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1 / 2)

184

燕大,生科院實驗大樓。

大樓六樓的神秘實驗室,已經成了近日來燕大學子們熱議的對象。

明明都在同一棟樓,但是橫在5-6層樓梯上那上鎖的玻璃門,卻讓基因實驗室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麵紗。

透過那層玻璃,能看到一個金屬的掛牌,金底紅字,寫了“國家重點項目”六個字,下麵是華國科技委的公章。

旁邊張貼著實驗室負責人名單。

項目負責人:喬禦

實驗室主任:喬禦/譚子睿

但最讓這些研究生激動的,還是一份紅色的、定期更換光榮榜。

果不其然,周一來看的時候,光榮榜上的名字又換了。

“恭喜戚少鵬教授論文《miRNA調節前列腺癌的細胞外囊泡分泌》發表於2018.11期《SceAdvances》上。”

燕大大三某學生發自內心感歎道:“太強了吧,怎麼每周都有新論文!學校官網都要被刷屏了。”

學校有論文發表在國外大期刊上,通常都會放在官網上表揚。

“《科學新進展》是《科學》的子刊啊。如果能讓我在畢業前發一篇《科學新進展》,我願意單身到三十歲!”

“我就不一樣了,我不想**文,我隻想進喬禦的實驗室……”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要是能跟著在S上沾沾光,後半輩子就不用愁了。

也不怪這些學生一幅沒見過世麵的樣子,天天對著玻璃流哈喇子。

畢竟就算是top2大學,全國一年也能錄取7000人。

但SCI一區的論文,全國一年不知道能不能找出2000篇……細分到生物領域的話,這個數量就更少了。

就在一群學生們圍觀的時候,一位靚仔恰好路過。

基因實驗的底層科研狗李華咳嗽了兩聲:“麻煩讓讓,我刷卡。”

旁邊的人紛紛讓開路,李華掏出門禁卡,在感應器上那麼一刷,厚厚的玻璃門應聲而開。

他頂著一群人豔羨的目光,從樓梯步入六樓,轉個彎,不見蹤影。

背靠大樹好乘涼,哪怕李華隻是底層科研狗,也是普通學生高攀不起的存在了。

畢竟他還有另外一重身份,那就是喬禦教授的第一代親傳弟子!按年齡,還能被另一位弟子叫聲“大師兄”。

嗬,當初他從王臨海手底下被發配到了喬禦手底下,一起考研的塑料研友可是假惺惺地安慰了好久。

李華還記得對方深夜發來的微信:“雖然喬教授剛從海外回來,沒什麼資源,但是喬教授這麼年輕,在他手底下工作,一定能學到東西的!”

表麵上看是安慰,仔細一品,字裡行間都是幸災樂禍。

畢竟在人們通常的認識中,教授要到35歲以後,才開始從彆人的打工仔變成老板。

新上任的教授,主要任務還是給本科生改試卷。

對方考的是國外高校的研,聽說已經被常青藤名校錄取,也怪不得如此嘲諷。

李華不知想起什麼,本來都打算換衣服進實驗室了,轉身走到光榮榜前,拍了一張照。

他打開了研友的微信,上一條消息,還停留在一個月前。

李華給他發了一張照片,他們實驗室有篇論文發表在了《NatureGeics》上,而李華作為三作,在期刊的角落占據了一席之地。

那之後,朋友就再也沒回過他。

李華把剛拍的照片發給了研友,在聊天框裡輸入:哎,好煩,又發了一篇SCI一區論文。有幾家報社都在聯係我們主任,想采訪基因實驗室了,真是有完沒完。

研友:……

李華繼續道:對了,你在國外生活咋樣?

可惜,這條消息沒能送達。對話框的旁邊出現了一個紅色的感歎號。

“現在的年輕人,心態真是脆弱呢。”

李華關上手機,昂首挺胸地走了,臉上充滿了狐假虎威的驕傲。

*

喬禦視察了今天的工作,對著銀行卡上的餘額開始沉思。

“好像,這個月過去,又要開始缺錢了……”

此時,距離實驗開展已經過了三個月。

天氣逐漸轉涼,行走在學校內的同學們已經穿上了兩件毛衣。

充裕的資金,加上一流的頭腦。

基因實驗室的進度一路高歌猛進,可謂成績斐然。

因為在相關領域發的論文太多,《細胞·遺傳》的編輯部甚至發來了邀請,希望喬禦就基因定點治療撰寫一篇綜述。

論文綜述一向是大佬的專屬,具有一定的行業指導意義。有人總說綜述是水貨論文,但實際上,肚子裡沒點東西,想水都水不出來,也沒那個資格去當水貨。

國外期刊邀請華國學者撰寫綜述,並非開天辟地頭一回,但是依然引起一陣騷動。

在基因治療領域,華國的基礎是很薄弱的,國內各大藥企現在都還在揀國外藥企的剩飯吃,有時候揀剩飯都趕不上沒餿的。

可想而知,在突然得知這個消息後,國內各大高校是多麼的愕然。

再打開燕大生科院官網一看,點進基因實驗室的成果欄一瞧,好家夥,知道的是才成立三個月,不知道的還以為研究了三年呢!一排排論文整齊劃一,從S到SCI期刊一二三區的論文都上了個遍。

如果按照華國標準,那就是誰發的論文多,誰的拳頭就大。

因此,無數論文加身的喬禦,哪怕年紀輕輕,也有了一拳一個老師傅的能力。

喬禦把幾個小組的負責人叫過來,表示要開個會。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