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黨長相隨他爸,王家三兄弟都長得挺像爺爺,濃眉大眼,高高大大的,非常符合這個時代的主流審美。
寶琳看她爸也過來了,更是笑彎了眉眼,她很喜歡這種感覺。
這時候大伯大伯母文輝文燦還有三叔三嬸文軍寶珠也進了正屋。
聞著空氣中飄散著的食物香氣,眾人都不禁咽了咽口水。
一天三頓都是稀的,哪頂餓啊,更何況現在春耕,勞作強度大,誰還不是上工上到一半那肚子就空蕩蕩的。
家裡平常是吃粥五分飽,現在是春忙春種時候,紅薯野菜粥能吃個七成飽,秋收的時候,最苦最累,中午家裡能吃頓乾的,吃個八九成飽,偶爾還會有過年熏的臘肉臘魚之類的葷菜,補一補。
現在聞到紅薯的甜香,那還忍得住,步子都不禁邁大了些,紛紛快步走到大桌前,眼神中帶著強烈的渴望望向最中間的那盆粥。
王老太拿起粥盆裡的木勺,往裡攪了攪,用木勺敲了敲盆沿,說道:“行了,瞧你們一個個那樣,像什麼樣子,拿起你們的碗,一個個來。”
說完,王老太拿起自己放在粥盆旁邊上麵還帶著幾個豁口的粗陶碗,先給自己和老頭子打上滿滿一碗。
王家最不能得罪的是誰,那肯定是王老太,在王家當家做主掌管家裡分飯大權就是她,要是那天得罪了她,惹到得她不高興,當天就給你打份稀拉的粥,那你當天就儘可著熬吧。
在這春黃不接的時候,能喝碗濃稠的紅薯野菜粥吃個七成飽,就已經是上河村大隊裡非常不錯的夥食了,就這還得多虧她奶的英明領導,關鍵時劃得住,再加上一大家子齊心協力往前奔,才能讓這一大家子在彆人家鬨春荒的時候家裡還有糧食吃。
按照家裡多勞多得的一貫原則,爺奶他們和家裡壯勞力大伯她爸三叔用大海碗打上滿滿的粥,大伯母她媽三嬸兒打上大半海碗的粥,文燦文輝和寶琳則是打上滿滿一小碗的粥,文輝12歲,文燦和寶琳11歲,文輝文燦兩兄弟已經在農忙學校放假時上工賺工分了,雖然還不多,寶琳則是在家忙活飯菜之類的事宜,最後剩下的一小碗粥,是屬於就是現今最小還在家裡蹲的文軍和寶珠了,由他們分著吃。
寶琳端著自己分到的半碗紅薯野菜粥,喝的香甜,偶爾夾上那麼一兩根酸筍,脆脆的,那叫一個美啊,天,現在的我,要求已經這麼低了嗎?
在二十一世紀時,就算家裡再困難,一個月吃那麼一兩次肉是正常的吧,更彆說到了後來,什麼雞鴨魚肉沒吃過,一人吃飽,全家不餓可勁造。
但,現在,上世紀50年代,兩者之間的生產力差距太大,導致寶琳現在吃個紅薯都覺得香。
吃過飯後,今天輪到大房收拾碗筷,大伯母一個人在廚房灶間忙碌著。
王家碗筷不多,加上家裡自己做的木勺木碗也就用個兩三次,否則家裡碗筷都會沒得用,所以王家每天一房,晚上輪流洗碗燒水。
晚上臨睡前,寶琳細細的嚼著她媽特地給她摘的茶泡,帶點澀,但甜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