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南四郡不僅文教興盛,武風也是相當熾烈。
不知為何,這裡到處都有擂台,經常可以看到身懷武藝的存在,在擂台之上交流切磋。
據說,這些擂台都是在劉琦的吩咐下建立。
剛開始的目的,就是為了讓治下百姓解決私人恩怨。
特彆是荊南四郡這裡漢夷雜居,因為生活習慣和語言的緣故,經常爆發矛盾衝突。
幾乎每年,荊南四郡便會因為各種矛盾私鬥,傷亡的人數都相當驚人。
劉琦的江夏軍拿下荊南後,並沒有阻止這樣的傳統,而是將私鬥變成所有人都認可的擂台比試。
隻要事先簽訂生死狀,沒誰會主動理會擂台上的生和死。
私鬥卻是被嚴格禁止,一旦察覺懲罰力度相當之大。
時間一長,擂台比鬥的數量一點都沒減少,可是生死鬥的次數,卻是一年比一年少。
龐統到了荊南四郡後,也見識過不少的擂台比試。
不得不說,凡是有膽氣上擂比試的武者,一個個的實力相當不俗,起碼都是練氣有成的好手。
看的出來,此時的擂台比鬥,已經成了眾多武者交流切磋的主要方式。
龐統看了不少,心頭也是相當驚詫,就是不清楚荊南四郡哪來這麼多的好手?
後來,他才知曉學堂中有正經的武藝傳授,而且江夏軍中的武藝,伴隨鄉兵的籌建,已經徹底在荊南地界擴散。
以他的眼光,哪能看不出,這些有勇氣上擂台,有一定實力的武者,若是放在軍中,全都達到了底層軍官的標準。
擂台上的夷人武者也不在少數,而且看他們和漢人武者的關係,顯然已經逐漸融入了荊南的武道圈子裡。
龐統心中清楚,若是有需要的話,荊南四郡官府能夠將這些夷人武者,變成手中的尖刀利器。
除了文教和武風之外,荊南的許多東西,看在龐統眼中都另有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