碼頭屬於長垣縣,而這邊卻屬於滄雲縣。
方有為順著打聽到的方向,一路向北而去,走了約有半日的路程才到滄雲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