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佳音他們一進城,便被那些乞丐們盯上了,應該說是還在城外的時候,遠遠的就有守在城門口的小乞丐看到他們,回來報信了。
所以才會一進城,便看見如此多的乞丐。
要知道在武陵城裡,除非那些富家子弟們出門,還得是心情好的時候,才會給乞丐施舍些銀錢。
平常根本不會有人理會這些乞丐,而除了城裡的富戶,他們的主要來源就是這些外來客了。
可以說,大頭都在這些外來客身上。
有許多是去海南郡郡城途徑此地,也有奔著天尊觀慕名而來的。
初來乍到的,肯定想要打聽一些消息,在哪兒打探方便?
除了去酒樓茶館問跑堂的,當然是在這些乞丐嘴裡麵打探是最方便的。
隻要給少少的銀兩,就可以打探到自己想要的消息,而且還會非常全麵。
但武陵城乞丐太多,這個活計也是要搶的,所以每次一有外來客,這些乞丐們就會調動起來,圍在城門不遠處。
若是平常的話,剛進城門的位置,是不會有這麼多乞丐的。
都是因為有小乞丐的報信,本來分散在彆處的乞丐全跑了過來,在這裡等著。
這些乞丐倒是不會無理的圍上去,畢竟那樣會招人討厭,都是做了多年乞丐的老手,都有經驗了,知道怎麼能引起彆人的同情,或者是給彆人留下一個好印象。
也得虧佳音進城之前沒有把神識探到城內,不然可能還會以為他們有什麼陰謀呢。
佳音想著馬上就要到武陵城,沒必要用神識先看一遍,那樣就沒有新奇感了,所以才沒有發現這些乞丐們的小動作。
當然,就算是發現了也無所謂,這些小動作也無傷大雅。
就像那些乞丐們想的一樣,因為有這麼多乞丐在這裡,而且看著也不是那種上來抱著人大腿乞討的乞丐,那樣招人討厭。
佳音一行人決定跟這些乞丐,打聽一下武陵城和武陵山的信息。
因為進城門的時候要檢查,佳音他們都下了車,此時除了胖胖,都在步行。
佳音幾人走到一個年紀稍微大一些的乞丐麵前,方誌文走上前直接給他碗裡扔了幾個銅板,問道:“這位大叔,這武陵城可有什麼特色?
還有就是我們要去武陵山,聽說那裡有座天尊觀,我們想前去遊覽一番,那邊可有什麼規矩嗎?還是隨時都可以前去?”
之所以這麼問,是因為一般的寺廟,雖然平常也有香客,但大多數都是初一十五才去,那時候會有法事或齋菜。
像他們方家村的龍神廟就是,開始是不提供齋飯的,住在廂房的話,都是自己帶著的丫鬟在做,可以從村子裡麵買蔬菜和糧食。
後來住在廟裡的人越來越多,許紅帶出來的人,手藝也越來越好。
就專門留了幾個不願意離開村子的,在廟裡負責做一些素食齋菜,每個月的初一十五提供。
因為味道好,再加上龍神的靈驗,每次都是一餐難求。
……
上年紀的乞丐也沒收起那銅板,直接笑著對他們道:“你們要去天尊觀啊?天尊觀上麵是不開放的,除了觀內的弟子,外人都是不讓進的。
因為天尊觀裡麵的道長,都是潛心修行的,並不會接待外客。
你們若是要求道長消災解厄,可去武陵客棧找楊掌櫃的,他可以代為轉達,等幾日就有消息了。
若是隻去遊玩,天尊觀下麵的那座四季山穀倒是可以隨意進出,什麼人都可以去遊玩。
不過四季山穀大的很,你們若是去的話,一定要帶好了乾糧,還要有露宿野外的準備。”
佳音幾人一聽,原來天尊觀並不對外開放,也不是什麼人都可以進。
看來武陵山天尊觀真的是潛心修行的一座道觀,不是那種沽名釣譽,靠著信徒們香火錢支撐著開銷的。
眾人不知道是,武陵山天尊觀雖然會不時派徒弟們下山曆練,去幫助人消災解厄,卻並不是為了賺錢。
雖然也會收些對方主動給的銀錢,也隻是作為他們自己的生活開銷而已,主要還是賺的功德。
而這些以天尊觀名義得到的功德,都會記錄在天尊道人的神像上。
而人家天尊觀可是富裕的很,當初天尊道人,也就是龍王敖戰,離開這方世界之前,可是給天尊觀留了不少的財物。
畢竟那些俗世的財物,對龍神來說,根本沒有任何用處。
那些金燦燦的黃金,也就是把玩一會兒過過眼癮而已。真正的寶物,這方世界並沒有。
所以敖戰離開之前,便把財物分散放在了,天尊觀的各個暗室裡。
都是在建天尊觀的時候就做好的暗室,除了敖戰,隻有曆屆的天尊觀主才知道。
其他的徒子徒孫們,隻知道在天尊觀生活的時候,不缺吃穿用度,也不對外開放收取人的香火錢。
就算下山替人消災解厄,也不會跟人談價錢,做完好事就走,若是對方硬要答謝,道人們也會收。並沒有硬性要求必須得給。
不過也不知道什麼時候,什麼人放出的風聲,那就是天尊觀隻給富商和達官貴人,消災解厄轉運。
其實並不是,隻是當年因為被封為國師,國教,無形中地位被提高了不少,一些平民百姓根本就不敢請天尊觀的道長。
再一個天尊觀封著,不讓彆人進,在平民百姓心中,那就是高高在上的表現,在外麵碰到天尊觀的道長,也都是恭恭敬敬的,不敢造次。
這樣一來,到是把這個傳言給坐實了。
當然,若是被天尊觀的道長碰到,那些實在沒辦法,死馬當活馬醫的普通百姓,求上天尊觀來,道長們也是會幫忙的。
但也就極少數,所以並沒有傳開。
認真的聽完老乞丐給他們的消息,方誌文又給老乞丐碗裡放了一兩的碎銀子,謝過老乞丐之後,一行人便往前走去。
等他們一走遠,周圍這些乞丐立馬圍了過來,說道:“還是楊叔厲害,這些外地來的人,果然喜歡找年紀大的人打聽事情。
要不我們以後,也把自己打扮的老氣一些,是不是也會有人選咱們問?”
被稱為楊叔的老乞丐白了他一眼,“你再打扮的老氣,能有我這一臉褶子?這可都是歲月的沉澱。”
旁邊的人齊齊翻了個白眼兒,又在拽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