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2 / 2)

喬禦:看完了嗎?

微信群裡靜悄悄。

張開偉點開喬禦頭像,和喬禦私聊。

張開偉:喬啊,17篇論文,還都是英文原版,一周時間,大家是看不完的啊!

他們這,有些英語不好的,光是翻譯就要一天一夜。

喬禦陷入了沉默。

多年來,他一直保持著一天兩篇論文的學習速度。一開始有些累,需要不斷嗑精力藥水,但是自從知識儲備量到達一定程度後,他看論文的速度已經顯著提升。

除非是那種特彆深奧的數學難題,否則在專心學習的情況下,隻需要3個小時,喬禦就能理解完一篇60頁左右的論文。

智商是理解力、記憶力等能力的綜合體現。

喬禦對係統道:“把這批人智商也統計一下。”

片刻後,喬禦得到了答案。平均112,隻有王晨上了120,已經是普通人裡極其聰明的那一類人。

其實,在係統的鑒定裡,大部分人智商都在95-100。

喬禦:行。那再給一周時間吧,剩下一周我帶大家一起看。

-

喬禦自己看完了論文。

現在白天除了上課,剩下的時間裡,他都在自己的實驗室內,研究那台冷凍電鏡。

要說在國內,清大的生科院院長施文教授絕對是冷凍電鏡第一人。依靠冷凍電鏡,他曾三次在《Nature》上發表文章,在膜內蛋白酶與γ-分泌酶領域做出重大貢獻。

施教授曾在國內撰寫過論文綜述,回顧了華國冷凍電鏡從上個世紀以來的發展史,並呼籲更多的學者進入這一領域。

要討論的話,施教授絕對是首選。

而燕京大學和清光大學真的非常近。

所以喬禦轉著轉著,就不小心到了清光大學校區。

喬禦思考片刻,給還在清大上學的鄭清華打了個電話。

十幾分鐘後,鄭清華氣喘籲籲地來了:“喬啊,你怎麼來清大了?對了,我最近天天跑3000米,給你看看我的肌肉。”

說完,鄭清華舉起胳膊,秀出自己的肱二頭肌。

鄭清華從小就喜歡和喬禦比較,如今在學習上是趕不上了,隻好從其他方向找一點微弱的成就感。

喬禦解開扣子,擼起了袖子:“你是說這個嗎?”

鄭清華:“……”

媽的,怎麼好像比他的還大??

鄭清華不動聲色套上外套:“不是,大晚上的,你來我們學校乾什麼?總不可能是來看我的吧?”

喬禦道:“的確不是。”

雖然早就知道這個答案,但是在聽到的時候,鄭清華心裡依然被梗了一下。

“你們學校生科院辦公室在哪?你說我能見到施文教授嗎?”

鄭清華:“……臥槽,我數學院的,我怎麼知道!”

縱然如此,鄭清華依舊詢問了自己的學長,要到了地址。

清大校區挺大,兩個人騎著共享單車朝目的地趕去。

鄭清華問:“你找施教授乾嗎?”

施文教授在生物院內的大名可謂如雷貫耳,在十幾年前還教書的時候,被人稱為掛科狂魔,他平生最煩沽名釣譽之輩,也不喜歡半桶水響叮當的人。

喬禦:“有個研究項目,有些不確定,想得到施教授解答。”

晚上8點,早過了老師們的下課時間,但施文卻依然在辦公室沒走。

作為清大生科院院長,在科研之餘,總是要犧牲一些時間,來處理工作上的瑣事。

除了晚上有課的,生科院其他教授都走得差不多了。

施文正在審核院內教授提交的科研項目。作為全國拿國家科研經費最多的大學,學校對每年發表論文的篇數,都是有硬性規定的。

這也導致學校內大部分教授,一年四季總沒停過研究。往往一個項目完成,又展開新的課題。

就是這個情況下,辦公室大門被敲響了。

施文頭也不抬,道:“請進。”

木質的大門被推開又關上,發出一聲輕響。

“施教授好。”說話的人態度十分尊敬。

施文抬起頭,看了他一眼:“我認識你,喬禦。”

國內做生物研究的,最近想不認識喬禦都難,畢竟一張臉天天在相關公眾號上刷屏。

有些人覺得喬禦牛逼,但也有些人覺得,喬禦就是運氣好,背靠默克爾集團,換他他也行。

但是施文清楚,換這些人還真不行。

對科研的敏銳度,不是說有就有的。孫瑞搞心肌乾細胞搞了七八年,不也什麼都沒發現。

施院長嘿嘿一笑,放下了手裡的鋼筆:“是來辦轉校手續的嗎?”:,,,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