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第 52 章(1 / 2)

晝夜關係 夏末秋 6637 字 2024-03-27

成峰會議室,一時雅雀無聲,好似有微妙的顆粒於空氣中滋生蔓延。

老鄧一臉不敢置信地望著周奚,驚訝她怎麼能這樣問林青?這不是明擺著讓林教授難堪嗎?而且,這一邊是送錢的投資人,一邊是送技術的專家,要是弄僵了,為難的是成峰。

他微微皺了下眉,思忖著得先出言緩和氣氛,誰知林青作了回答。

“你們剛才講的情況,之前沒有人向我反映過。在沒有掌握事實之前,關於D大和成峰是否存在周總講的情況,我無法予以評判。”

在林青說出周總兩個字時,齊琪不由看了眼周奚,發現她似乎並不在意,依舊是噙著笑,認真聽林青繼續往下講。

“但是,如果你們剛剛提到的數據是真實的,那麼……”林青轉頭,視線落在老鄧臉上,“可以推斷,這三年來,無論是成峰還是D大在項目研發上存在著很大的問題。”

不愧是科學家,回答非常嚴謹。

周奚說的掛養狗賣狗肉是否存在,這點需要查證。但作為奮戰在科研一線幾十年的工作者,葉悠然那些話裡折射出的問題,林青一聽便知。

科研是長期工作,絕大多數項目都無法在短期出成果,以半導體為例,許多專家學者窮極一生都在研究同一個課題。然而,成峰和D大在短短3年間,開停12個項目,平均每季度一個,這樣的速度,彆說產業應用,就是出個有學術意義的研究成果都很難。

同時,做過科研的都知道,每項課題難度最大,最燒錢的階段往往在前期啟動,成峰和D校12個項目卻沒有一個維持半年,全關停在最費錢的時候,極大地浪費了人力、物力。

不過,有一點讓林青不解,“D校強基計劃的負責人是信科的黃院長,我和他在科研所共事多年,以我對他的了解,絕不可能讓你們在3年裡開停12個項目。”

“和黃院長無關。”緊挨著老鄧的另一位創始人歎忙不迭解釋,“黃院長隻是名義上的負責人,沒有實權。”

“那誰有實權?”齊琪搶問。

那人小心地看了眼老鄧,見他並無阻攔之意,才報出一個名字:“王霄。”

“王副校長?”齊琪吃驚,“他不是搞經濟學的嗎?怎麼會來管這個?”

“是學校高層定下來的。”事已至此,老鄧決定道出原委,“我們剛和學校簽下產學研合作協議的時候,的確是由黃院長全權負責……”

林青所料沒錯,作為負責人,老黃秉持多年的認真嚴謹,對每個申報上來的課題都要組織兩邊人員反複論證,達到條件才會批準開題。

“黃院長設定的標準比較高,許多報上來的課題都被斃了。”老鄧說。

眼看大半年過去,其他高校的課題如雨後春筍,而D校才上馬了一個項目,領導們急了,催著黃院長放棄他所謂的標準,並且在一年內拿出3個以上的項目,防止D校在彙報時再丟臉。可惜,黃院長堅決不肯讓步。

“當時,學校急,我們也急。”老鄧臉上泛起一些愧色,說:“因為按照合作協議,隻有項目上馬,成峰才能使用劃撥的經費,享受補貼和退稅。”

“黃院長的標準是研究的課題必須能應用到生產,對嗎?”葉悠然插話問。

老鄧咽了下嗓子,低低地嗯了一聲。

黃院長並非固執己見、一意孤行,而是反複強調:“國家撥下來的這些經費,不是為了讓咱們搞自己的課題、去**文,而是讓我們做一些能促進半導體、IC產業發展的研究,再把這些研究成果應用到生產上。”

“那為什麼不上馬成峰的課題?”葉悠然不解。

成峰之所以能被選為產學研合作企業,說明具備了相當的研發實力,並且應該都能符合黃院長的標準,也就是可以應用到生產裡,按理不會被斃。

老鄧咳嗽一聲,委婉地表示,“我們的課題在論文發表方麵優勢不夠大。”

成峰當然希望自有技術能應用到生產,做出產品能賺錢;但那些打著小九九的項目組老師呢?用好不容易爭取到的經費,去幫助企業打破歐美日技術壟斷,去提高企業的生產水平,費時費力連篇論文都發不了,圖什麼?

於是,儘管有黃院長一力支持,但成峰的項目同樣過不了論證。

眼看兩邊僵持不下,各項工作停滯不前,校領導倍覺壓力,最後一商量決定把“耽誤事”的黃院長撤下來,由副校長王霄主持工作。

王霄是搞經濟的,哪裡懂半導體和IC,但他為人圓滑,深諳明哲保身之理,一接任便重新組建項目評審組,黃院長、老鄧等人全是小組成員,並規定雙方項目均由小組審議,最後少數服從多數。

由於黃院長不再享有決定權,很快,在集體決策下,那些前期被否的課題紛紛啟動。

“其實,第二年我們就發現了問題。”老鄧長歎口氣,“大家的心思都在**文和出報告,許多課題就套了個名,實質上內容和半導體一點關係都沒有。”

國-家的初衷是美好的,讓老師們走出象牙塔,利用專業優勢幫助企業轉型升級,推動產業和行業發展;可惜一些老師滿腦子隻會盤算怎麼**文、怎麼給自己的課題和實驗室搞個響亮的名頭,怎麼才能搶到更多的科研經費,怎麼才能評職稱享受津貼……

至於成峰這邊,老鄧坦然承認,“雖然偏離了初衷,但我們也借著合作有錢做一些研究,最重要的是,能享受到許多優惠政策。”

“挺好,各取所需。”周奚淡聲說。

“我們知道這樣有愧國-家,但公司真的沒錢,這兩年如果不是靠合作項目撐著,拿了不少補貼,成峰早就倒閉了。”老鄧難過地說。

“老鄧,沒人怪你。”齊琪出聲寬慰。

作為成峰上兩輪的主要投資人,齊琪比誰都知道成峰多缺錢。前後融資兩輪,合計資金7000多萬,這個融資額,放在其他行業,足夠讓企業逍遙快活好一陣,但在成峰,還不夠他們運行那兩個重點項目。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