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五章 崩塌(節日快樂)(2 / 2)

諸天福運 我叫排雲掌 6030 字 10個月前

大慫君臣怎麼也沒想到,燕雲大都督府竟然突然發難,然後局麵崩壞的速度之快,簡直叫他們瞠目結舌難以置信。

京東東西兩路在半月時間內完全陷落,甚至沒有掀起絲毫浪花。

河北也是一樣,隻是多花費了燕雲大軍半個月的接收時間。

可以說,大宋北方疆域,隻在短短一個月時間裡便少了大半,速度快得叫人瞠目結舌。

隻剩下一個河東,可大宋君臣基本已經將河東放棄。

誰叫此時河東唯一能打的軍隊,就是梁山大軍。

能指望被童貫拋棄的梁山大軍,和大宋朝廷一條心麼?

道君皇帝除了痛罵亂臣賊子,以及一幫子廢物點心之外,什麼都做不了,隻能眼睜睜看著大宋江山版圖迅速減少。

要說他心中多憤怒不見得,更多的則是惶恐不安。

燕雲大軍都還沒殺奔河,南地界,道君皇帝已是一日三驚,心中想著的都是遷都跑路。

至於依仗汴梁高大城池和燕雲大軍決一死戰,沒可能的。

道君皇帝沒這樣破釜沉舟的勇氣,也不想孤注一擲拚命。

再說了,東京禁軍號稱八十萬,真正的人馬怕是隻有二十萬出頭,而且全都被將門弄廢了。

這些,道君皇帝心中還是十分清楚的,根本就不能指望。

之前兩征遼國,戰死失蹤的汴梁禁軍超過十萬,眼下的汴梁禁軍嘖嘖……

正因為看出了道君皇帝的心思,所以蔡京和童貫等朝堂大佬,對於應對燕雲大軍的兵鋒並不積極。

道君皇帝自己都不在乎自家江山,他們這些臣子又急個什麼勁?

一個不好,甚至可能會被道君皇帝留下抵抗燕雲大軍,那才是真的悲催

當然,若是燕雲大軍表現出了足夠的凶殘,對投降的大宋官員雞犬不留的話,指不定童貫等人還要拚一把。

可實際上,燕雲大都督府對於投降的大宋官員,不說有多優待吧,起碼也沒有刻意羞辱。

民憤極大的,在公審大會上宣布罪名直接砍頭,儘管如此依舊叫大宋的士大夫們不滿,卻還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

這天下都快要改姓了,再想像大宋這般優待士大夫,怕是在想屁吃。

至於沒多少劣跡的投降官員,暫時羈押是少不了的,有些情節嚴重的還得抄家,可燕雲大軍的手段真心算不得酷烈。

蔡京和童貫等人自問作惡還算屬於不用殺頭的範疇,實在不行跟著道君皇帝到南海外的大島廝混,起碼一個富貴生活是少不了的,所以也就沒多少抵抗心思。

這也是大宋疆域急速消失,可朝堂上卻遲遲不能統一意見的主要緣故。

道君皇帝無心堅守汴梁,一乾朝堂重臣自然也沒什麼心思堅持,他們此時最重要的,還是得收拾家當準備好跑路。

至於某些頭鐵的朝臣,此時也顧不得理會了。

話說大宋養士百五十年,效果還是很不錯的。

儘管此時的朝堂一片烏煙瘴氣,可依舊有不少大臣忠心耿耿,想要憑借汴梁城和燕雲大軍拚命。

大宋這邊也不是沒有絲毫勝算,若是不顧一切發出勤王令的話,還是會有忠於大宋的官員和將領帶人過來支援的。

當然,就算最堅決的強硬派,對於勤王人馬究竟能有多少,能不能及時趕來也沒多少把握。

燕雲大都督府通過符籙廣播和符籙收音機,發動的輿論攻勢實在太過厲害。

尤其將大慫君臣的某些舉措,還有各種汙糟行徑公之於眾,對他們的形象打擊太過嚴重。

可能,也許,或者某些忠義之士,心中已經對大宋君臣徹底死心,除非道君皇帝願意主動讓位於太子,才有那麼點挽回聲勢的可能。

隻是用屁股想也知曉,以道君皇帝的尿性,不到萬不得已的地步,他都不會輕易退位讓賢,那朝廷對忠義之士的影響力到底有多大,真心沒人能給出答應。

此時的汴梁城謠言四起,攪得人心紛亂好不驚慌。

當然,要說害怕也不至於,燕雲大都督府接管的地盤那麼多,怎麼應對百姓的事情又不是沒傳揚出來,隻要不主動作死就不會有生命安全……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