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瑒暗中吐槽:“可不是麼?主家嫡支是如此,那庶出的旁支就更不用說多了,彆的沒學會,目中無人,夜郎自大倒是一代代傳得挺好,原著中因為王夫人、王熙鳳生出多少事來?”
但如今身為王家公子,王瑒當然不能這樣說,他便勸道:“現在醒悟也不算晚,兩位姑姑是不能怎樣了,也隻能時時提點,倒是從我這一代起,也讓家中姑娘們學些知識道理。”
王子騰便道:“也好,但其實我王家還沒有適齡的姑娘們,不是小的還未出繈褓,就是已經出嫁了。”
王瑒笑道:“父親有這個想法就好,等幾年,我來做,到時候父親不要阻攔。”
王子騰說道:“好,到時你來做,也在族中立立威——我老了,再過十來年,族長遲早是要你來接過去的。”
王瑒有了這個承諾心裡安心不少——能讀書,就不怕不能在學堂裡給她們傳揚正確的價值觀,能省不少禍端——當下對於族長之說也隻是笑著應是。
王子騰見已過來了不少時候,差不多也該去見一見牛夫人,便說道:“瑒兒,你太太那邊應是也忙完了,過去吃飯罷。但可不要把我們父子今日這事告訴你太太。她看著雷厲風行的,實際上愛多思又操心的,好容易因為我升官高興一回,我們把實情說了,她又該擔心的睡不了了。”
王瑒笑道:“父親體貼。對了,我們說了這半日還沒有說到,九省都檢點是個虛職,雖要出京,也並沒有固定的去處。父親到底是要到哪裡上任?可是西邊韃靼那裡?”
王子騰一邊披著大衣裳,一邊說道:“沒那麼慘烈,聖上對我舊情仍在,這次是往江南行省去,就到揚州。”
王瑒驚異道:“哪裡?揚州!”
王子騰笑道:“怎麼?覺得聖上這就要對我趕儘殺絕不成?就是去揚州,嗐,說到揚州,你還不知道吧?咱家還有個親戚就在那裡任巡鹽禦史,你道是誰?”
王子騰本來沒想王瑒會知道,正準備自己說下去,不料王瑒搶先脫口而出:
“林如海!”
作者有話要說: 跟小可愛們彙報一下~我這兩周上了晉江的編輯推薦,因為是第一次發文嘛,也想看自己數據好一點,過年開心一下,所以希望沒有收藏的小可愛們能點進文章詳情,點一下收藏,收藏一下這篇,讓它從app的臨時書架裡麵搬到收藏夾裡好不好?謝謝你們啦~
立個fg,如果從明天起,三天內,收藏能到七百,我當天三更!每章不少於3000,哪怕是過年都絕不食言!還會在當天最後一章評論裡發50個小紅包,到650,雙更,發30個小紅包,愛你們,mua~
今天的注釋有點多,不喜歡的可以略過去
1、京營節度使、九省都檢點,都是曹雪芹大大在紅樓夢裡麵編的職位,當時清朝實際上並沒有這個職位,但是以前還是有類似的職位的,唐宋時期節度使都是二品官,主管各地軍事要務,所以我也設定京營節度使是二品官,
九省都檢點(九省檢點)在原著中是王子騰作為九省統製,奉旨巡邊之後升的,但是為了能讓男主早日見到林妹妹,我直接就讓他升任九省都檢點了,至於為什麼會到揚州,留個懸念,當然會有一個合理並且讓王瑒和黛玉能多加接觸的理由
2、滇楊、梧桐還有之後會出現的木棉、雪柳;冬青、杜仲、衛矛、棣棠,前四個是王瑒的常隨,名字都是高大喬木名兒,年紀大,算是心腹;後四個是小廝,名字都是灌木名兒,年紀小,做些雜事
3、滇楊的話“連咱們家太爺當初也占不到這附近的地”開國初期,王家祖宗的爵位是都太尉統製縣伯,縣伯就是封號前麵會加一個縣的名字,比如,原著中有一個壽山伯,就是壽山縣縣伯,前麵那個壽山是地名,據《隋書》記載,公、侯都會有郡、縣作為封號,但伯就隻能用縣做封號了
一個縣伯隻能傳一代,因為傳到子、男,這兩個等級就不能再把爵位往下傳了,所以王子騰的祖父還能有封號爵位,到他的父親就沒有爵位了,所以我才在一開始寫皇帝封爵,並且封到縣子,這樣第一,聖旨中王子騰的父親沒立大功,隻是因為王子騰而封的爵位,不能越過他的父親也就是王子騰的祖父去,第二,縣子是不會把爵位往下傳的,這樣其實皇帝也沒有嘉獎太過,王子騰還是沒有爵位
4、關於榮國府三天放了一萬兩銀子,這個我沒有瞎編,是真的算過的
我查了宋史中關於人口的描述,宋史卷八十五 誌三十八中提過,“開封府,崇寧,戶二十六萬一千一百一十七,口四十四萬二千九百四十”這是說,北宋崇寧(宋徽宗)時期,都城汴京,也就是開封府,有26萬餘戶,其中男子有約四十四萬三千人,女子沒有算,但是男女比例近乎1:1,也就是說,這時候有大約八十八萬多人,
但是這些是固定也就是我們說的有戶口的當地人口,那流動人口呢?想想北上廣,當地人和外地人的比例是多少?以2016年,北京為例,外來人口808萬,常住戶籍人口1365萬,比例大約1:1.68,當然北宋時期可能沒有那麼多流動人口,但按1:1.2來算,估計相差不大,17.6萬,算15萬,那就有一百零三萬人,但是!這裡麵還有乞丐以及未收錄人口,畢竟北宋時期按人頭收稅,又有“藏富於民”的說法,所以實際人數比戶籍上的要多出許多,就像現在人口普查都不能完全統計到一樣,預估北宋時期,都城不少於110萬人,這還不算周邊縣城,都城周圍的縣城,每天進來討生活的人也不少。
但是,我設定的大安,更多經曆了戰亂,雖然也繁榮了一百多年了,但是人口肯定受影響,首先女人的數量鄉下肯定更少,但是都城不會,還是以現在為例,彆看當下男女比例接近100:120,但繁榮的城市裡差距並不顯眼。所以,我設定,大安都城一共有八十萬人,少了三十萬,大概少了30%的總人口,還是合理的吧?
接下來,就是錢的數量了,宋朝一貫也就是一吊,根據宋史卷一百三十八食貨誌記載,宋朝以七十七為百,也就是說一吊錢是770錢,一兩銀子能兌換的錢數是不固定的,北宋初期,一兩銀子能換一貫錢,徽宗時期,能換兩貫錢,但是經曆過戰亂之後,南宋時期就能換三貫,因為經濟不穩定,大安此時比徽宗時期要早一些,所以設定一兩銀子能換一吊半,也就是1155個錢,
好,接下來是假設並反推,榮府在三四十條巷子首尾都貼了告示,取中間,35條,七十個點
再看銀子,一萬兩,是1.5萬吊錢,770x15000=11550000,一千一百五十五萬,這樣每人五十個錢,三天之內,大約有23萬人次
八十萬中的四分之一來拿免費發的錢,我覺得說得過去,畢竟這裡麵肯定有重複的人啊
5、為什麼京中八成的銀號都沒錢了呢?
宋代小、、平錢,一個重3克多,就按這個算,差不多是3700萬克,就是37噸,這太多了
6、下一個問題,一萬兩銀子到底是多少呢?
看很多把錢都寫的不值錢了,動不動幾萬幾十萬幾百萬銀兩,看一個數據,北宋繁華的時候,國庫收入約8000到9000萬貫合銀約六千萬,而明朝萬曆年間,400萬兩,清朝順治七年,一千萬兩,所以,大安國庫收入我設定三千萬兩左右,一萬兩就是國庫收入也就是稅收的三千分之一,可能還不太清楚,這樣,2018年我國稅收14萬億,兩千分之一就是46.67億,你想想有在北京隨便發了46億啊,該是多大的轟動!
另外,再用原著中的數據來看,賈母王夫人每個月月例二十兩,一年也才四百兩,一萬兩是25年的固定工資,那些丫頭們,大的一個月一兩,一年12兩,一萬兩是他們833年的固定收入!就是寶玉和小姐們一個月也才二兩,王熙鳳一個月三兩多,她一次跟李紈的調侃中說道,李紈一年分紅是上上分兒,有四五百,月例跟賈母等同,一年大約有一千兩,王夫人賈母每年分紅也差不多是四五百的樣子,也就是說,就算加上其他的收入,也要十年才能有一萬兩
關於黛玉出嫁,王熙鳳說的一萬兩銀子的花費,這個另有原因,不在這裡說了
7、為什麼會說再來幾天就動搖國本
因為以個人之力,大幅度影響了銀價,就相當於人民幣彙率這種,所以當然會動搖國本,再加上本來就讓皇帝忌諱,難免就遷怒到他舅舅,也是在朝中唯一有實權的人,身上了。