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姑蘇林氏(2 / 2)

鐘妃今天又在禍國 者家 5182 字 10個月前

傅皇後抿了抿唇,一板一眼地回道:“襄陽長公主此次是帶了女兒和侄子來洛陽過年的,她也有幾年不回洛陽了,孩子們對這個姑母都生分了,臣妾就想著,把孩子們都叫過來,熱鬨熱鬨......隻請哪幾家都不大好,臣妾想,四品以上官員,家中有孩子者,長信宮皆下了帖子過去,如此,也不算厚此薄彼。”

這下成帝聽明白了,匆匆喝了口熱茶,皺了皺眉,有些驚訝,又有些了然地問道:“皇後想給老二挑媳婦?心中可有中意的人選了?......旁的不論,貴妃那邊,皇後打過招呼了麼?”

二皇子允晟,翻過年論虛歲,都十一了,自然,成帝是覺得還早的,但鎮國公猝然離世,傅皇後心裡不安定,想早些為二皇子允晟選妻室,成帝也是......雖然能夠理解,但還是覺得太早了!

所以成帝才問傅皇後,有沒有與未央宮裡的婉貴妃打過招呼。

以長幼論,大皇子允康的婚事還沒有著落呢!傅皇後就是再著急,也得等著婉貴妃先把大皇子允康的婚事給張羅好了,才能惦記著給二皇子允晟娶妻。

“隻是先相看相看,”傅皇後卻是滿臉的不以為意,“又不是真要定下來了......就是真的定下來,要走三書六禮,也不是這一年半載就能開始走的......就是先看看罷了,不值當鬨得昭告天下了去,還要驚擾了未央宮那邊。”

成帝皺眉,低頭喝茶,心中暗道:就你這麼著請了那麼多孩子入宮,還不至於“鬨得昭告天下”?......不過成帝皺著眉頭喝完茶,終究也沒有多說什麼,隻點了點頭,淡淡道:“既然皇後心中已經有了決議,那就照著你的想法來吧。”

“臣妾替晟兒,多謝陛下。”傅皇後起來,衝著成帝福身行了一禮,也不再多說什麼,就這麼福身告退了。

成帝眉頭緊鎖,坐在那裡想了許久,召來了關紅,問他:“襄陽......朕記得,她嫁到林家,是生了個女兒的是吧?”

襄陽長公主久不回洛陽,成帝都有些記不大清楚了。

“是的呢陛下,”對於這些皇族宗室裡的婚姻往來、兒女親家,關紅卻是一筆一筆,背得清清楚楚的,不然也無法在這關係盤宗複雜的深宮裡立得住腳,最後還能做到謹身殿裡的第一大太監,“......襄陽長公主為林煦林大人生了康樂縣主,四年前,康樂縣主滿三歲的時候,襄陽長公主帶著縣主回過洛陽一次,為了請求陛下給縣主加封......陛下當年,是同時為三位長公主家的縣主加封的,您不記得了麼?”

這麼一說,成帝倒是有些反應過來了,不過......

“皇後不會是為老二看上康樂那小丫頭了吧?”成帝捏了捏眉心,煩躁道,“......朕怎麼好像約莫有個印象,襄陽家的那個康樂,當年來洛陽時,瘦的跟顆豆芽菜一般,那弱不禁風的,明明跟平昭家的那個清瑤同歲,看上去卻小的不隻一歲半歲......那丫頭的身子骨,現在被襄陽養壯實了?”

關紅低著頭,卻是不好回答了。

“也罷,”成帝皺著眉頭想了一會兒,也就不想了,“左右那要真是個病秧子,皇後是第一個瞧不上的......若是身體還好,皇後又喜歡,那就......”

隨了傅皇後的意思吧。

——襄陽長公主與巡鹽禦史林煦唯一的女兒,姑蘇林家,南陽木家......娶了康樂,就等於同時拿了整個姑蘇林氏和南陽木氏,木家久居豫州,與豫州府和洛陽城裡世家豪族世代通婚,紮根極深,關鍵時刻,還不知道能起到多麼大的作用呢!不過與姑蘇林氏比起來,木家的作用,反而很雞肋了。

姑蘇林氏,祖上曾襲過列侯,是比大莊立朝的年份還久遠的詩書禮儀之家——自然,而今來論,傳承久遠並算不得什麼特彆的優異之處,洛陽城裡多的是“年代久遠”的破落門第......姑蘇林氏真正讓天下不少士子暗自窺探、也讓傅皇後心動,怕是林煦的祖父,上一任內閣首輔,林玉杭。

林玉杭是孝宗皇帝朝間,站在孝宗皇帝與吏部尚書謝闊之間兩頭示好、左右逢源的“點頭”首輔——孝宗皇帝年間,有那憤世嫉俗的士子譏諷林玉杭這內閣首輔做的窩囊,孝帝提個什麼事,他點頭稱是,一轉頭,謝尚書給否了,他又點頭道好......如此卑躬屈膝,讒言媚上,沒有半點的文人風骨,故而給林玉杭起了這麼一個“諢號”。

不過,就是那些懷才不遇的文人騷客們酸話說了幾籮筐,也不耽誤人家林閣老就這麼過著自己逍遙自在的舒服日子,而且以成帝自己與林玉杭為數不多的接觸來看,林閣老此人,遠不是外人譏諷的那般“無能”之輩,相反,這位前任內閣首輔,是個主意非常多,也非常有意思的人......隻是這位林閣老雖然主意多,但並不是個特彆堅持自己主意的人,或者換句話說,他是一個特彆識時務、會看人眼色的人——一旦意識到自己的主意在當下不可能成行,便立刻就毫不惋惜地果斷棄了,也就是林玉杭這麼一個隨緣豁達的圓融性子,才能在孝宗皇帝和謝闊這對都於自己格外自信堅持的君臣之間左右逢源,做了那緩和之劑。

後來成帝登基,謝闊隱退,林玉杭與謝闊之間有著英雄惺英雄的相惜之意,與謝家的關係也非同尋常,但與當時謝家的主事人謝域卻相處不來,謝域幾次主張,都被林玉杭給否了,後來謝域乾脆便對這老東西的話全置之不理了,林玉杭一笑置之,一個月後便上書請辭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