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已經走過一次,這次時間卡的正好。翻山坐船一會兒都沒有耽誤,趕在大年二十九早上就回來了。
一來一去,一共才用了不到四天。
回來的時候,也帶回來不少那邊的特產。
彆看隔著不是很遠,又是同一個郡。
可那邊鄰近另一個郡,特產還是不少的。
尤其是那白銅做的手飾,又便宜又好看。還有糍粑,辣醬一類的。
除了舅舅送給自家老娘和媳婦的,方有為自己也買了不少。
村裡麵的大姑娘小媳婦兒都分了分。
他之前回來就跟族長說過,這次去族長也給方有為拿了銀子,讓他幫著帶些回來。
也算是給家裡的女人們穿戴一新,過個高興的好年。
而他們從中也發現了一個商機,準備開鋪子的時候加點這種首飾賣。
因為彆人過去的時候要繞很遠的路,所以這邊並沒有這種東西賣。
這白銅幾乎和銀子一樣,可以假亂真,隻是比銀子更亮,硬度更高,做出來的首飾也更好看一些。
就這樣,過完年後一破五,方有為開始帶著幾個兄弟去正式的當差了。
幾個想做生意的後生,也開始在縣城找合適的鋪子,族長方雲平說了,或租或買都可以。
一連在縣城晃悠了幾天,沒想到還真讓他們找著了一個。
有一個臨近城門的鋪子要賣,之前是賣雜貨的,生意一直不溫不火。
老板因為膝下隻有兩個女兒,也都已經嫁人,沒有人頂門立戶。
就想著乾脆把鋪子賣出去,拿著銀子回鄉下養老。
那鋪子不小,是上下兩層的,上麵住人,下麵是店麵,後麵還有一個小小的後院,能放一些雜物。
之前被房主在上麵搭了一個棚子,直接當倉庫來用。
看好之後,他們就回來和族長方雲平商量。
這鋪子要二百六十兩,連裡麵所有的貨物也都算上了。
要說便宜也不便宜,說貴也不是很貴,畢竟那麼大一個鋪子,還有不少貨物呢。
雖說隻是縣城,可那位置確實好,離著城門很近。到時候方有為他們也能照應一二。
不過,具體要乾什麼,還是要商量一下。
於是全村人又聚在一起開了個會。
去看鋪子的那幾個後生說道:“那裡雖然離著城門較近,但是附近住家不是很多,雖然人來人往的,進去買東西的很少,都是路過的。”
這樣一來,就知道為什麼那雜貨鋪子,之前生意不好了。
畢竟進出縣城的人買雜物的很少,隻有那些固定的住戶才會常去光顧這些日常用品。
而且,人買東西都有一個慣性,要麼就是你這裡的東西是真便宜,比彆的地方都便宜。要麼就是離著家近,能少走兩步,就是兩步。
所以有時候兩家同樣的店,不過就一小段距離,生意卻不一樣,買東西的人,是能少走一步就少走一步。
後來大家商量了一下,既然賣這些生活用品的雜貨鋪不行,那就搞吃食。
畢竟,酒香也怕巷子深。
如果是吃食弄得好,味道香。在人來人往的城門口附近,味道一飄出來,來往的行人聞到味兒就會忍不住進去嘗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