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到了兩宋時期,重文輕武之風盛行,武者的出路漫漫變的狹窄。
當然,那時候武者還是有一些出路的。
比如梁山伯的殺人放火受招安,又比如加入西軍成為將門係統的一員,還是有出頭之日的。
武者真正沒落,也是在大明土木堡之變後,文官集團徹底壓製了武勳集團之後。
文貴武賤,那可真不是開玩笑的。
內閣做大之後,幾乎是不拿武官當人看,幾乎將大明武官體係踩在泥地裡。
在這等社會環境下,武道徹底沒落……
就算修煉武功的人,和兩宋期間沒有多少區彆,但質量上的差距就相當驚人了。
漢唐時期的武者,那真是文武全才,對於武道的理解,真不是說著玩的。
兩宋時期的頂尖武者也不差,不管是桃花島黃藥師,還是其餘絕頂高手整體素質都不差。
可到了笑傲時代,情況就完全不同了。
嶽不群魂了一個君子劍,就為此沾沾自喜,還自詡讀書人。
可實際上,他連秀才都不一定考得上。
其餘江湖絕頂高手,也都有這方麵的問題。
自身的文化素質太低,就算能夠依靠經驗,總結創出新的武功,想要付諸於文字也是千難萬難。
可以說,到了這個時代,已經很少有什麼武功方麵的創新了,這不就是武道徹底沒落的表現麼。
也就是陳英穿越過來,在關中和西北之地,主導了武道的重新複興。
不管是邊軍係統,還是商業護衛係統,又或者比鏢局還有賞金獵人之類的職業,需要大量的武者。
後來,隨著陳英進入內閣,組建了六扇門係統,又需要大量的武者加盟。
幾番疊加,使得武者的出路徹底打開。
不少跟隨陳家的開拓隊伍,在西北邊陲以及西域之地,發了家的武者,就在西域置辦產業或者回到家鄉成為地主鄉紳,成功實現了階層跳躍。
邊軍和六扇門係統,也有不少表現出色的武者,成為了有品級的官員。
就算其他什麼都不會,隻要有一身不錯武藝,起碼混個商隊護衛一職,獲取豐厚回報也可以。
總之,伴隨武者的出路迅速增加,武道自然而然跟著興盛。
就算沒有陳英的推動,武者集團為了維護自身利益,也會花費大量時間精力還有錢財,專研武道同時提升武道的天花板。
這是利益驅使,不會受人的意誌乾擾。
而有了陳英的推動,武者中的佼佼者迅速出頭,左冷禪和嶽不群等武者迅速成為百脈具通武道高手就是明證。
很顯然,少林也看到了這一點,這才有了拿出七十二絕技,兌換大量貢獻積分的舉措。
不然的話,等嶽不群和左冷禪全都達到了武道金丹層次,而少林最高武力還是先天層次,以後可能連正常對話的資格都沒有了。
這樣的狀況,顯然不是少林樂意見到的。
陳英沒想到,少林竟然如此舍得下本錢,他從少林七十二絕技最頂級的幾門中,看到了武道金丹甚至化嬰之境的影子,這讓他很有些開心。
他巴不得武當也學一學,將核心秘藏的真本事全部拿出來,讓他好好見識真武帝君的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