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第 92 章(1 / 2)

大理寺查案, 向來效率極高,尤其這一任的大理寺卿孫大人素來嚴明公正,極為討厭這種魚肉百姓的事情。

再加上梁溪縣此案雖大,卻牽連的並不廣,朝中大臣與此案有關的, 並不多。時間過去不久,孫大人就上報了第一結果。

皇帝對於此還是有所安慰的。可還沒等皇帝高興幾日, 這大理寺卿孫大人又上了道折子, 直說這聖上的親生子嗣康王殿下被牽扯了進去。皇帝看了奏折後自然是大怒,將惶恐在家等候皇帝傳問的康王立刻叫進了宮中與孫大人對質。

細問之下, 皇帝才知此事康王確實有些冤枉。原因乃是他那個惹事的庶長子五皇孫的母家, 即是當初被安國公秦熾挑撥當麵質問皇帝的那位皇孫。

這五皇孫的生母——康王側妃張氏出身便是梁溪縣的一個皇商之家。這梁溪縣雖是個偏僻小縣城, 可周遭的環境極好,可產出一些特殊的布料,張家有一手獨特的技術,便以此發了家, 這張家在梁溪縣一帶是數一數二的富豪。當初康王抬舉張氏,有一半也是看在了張家獻上的錢財的份上。而有了康王做靠山, 張家也順勢要了個皇商的名號, 這也是此次梁溪縣安案件中涉及的商家身份最高的一個。

那張家因張側妃生育了五皇孫, 素日裡以自己乃是康王半個嶽家自傲, 仗著康王的聲勢在梁溪縣獨大, 不少商家和官員為了拉攏張家和康王, 進獻了不少錢財, 張家一時財迷心竅,也就收了下來。

其實在此次案件中張家連個從犯都算不上,也並未真正參與其中,隻是收取了許多官商不乾淨的錢財,可那些商家為了保住條命,紛紛都說自己有張家和康王庇護,一下子就把張家和康王給牽扯了進來,這事就難以說清楚了。另一方麵,這康王這些年也不是沒用過張家獻上的銀子,不管有沒有插手此事,這銀子可確實是來源不乾淨的。

為此,皇帝一下子將康王的親王的爵位降成了郡王,罰俸三年,將以往收的銀子全部充入國庫。康王本就不受重用,為人平庸,在朝堂上沒什麼機會去建功立業,好在是皇帝的親生子嗣,天生就有一個親王爵位,康王把這個爵位看得極重。而康王妃膝下還有個嫡出世子,等著襲爵。此番聽說被張家無端連累,而降了爵位,夫妻二人恨不得將這張氏一家直接殺了泄恨。這五皇孫因是皇孫,又對張家之事並不太知情,而並無過大的處罰,隻是從此失了康王的歡心,在康王妃手底下日子艱難了許多。可這張側妃不過多長時間,就傳出了病亡的消息。

五皇孫雖犯了事,可他對雲羅縣主郭宜冉的心思還有有些堂兄弟知道的,以往五皇孫送東西給郭宜冉,也未見郭宜冉拒絕,幾人尋思想必郭宜冉對五皇孫是有些情分的,因此趁著郭宜冉前來上書房不遠處的望書樓看書時,幾人便過去告知了郭宜冉此事。

誰知這郭宜冉並無半點對五皇孫的關心神情,當即麵色煞白,連一句“五皇孫”都沒有提及,匆匆就提著裙子離開了。

幾位皇孫看著不禁心涼,替五皇孫抱不平。雖五皇孫被此事牽連了,可到底往日對這雲羅縣主那般好,她總該關心一二的,可如今這郭宜冉的表現,分明就是怕被五皇孫連累,這也是人之常情,可難免讓人心冷。幾人麵麵相覷,原本還有些人看著郭宜冉容貌才情不錯,性情柔婉可人,起了些與五皇孫爭奪的心思。這般一看,這郭宜冉看著柔弱,卻是再心冷自私不過的人,真若是納回了家中,哪日自己若遭了事情,她能不能相守還是兩說,弄不好為了大義滅親、戴罪立功免收牽連還要再插上一刀,這等的女子,就是個美人蛇,便各自都息了心思,還告誡了其他的皇孫。

這廂郭宜冉自望書樓後,就一直心神不寧。她對五皇孫其實倒是有些好感,可她看不上這麼一個日後沒有多大前途的無為皇室子弟。可五皇孫出手富貴,總是托人給她送些梁溪縣特有的衣服首飾,郭宜冉一介孤女,身邊雖有皇帝的賞賜,一切衣飾皆是按著份例的,並無奇珍之處。更比不上薛令蓁、秦煙和羅六娘幾人各自有各自的補貼。她容色好,也需要好的衣飾才能更襯出美貌來,才能更吸引人,也就沒有拒絕。

可現下五皇孫的母家張家被牽扯進了梁溪縣官商勾結、謀害太孫一案,張家已經被判了抄家流放,其餘關係重大的更是被判了死刑,可見皇帝對於此事的雷霆重怒。郭宜冉便是再喜歡那些衣裳首飾,也顧不得了。若是此事暴露,她雖與此事不相乾,可誰知道這些華美的衣裳首飾來曆乾不乾淨,一旦牽扯進去,現在對她心存憐惜的皇帝、吳貴妃等人都會對她心生厭惡,她如何在宮中立足?

老嬤嬤弄不清楚這好好的衣服首飾為何要燒掉,隻不過看著郭宜冉嚴厲的神情,還是急忙將五皇孫送來的東西找了出來,零零散散一大堆,說是都找了出來,其實難免總有疏漏。老嬤嬤急忙要去找人去將東西燒了,卻被郭宜冉攔住了。

郭宜冉哭道:“此事絕不可以讓外人看見,嬤嬤還是你我親自動手將這些東西處理了,否則的話,皇上和貴妃娘娘會厭棄我的。”

老嬤嬤心裡一個咯噔,不知道這郭宜冉究竟出了什麼事情。可也知道二人在宮中如今靠的都是皇帝和貴妃娘娘,自然不能招了他們的厭棄,連忙幫著郭宜冉將東西燒了,足足忙活到了大半夜,才將能燒的都燒成了灰,埋在了後花園的土裡,至於那些燒不壞的首飾之類的,便被郭宜冉拿去托人將首飾融了,重新改了花樣兒,才敢拿回來。

待又過了幾日,這宮中都沒什麼風聲傳出,郭宜冉主仆二人才逐漸放下了心。

到了月末,在宮中教授公主郡主讀書的沈夫人突然向太子妃娘娘請辭,道是長樂郡主年歲已大,自己已經沒什麼可以教授的了,再者也思念家中親人,想要請辭離宮。吳太子妃自然允了下去,命人賜了些賞賜,便讓人送沈夫人出了宮。

對於此,旁人都道沈夫人著實是個腦子不聰明的。以往像她這般入宮教學的夫人無不是直到了公主郡主都出嫁了,才會請辭。隻要她在宮中一日,來日泰安郡主成了太孫妃、長樂郡主出嫁,總要說一聲是她教導的,賞賜便又會厚上一層,日後的人脈也廣了一些。上一輩的榮惠公主她們的先生因教導出色,出宮時,幾個公主還求皇帝封了個誥命給那位夫人,風風光光地出宮榮養對比之下,這位沈夫人出宮隻帶了些賞賜,實在有些差彆大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