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鷙》的劇本是導演自己構思,再找常合作的編劇寫的。再加戲,自然還是得找編劇,編劇聽完導演的難處,和導演兩個人商量了半天,後來到底給衛新蕾加了幾段戲。
既然要加戲,其他人當然也要通知到,所有的工作人員,還有兩個男主演。特彆是兩個男主演。
麥秋殺青時,正好是她去世的戲份,拍完戲導演給了紅包,劇組的人都跟她好好道彆。唐鴻信跟麥秋悄悄說她算是脫離苦海了,可憐他們還要在苦海裡待著。這幾天就連另一位影帝也對衛新蕾厭煩了,導演加的戲都是和衛新蕾一起的對手戲,基本上都是沒營養的東西,多她倆五少她一十,有她跟沒她沒什麼不同。
這還看不出來是加戲,當他們這麼多年吃乾飯的嗎?
有趣的是,後來影片剪輯完做宣傳時,主要宣傳點在兩位影帝和麥秋身上,衛新蕾的名字基本上沒怎麼提。
投資方雖然站在衛新蕾那邊,但他們也不全是人傻錢多,現在市場早就不流行流量扛票房了。尤其是衛新蕾這樣的早期流量,當年最容易賺錢的時候還能吹一吹多少億女主角,後來撲了兩部電影就沒人再提這事了。
現在這部戲他們允許加戲也是在導演可控範圍內,再說有的是觀眾看到流量名字就不想去看,宣傳這方麵當然也要順應潮流。衛新蕾工作室就算想宣傳一下,投資方都要硬是把她壓回去。
等到影片上映,觀眾就更是看出來了,衛新蕾戲份實在有點太多餘了。事實上導演就是故意的,專門加那些一看就是水的戲。關鍵劇情裡衛新蕾壓根沒有幾句台詞,她就是負責當花瓶的,必須得給他當個重要時刻話少的花瓶!
說白了,凡是有點藝術成就的導演,沒有幾個不是暴君的,就算外表謙和,內裡也還是拍的是自己的電影。
麥秋也是在首映式上配合宣傳的時候,從頭到尾看了一遍電影,才看明白導演的套路的。按她自己做娛記的眼光來看,衛新蕾是真煩人,不是她本人,而是演的角色很煩人,明明該是個令人充滿好感楚楚可憐的角色。
而麥秋自己的角色戲份確實挺少的,比她以
為的還要再少一點,但是效果拔群。
麥秋跟唐鴻信的感情戲,有點像大小姐與壞小子,帶了幾分童話的色彩,特彆的美好。
所以她的角色死的時候,場麵也更煽情,唐鴻信沒有撕心裂肺,而是無聲地抱著她嘶吼,配著音樂,看得非常令人惋惜。麥秋甚至聽到身後某個角度有小姑娘嗚嗚地哭了,還哭得特彆真情實感,真是令人無奈又好笑。
第一次看到自己“死”了,感覺有點怪怪的,但是好像又不是討厭的感覺。
麥秋盯著屏幕默默地感慨,電影真是一種神奇的魔法。
難怪有的人願意為了它奉獻一生。
電影上映一周後,口碑基本上就定下來了,上官芷拿著手機樂個不停:“他們都說衛新蕾以一己之力讓《雄鷙》降了一等,本來是七分到八分的電影,現在硬是在六分七分中間徘徊。你說,唐鴻信他們是不是得討厭死她了?”
麥秋也是看宣發就看出來了,投資方對衛新蕾到底什麼水平還是很有數的。之前電影上映前對衛新蕾閉口不提,半個字都沒說過,現在公映了,網上就成了一水兒的衛新蕾豔壓麥秋的通稿。
但最後劇組跑宣傳卻壓根沒有衛新蕾的事情,也是挺搞笑的。
她還是第一次見到這種操作,長見識了。
說到這一點,上官芷也有那麼一丟丟的不滿:“路演全是你跑的,現在本來就是春節檔,就去了一個晚會,太虧了。”那兩個影帝光是演戲,對他們當然沒事情耽誤,跑路演也很積極。麥秋好歹還是個歌手,這麼多賺人氣的機會,最後隻挑了個比較大的電視台,還是看在聞相的麵子上去的。
想起來就有點心痛,都是錢啊!!!
“就當宣傳一下自己了。”麥秋心平氣和,人家影帝都能各個城市跑路演,她有什麼好叫苦叫累的?難道跟導演和製片說,不行,我得缺席去參加彆的晚會順便彩排一下?那不就等於把剛建立的好印象全毀個稀碎了?要是那樣的話她在他們眼裡估計就該跟衛新蕾雖然相差一些也差的不遠了,拍戲的時候有你,宣傳的時候沒你,沒這道理。
春節檔的活動通告已經比起平時要少很多了,起碼很多的綜藝都是停播的,
他們參加的多數都是路演。
倒是衛新蕾,沒少見她出現在各個大台的晚會上,其中還有一個是壓軸表演。記者在路演時提起她,導演都笑笑然後轉移話題,不然就是開玩笑之後劃過去,再不然就是說一些連他自己都不信的瞎話。
所以說啊,粉絲有時不要太咬文嚼字把誰的話都當真,很可能隻是說客套話而已。
麥秋的粉絲倒是狂歡了好一陣子,麥秋拍戲時不怎麼更新微博,宣傳的時候倒是更得很勤快,搞得粉絲們在她的微博底下都寫段子了。上聯:重金求女,下聯:節奏更新,橫批:求營業!看得麥秋哭笑不得,都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成了這幫小女孩的“女兒”了,有時候去外麵遇到粉絲,聽到她們喊“看看媽媽吧”更是挺無奈的。
“對了,你男朋友介紹的造型師真不錯,記得幫我誇誇他。”上官芷想起來什麼似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